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2014-09-04苗文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蛇毒血凝凝血酶

苗文才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苗文才

目的 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止血敏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止血敏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蛇毒血凝酶联合凝血酶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后, 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出血时间, 提高治疗有效率。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因素导致, 主要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上部位, 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1,2]。作者对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止血敏、蛇毒血凝酶以及凝血酶等方法治疗, 疗效较为明显,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 其中, 男41例, 女21例, 年龄16~83岁, 平均年龄(49.6±4.6)岁;34例消化性溃疡出血, 2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 4例糜烂性胃炎, 2例胃癌, 1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 失血量为400~1000 m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对所有患者采取抗休克、补液、禁食以及奥美拉唑抑酸等治疗法, 如有必要进行输血。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止血敏治疗, 运用2 g止血敏进行静脉滴注, 1次/d;研究组患者主要采用蛇毒血凝酶和凝血酶治疗, 其中, 对患者静脉注射1 kU蛇毒血凝酶, 或者肌注1 kU, 1次/d;患者口服凝血酶1000 U, 每日3~6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出血停止判定:患者无出现呕血、频繁黑便症状;脉搏为60~100次/min;血压>90/60 mmHg;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无降低。

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用药后, 36 h内呕血、黑便症状完全消失, 血压和心率处于稳定状态;有效:患者用药后, 36~72 h内呕血和黑便症状消失, 心率和血压处于稳定;无效:患者用药后, 72 h内依然存在呕血、黑便症状, 且心率和血压出现波动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主要主要包括胆管、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十二指肠、胃以及胰管出血等[3]。大量出血指的是数小时以内患者的失血量高于1000 ml或者失血量约为循环血容量的20%,患者主要伴有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 严重者伴有血容量减少导致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是一种常见病症, 病死率约为8%~13.7%[4]。如出血量超过50 ml, 则易发生柏油样黑便,肠道的停留时间以及出血量决定着大便颜色, 如患者肠蠕动速度较快且出血量较多, 则主要为鲜红色和暗红色血便。部分患者早期无呕血、黑便症状, 主要存在乏力、心悸、出冷汗以及血压降低等急性衰竭症状, 十余小时后, 排出暗红色、黑色大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失血量、失血速度和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密切关系, 如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主要表现为大量出血。另外, 上消化道出血和患者性别具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男性出血危险性比女性高, 由于男性不良嗜好较多, 如吸烟、饮酒以及饮食习惯不良等。有文献研究表明,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 约为50%;急性胃黏膜病变与胃癌位居其次, 三种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90%。本组患者资料和相关文献研究报道一致, 本组研究病例资料表明,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胃癌等病因导致。目前, 治疗主要采取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以及止血治疗, 其中, 一般治疗:患者大量出血时, 平卧位, 头侧位, 抬高下肢, 避免患者大量呕血时导致出现血液反流现象, 进而导致窒息, 如有必要, 对患者进行吸氧、禁食;如患者为少量出血, 则以流食物为主, 加强护理, 对脉搏、血压、每小时尿量以及出血量进行详细记录, 保持静脉通路, 如有必要,对中心静脉压进行测定, 并监护心电图;如患者体内血红蛋白<70 g/L, 收缩压<90 mmHg, 则需要输入足量血;如患者为肝硬化患者, 则输入新鲜血液;止血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血管介入技术、内径直视下止血以及手术治疗等。本组研究中, 对患者采用止血敏、奥美拉唑抑酸、蛇毒血凝酶以及凝血酶等治疗, 止血敏具备快速凝血作用;奥美拉唑抑酸具有快速性、强大性、持久性以及无耐受性的特点;蛇毒血凝酶能够起到凝血、止血作用;凝血酶能够起到局部止血作用;实现止血敏、奥美拉唑抑酸、蛇毒血凝酶以及凝血酶的联合,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 减少出血量, 提高治疗有效率[5]。在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取止血敏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止血敏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蛇毒血凝酶联合凝血酶治疗,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临床特后,采取有效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患者出血时间。

[1] 胡学军.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山东医药, 2010,50(41):80.

[2] 邹龙.止血合剂联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陕西医学杂志, 2013,42(8):1090.

[3] 高保华.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02例疗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06,35(05):624.

[4] 欧新强.国产与进口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对比研究.山东医药, 2008,48(27):140.

[5] 蔡文.奥曲肽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 2006,22(17):2046.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蛇毒血凝凝血酶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注射蛇毒却不死的人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身家50亿的精神坚守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
凝血酶GPIb-Ⅸ-Ⅴ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