APP下载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9-04于航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环丙沙星喹诺酮氧氟沙星

于航光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于航光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对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60例患者治疗中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最高, 其次为帕珠沙星、环丙沙星;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其中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引起不良反应占较大比例。结论 在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 要充分考虑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可引起的不良反应, 提高用药准确性、安全性, 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近年来抗菌药物使用范围不断增加、药物种类亦明显增加,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毒性小、半衰期长、安全性高等优点, 因此在临床使用广泛。然而在使用中存在药物使用剂量不当、应用不合理、配伍及联合使用错误、给药途径差错等现象[1], 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明显增加, 患者药物依从性明显降低, 因此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作者对河南电力医院收治的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2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260例患者, 男143例, 女117例, 年龄6~78岁, 平均年龄(36.25±5.12)岁, 平均住院时间(8.65±1.53) d, 其中102例呼吸道感染, 67例泌尿系统感染, 32例妇科感染, 26例消化系统感染, 26例骨科术后预防感染, 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

1.2 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情况, 同时统计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分布类型, 观察其引起不良反应药物分布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60例采用氟喹诺酮类治疗患者中, 左氧氟沙星药物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治疗中, 药物使用者比例明显大于其他药物使用患者(P<0.05), 具体见表1。

表1 260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

2.2 26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患者, 出现65例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25%, 其中呕吐、恶心等肠道不良反应者35例(13.5%)、头痛、头晕、精神异常、失眠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者16例(6.2%), 静脉炎、皮疹及瘙痒等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者11例(4.2%), 其他少见不良反应3例(1.1%), 其中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

2.3 导致不良反应反应药物主要分布:左氧氟沙星26例(10%)、环丙沙星19例(7.3%)、培氟沙星13(5%)、洛美沙星7例(2.7%);导致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53例(20.4%),口服12例(4.6%)。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合成抗感染药物, 可对细菌DNA旋转酶活性进行抑制, 对细菌DNA合成及修复进行阻碍, 因此在临床使用广泛。药物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结合杆菌等引起的感染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因此在泌尿系、呼吸道、消化道及骨关节等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广泛使用。相关报道显示2008~2009年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抗菌药物使用量明显增加[2], 随着药物使用量及种类的增加,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亦逐渐增加, 常规认为喹诺酮类药物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比较轻, 患者可耐受, 如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轻微胃肠道及中枢神经反应, 然而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及皮疹等不良反应, 因此对喹诺酮类药物药物的临床使用及其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有着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中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中, 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两种药物在医院使用广泛导致。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涉及的部位及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神经系统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头晕、噩梦、乏倦、步态不稳等临床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系统影响为剂量依赖性, 停止使用药物时, 临床症状一般可消失[3]。②胃肠道反应: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程度、频率等与治疗疗程、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有着直接关系。③循环系统反应:表现为心悸、胸闷、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 多见于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的治疗中, 因此在治疗时要提前进行皮试, 保证治疗安全。④血液系统反应:常见血细胞、白细胞减少等, 患者可出现出血性紫癜、乏力、低热等症状,而部分患者可出现溶血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在治疗时, 此类患者要定期进行血常规复查。本次研究中, 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53例(20.4%), 远大于口服12例( 4.6%),这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的途径有关。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时要尽量减少高危因素患者使用此类药物, 严格控制治疗疗程、给药途径等, 降低细菌耐药性。在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尽早发现并停止给药, 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总之,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药物使用种类、适应证, 根据具体情况给药, 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褚慧.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发应、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5):86.

[2] 张小荣.蔗糖铁注射液和维铁缓释片治疗肾性贫血的对比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40(9):832.

[3] 刘治军.2003-2008年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临床应用情况评价与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10 (3):201.

450000 郑州, 河南电力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环丙沙星喹诺酮氧氟沙星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磁性CoFe2O4/g-C3N4复合纳米材料对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环丙沙星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