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4-09-03叶静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肾功能

叶静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治疗时间为两个月,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肾功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肾功能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肾功能,减少单纯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长。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们对其并发症也逐渐开始关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所有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60%左右的患者有糖尿病肾病,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都可导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其病变可涉及到肾间质、肾血管、肾小管和肾小球,进而引起慢性肾衰,其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和病情较难控制的特点[1]。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没有糖尿病肾病的根治方法,单纯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不能延缓病情的进展,也不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低下进行有效的阻止,并且西医治疗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皮疹、心动过速、血管性水肿、胸痛和心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既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两种疗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其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中男27人,女23人,年龄在25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岁,病程在5个月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9人,女21人,年龄在20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岁,病程在6个月到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8年。两组患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按照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且排除了尿路感染、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其他肾脏疾病等。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轻重程度上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首先进行饮食指导、糖尿病教育和降糖治疗。饮食上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7克左右,严格糖尿病膳食。拜糖平为主要的降糖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情况确定其使用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应控制在7.9mmol/L左右,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7mmol/L左右,对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中医的基本方剂有: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黄精20克、葛根3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剂[2]。对于有浮肿和少尿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车前子;对有便秘的患者可加大黄;对于有气虚症状的患者可将黄芪的量加大。

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好转,Scr有所下降,24小时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10%到40%左右称为显效或者好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Scr下降1/3以上,24消失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量超过40%称为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或者加重,24小时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量低于10%称为无效。

2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通过以上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3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微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的肾小球慢性硬化症,主要表现是全身性的高血糖。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以增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代谢和吸收,炎症反应是由单核细胞的渗出导致的,炎症产生后造成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伤,所以糖尿病肾病主要的病因是高血糖。西医主要从保护肾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方面进行治疗,其疗效并不理想,而且药物治疗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影响疗效[3]。现代药理学中表明,黄芪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肥大有很好的效果,纠正糖尿病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大鼠模型尿中微量白蛋白量,改善肾脏肥大,达到治疗的效果。中医药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供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最终达到保护肾功能,减少肾脏组织损伤和缓解病情的作用。中医认为肝肾气阴两虚是早期的主要表现,进而阴损气耗导致肾脾虚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田文静, 吴洁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106-107.

[2] 周婕,李松花.2008~2010年本院糖尿病用药情况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97-3498.

[3] 刘修斌,黄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50-5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治疗时间为两个月,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肾功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肾功能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肾功能,减少单纯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长。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们对其并发症也逐渐开始关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所有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60%左右的患者有糖尿病肾病,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都可导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其病变可涉及到肾间质、肾血管、肾小管和肾小球,进而引起慢性肾衰,其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和病情较难控制的特点[1]。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没有糖尿病肾病的根治方法,单纯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不能延缓病情的进展,也不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低下进行有效的阻止,并且西医治疗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皮疹、心动过速、血管性水肿、胸痛和心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既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两种疗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其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中男27人,女23人,年龄在25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岁,病程在5个月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9人,女21人,年龄在20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岁,病程在6个月到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8年。两组患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按照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且排除了尿路感染、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其他肾脏疾病等。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轻重程度上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首先进行饮食指导、糖尿病教育和降糖治疗。饮食上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7克左右,严格糖尿病膳食。拜糖平为主要的降糖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情况确定其使用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应控制在7.9mmol/L左右,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7mmol/L左右,对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中医的基本方剂有: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黄精20克、葛根3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剂[2]。对于有浮肿和少尿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车前子;对有便秘的患者可加大黄;对于有气虚症状的患者可将黄芪的量加大。

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好转,Scr有所下降,24小时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10%到40%左右称为显效或者好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Scr下降1/3以上,24消失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量超过40%称为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或者加重,24小时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量低于10%称为无效。

2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通过以上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3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微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的肾小球慢性硬化症,主要表现是全身性的高血糖。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以增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代谢和吸收,炎症反应是由单核细胞的渗出导致的,炎症产生后造成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伤,所以糖尿病肾病主要的病因是高血糖。西医主要从保护肾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方面进行治疗,其疗效并不理想,而且药物治疗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影响疗效[3]。现代药理学中表明,黄芪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肥大有很好的效果,纠正糖尿病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大鼠模型尿中微量白蛋白量,改善肾脏肥大,达到治疗的效果。中医药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供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最终达到保护肾功能,减少肾脏组织损伤和缓解病情的作用。中医认为肝肾气阴两虚是早期的主要表现,进而阴损气耗导致肾脾虚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田文静, 吴洁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106-107.

[2] 周婕,李松花.2008~2010年本院糖尿病用药情况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97-3498.

[3] 刘修斌,黄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50-5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治疗时间为两个月,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肾功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肾功能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肾功能,减少单纯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长。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们对其并发症也逐渐开始关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所有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60%左右的患者有糖尿病肾病,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都可导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其病变可涉及到肾间质、肾血管、肾小管和肾小球,进而引起慢性肾衰,其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和病情较难控制的特点[1]。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没有糖尿病肾病的根治方法,单纯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不能延缓病情的进展,也不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低下进行有效的阻止,并且西医治疗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皮疹、心动过速、血管性水肿、胸痛和心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既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两种疗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其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中男27人,女23人,年龄在25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岁,病程在5个月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9人,女21人,年龄在20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岁,病程在6个月到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8年。两组患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按照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且排除了尿路感染、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其他肾脏疾病等。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轻重程度上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首先进行饮食指导、糖尿病教育和降糖治疗。饮食上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7克左右,严格糖尿病膳食。拜糖平为主要的降糖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情况确定其使用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应控制在7.9mmol/L左右,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7mmol/L左右,对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中医的基本方剂有: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黄精20克、葛根3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剂[2]。对于有浮肿和少尿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车前子;对有便秘的患者可加大黄;对于有气虚症状的患者可将黄芪的量加大。

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好转,Scr有所下降,24小时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10%到40%左右称为显效或者好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Scr下降1/3以上,24消失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量超过40%称为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或者加重,24小时尿蛋白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量低于10%称为无效。

2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通过以上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3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微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的肾小球慢性硬化症,主要表现是全身性的高血糖。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以增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代谢和吸收,炎症反应是由单核细胞的渗出导致的,炎症产生后造成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伤,所以糖尿病肾病主要的病因是高血糖。西医主要从保护肾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方面进行治疗,其疗效并不理想,而且药物治疗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影响疗效[3]。现代药理学中表明,黄芪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肥大有很好的效果,纠正糖尿病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大鼠模型尿中微量白蛋白量,改善肾脏肥大,达到治疗的效果。中医药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供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最终达到保护肾功能,减少肾脏组织损伤和缓解病情的作用。中医认为肝肾气阴两虚是早期的主要表现,进而阴损气耗导致肾脾虚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田文静, 吴洁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106-107.

[2] 周婕,李松花.2008~2010年本院糖尿病用药情况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97-3498.

[3] 刘修斌,黄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5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医治疗肾功能
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提高中西医儿科教学效果的对策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