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2016-11-19梁晓林王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

梁晓林++王丽

【摘要】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多有“癌变”之忧。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方法多样。笔者综合近十几年来关于治疗乳腺增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西医治疗效显著。现将其综述如下,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11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75-05

乳腺增生病(Hyptroplasia of malnlnary glandsHMG)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malnlnary dysplasia),属中医“乳癖”、“乳核”等范畴,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多有“癌变”之忧,其主要症状为乳房肿块,疼痛,且肿块随情绪、月经周期而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乳腺增生病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西医治疗疗效显著,治疗概况大致如下。

1中医治疗

11中药治疗

111辨证分型治疗班秀文[1]将此病分为3型。肝郁气滞型首选逍遥散,如患者气郁血瘀明显,则以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夏枯草、海藻。脾虚湿阻型以苍附导痰丸加炮附片、黄芪、橘核。冲任亏损型以调肝汤加仙茅、菟丝子、淫羊藿、炮附片。对于肝肾阴亏虚者,可选用一贯煎加柴胡、玄参、白芍治疗。周玉朱[2]将此病分为4型。肝气郁结型用自拟和乳汤:白蒺藜、炒柴胡、制香附、黄郁金、陈皮、肉桂、川楝子、枳壳;痰气互结型用自拟白芥祛痰汤:白芥子、白附子、生半夏、茯苓、熟地、生麦芽、制蜈蚣等;痰瘀凝聚型用自拟丹参化瘀汤:丹参、赤芍、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等;冲任失调型在和乳汤的基础上加以川芎、淫羊藿、肉苁蓉等。刘婉华[3]将此病分为3型。气滞血瘀型药物为柴胡、白芍、瓜蒌皮、香附、半夏、茯苓、海藻等;冲任失调型药物为熟地、巴戟天、菟丝子、仙灵脾、鹿角霜、王不留行等;气滞痰阻型药物为当归、丹参、山药、枸杞子、女贞子、山楂、海藻等。武权生[4]将本病分为3型。肝郁化热气滞血瘀型以四逆散合四妙散为基础方加上车前子、夏枯草、麦冬、生地、穿山甲、王不留行、鳖甲、昆布等;阴寒内结痰瘀阻络型在四逆散合四妙散基础上加乌药、香附、橘核、穿山甲、路路通、续断、皂角刺、海藻等;脾肾两虚痰湿凝结型选用自拟补肾健脾方加减化裁。

112单方加减赵利华[5]选用自拟解郁疏肝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此病。药物包括苏梗、浙贝母、橘叶、合欢皮、陈皮、炒积壳、夏枯草、丹参、海藻、穿山甲粉等。气滞者加炒青皮、香附等理气药;肝郁血瘀而致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桃仁、红花、鸡血藤、姜黄;冲任失调者则同时服用四物汤加补骨脂、仙灵脾等温补肾阳药物。何文绍[6]使用开郁散经行加味治疗。基本方包括柴胡、白芍、天葵草、当归、白术、茯苓、香附、郁金、白芥子、全蝎、炙甘草。伴肾阳虚,冲任失调者加淫羊藿、巴戟天;伴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伴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酸枣仁等;若肿块日久病程较长加穿山甲;伴乳胀重者加青皮;伴乳痛重者加乳香、没药。

113周期疗法夏桂成[7] 提倡局部疗法与整体疗法相结合,外治与内治药相结合,药治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或有消散癥瘕作用的敷贴药膏敷贴乳房肿块处,经后期以滋阴养血为主,用归芍地黄汤加减:当归、白芍、山药、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等,排卵期以滋阴为主佐以助阳,兼调气血,自拟补肾促排卵汤:当归、赤芍、白芍、山药、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红花,经前期应养血助阳、软坚散结、疏肝理气方,取毓麟珠合越鞠二陈汤加减:当归、白芍、山药、牡丹皮、茯苓、续断、鹿角片、穿山甲、菟丝子、五灵脂、青皮、陈皮、制香附、制苍术,行经期以理气调经为主,以利经血排泄,方用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加减:制香附、制苍术、丹参、五灵脂、山楂、益母草、赤芍、泽兰等。杨素清[8]根据王玉玺研制的消核止痛饮,以标本兼顾、肝肾并调为治则,分经前经后两期治疗。主方为柴胡、橘红、赤芍、半夏、土贝母、当归尾、鹿角霜、王不留行等。黄体期加延胡索、川楝子、益母草;卵泡期加仙茅、淫羊藿。张玉丽[9]经前治标,方用自拟疏肝化痰汤,其药物组成:柴胡、浙贝母、郁金、青皮、香附、佛手、夏枯草、昆布、海藻、白芍、茯苓、麦芽。若肿块较硬加三棱、我术;若疼痛较甚加乳香、没药。经后治本,用自拟温补汤,药物组成:淫羊藿、仙茅、菟丝子、鹿角霜、肉苁蓉、鳖甲、女贞子、肉桂。

12针灸治疗研究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有:普通毫针、腹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药线点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埋针、耳压、耳针、拔罐、针挑、小针刀、刃针、长圆针、磁极针、刺血疗法等。

121电针刘丽军等[10]选屋翳、膻中、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加阳陵泉、肝俞;肝火盛加太冲;肝肾阴虚及月经期后加太溪、肾俞;气血不足加脾俞;月经不调及月经期前加三阴交。采用毫针刺法,得气后接电麻仪,每次通电20~30min。月经周期正常者于经后第6~8天、13~15天、22~27天为最佳治疗时间;月经周期异常者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122火针火针是以烧红或至发白的特殊针具烤刺穴位,具有温散寒邪、通络止痛的作用。蔡志红等[11]选增生局部、阿是穴为主穴。配穴:足临泣,月经不调者加关元。以中粗火针点刺乳房压痛点、增生条束状硬结中心及周围3~5针,条束状硬结节中心留针5min。足临泣、关元细火针点刺。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3温针灸陈旭梅等[12]温针灸取穴:膻中、屋翳、乳根、少泽、足三里、肩井、天宗。肝火上炎者配双侧行间、阳陵泉;肝肾阴虚者配双侧肝俞、肾俞、太溪;气血双亏者配气海和双侧脾俞、肾俞;冲任不固者配双侧关元、三阴交、合谷。操作:膻中、乳根、屋翳针刺后用太乙艾条雀啄灸10min。少泽、肩井、天宗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行间、阳陵泉用泻法;肝俞、肾俞用平补平泻法;太溪用补法;关元、三阴交温针灸15~20min;合谷用平补平泻法;气海用温针灸15~20min;脾俞、肾俞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经期停针灸。

124针刺合手法何彩云等[13]针刺主穴为乳房肿块、灵墟、神封、步廊、期门、膻中。配穴为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太冲。手法穴取风池、肩井、合谷、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先针刺后手法治疗。隔日1次,经期停止。1个月为1个疗程。

125针刺合腹针腹针可通过刺激穴位下的各器官组织,调整脏器机能以防治全身病症。李一新[14]体穴取膻中、屋翳、乳根、期门、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合谷。胸部穴位只取患侧,平补平泻至得气后用电针仪接双侧合谷、太冲、血海、三阴交,用连续波,以患者耐受为度。腹针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天枢。隔日1次,周日及经期停止,治疗3个月。

126灸法灸能温散寒邪,可以通过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系统起到全身调节的作用。周海进[15]以肿块四周及中央选5个灸点,配穴为阳陵泉、足三里、肝俞、太冲。先用艾条温和灸,再灸配穴2~3个。肿块小于3cm者,直灸其中央。30日为1疗程。陈翠环等[16]用DAJ-5B型艾灸仪,配合中药健乳1号方(鹿角霜、补骨脂、路路通、三棱、柴胡、郁金),每日1剂,水煎内服,进行治疗。

13其他治疗

131穴位敷贴能使药力直达病灶,调节气血阴阳。陈慧明[17]使用穴位敷贴法,第一组以行气活血为主,药物:郁金、三棱、莪术、大黄等。取肩井(双侧)、期门(双侧)、膻中、太冲(双侧);第二组以健脾益气为主,药物:党参、茯苓、白术等。取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气海、关元、神阙。药物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药膏,每周3次,每次贴敷6~8h。牛博真等[18]取气海、关元及乳房局部阿是穴。外敷药物:三棱、莪术、制南星、冰片,按3:3:3:1比例,研成粉末,加甘油调成膏状以备用。制成薄片,贴敷于所选穴位,4~6h后取下,每日1次,经期停用。连治3个疗程。

132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离子导入可通过经络刺激和乳房血管吸收药物的共同作用,增加乳腺局部的血供,并对大脑皮质及垂体进行调节,抑制雌激素对乳房的过度刺激,减轻乳房疼痛等症状。周敏[19]在屋翳、乳根、期门穴放置中药垫行离子导入治疗,于黄体期入组,治疗15次,每次治疗20min,经期停止治疗,至下个相应黄体期结束治疗。中药酊剂用公丁香、肉桂、莪术、青皮、乳香、瓜蒌各20g,以1000mL 75%酒精浸泡72h (15人次量)制成。

133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疗法是把羊肠线埋植在有关穴位中,对穴位持续性刺激。作用主要为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陈佳佳等[20]选用天宗、梁丘为主穴。肝郁气滞加肝俞(双);痰瘀互结:加丰隆(双);任失调:加关元。用000号羊肠线,10~15d埋线1次,月经期顺延一周,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沈林芳[21]取穴膻中、乳根、天宗穴。肝气郁结配肝俞、太冲、膈俞穴;肝火上炎配行间、阳陵泉穴;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太溪穴;气血亏虚配脾俞、肾俞、足三里穴;月经不调配三阴交、合谷穴。使用2/0长1cmPGLA线。治疗每 7d 1次,5 次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 3 个疗程。

134中药穴位磁贴汪洁[22]主穴取阿是穴、乳根和膻中。以增生为主加气户、足三里;以乳痛为主加期门、三阴交;月经不调、腰酸背痛者,加子宫、中极、命门、关元俞。治疗组使用曼格Ⅱ号磁贴,该磁贴内容物为SM超强磁粉和瓜蒌、红花、沉香、郁金、柴胡、丁香等消瘀散结、活血止痛、疏肝理气中药。3~5d换1次,3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5刮痧孟先凯[23]对应取穴法刮疹拔罐,取患背乳房对应部位,刮至局部出疹,再拔罐至发泡。

136推拿李丹丹等[24]24手法以推、揉、点、拿揉、捧揉及推颤为主。用双手手掌自1~9胸椎两侧做3~5次掌揉法;揉、点天宗、肝俞、肾俞各1min,取仰卧位,一指禅推法或鱼际揉法作用于双乳,以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做推揉法约3min,双手掌在乳房周围做抹法5~7遍:揉、点膻中与中府1min,揉、点屋翳、天池、乳根各1min;食、中、无名指并拢沿胸骨自上而下做推法5~7次,双手掌自膻中向两边乳房做分推法5~7次,双拇指沿肋弓推揉上腹部,摩腹,揉、点中脘、天枢各1min。双手同时点、按、揉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各1min。患者取坐位,按、旋搓摩两胁部,同时点按期门穴1min。每次约30min,隔天1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37中药外敷刘建设等[25]将麻黄、细辛、肉桂、皂荚、姜半夏、制天南星、丁香、三棱、获术、冰片研极细末取30g装入棉质布袋,每晚温水清洗乳房后敷于乳房肿块处,晨起取下,每3d换药一次。

2西医治疗

21药物治疗治疗乳腺增生病常用的药物大多集中为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SpenCe在1939年就试用雄激素(翠酮)治疗乳腺增生病,最近Pye等采用溴隐亭、丹那哇等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乳腺组织局部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及敏感性增高有关,因此使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目前常用的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211性激素类药此类药有睾丸酮、黄体酮、三苯氧胺、丹那唑、溴隐亭、枸橼酸他莫西芬等。睾丸酮:每周注射丙酸翠丸素50~100mg,有效率达90%,但停止治疗后有复发。黄体酮:5~10mg/d,口服,月经末期5~10天应用,可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作用。三苯氧胺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患者体内雌激素受体,起到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乳腺增生肿块中的雌激素依赖性生长。副作用为月经推迟或停经、白带增多、潮热、恶心及压抑感等,长年服用有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危险。用法:口服三苯氧胺10mg,每日2次,3个月为一疗程。丹那唑为抑制促性腺激素,从而减少了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用法:从月经来后第2天开始服用,第一个月是100mg,每日2次,一个月后改为100mg,每日1次,疗程5个月。副作用为月经紊乱(主要是延缓),少见乏力、胃纳减退、面部座疮、恶心、体重增加、毛发增多、声音低沉及转氨酶升高等。溴隐亭通过作用在垂体催乳细胞上多巴胺受体,释放多巴胺来直接抑制催乳细胞对泌乳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泌乳素对促卵泡成熟激素拮抗,促进排卵和月经的恢复,调整了激素的平衡,对血中泌乳素的抑制作用很强。用法:首剂125mg/d,每晚餐中服,6d内渐加至25mg/d,分2次餐中服,连续服3月。副作用为恶心、头晕、呕吐、血压下降、困倦、腹痛、腹泻、小便困难、面部瘙痒和失眠。枸橼酸他莫西芬是强力雌激素拮抗剂,在靶细胞内争夺ER,阻断雌激素与ER结合后导致受体的激活引起的转录激活作用,长期服用有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用法:10mg,每天一次,每月按期服用10d,连服3个月。托瑞米芬是一种抗雌激素药物, 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起到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 通过非类固醇类三苯乙烯衍生物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 有效抑制了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 减少患者出现乳腺疼痛以及乳腺肿块的现象。不良反应为潮红多汗、体重增加、白带增多、失眠、子宫内膜增厚等。用法:月经后第7天开始服用, 每晚1次,60mg/次,一直服用直到月经来潮。来曲唑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用法:25mg,每天一次,每月按期服用10d,连服3月。但具体用药剂量、对骨质的影响以及低雌激素水平引起的相关症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利维爱(替勃龙)是一种合成类固醇激素,用于绝经合并有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可使乳腺密度降低、增生减少(Ki67降低),并促使细胞凋亡(Bcl-2下降)。传统HT后,乳腺密度增加,并伴有乳腺增生、凋亡被抑制,用于绝经合并有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疗效满意。用法:125 mg/次,每天一次,疗程为12个月。

212维生素类药能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维生素有VitB、VitE、VitA。有报告认为[26]维生素A能促进无活性的过氧雄烯酮及孕烯酮激素转变为有活性的雄烯酮及孕酮。后两者可抑制乳腺对雌二醇的反应,因此用VitA治疗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采用B族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及益肝制剂进行1~3个月的保肝治疗,以纠正高雌激素综合症,对止痛散结也有一定疗效。维生素B6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关系而抑制泌乳激素的合成。维生素B6缺乏可致经前期紧张者的雌激素过剩。维生素E能维持胆碱脂酶活性,发挥中枢镇静作用,提高痛阈,增强以疼痛刺激的耐受。用药方法:维生素B620mg,3次/d口服;维生素E100mg,3次/d,口服;联合应用,持续3~6个月。

213其它类治疗药碘剂(碘化钾或复方碘溶液):小剂量碘剂可刺激垂体前叶,产生黄体生成激素,促使卵巢滤泡囊肿黄体素化,从而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复卵巢正常功能。长期使用碘剂可能影响激素平衡和甲状腺功能。用法:口服5%碘化钾5mL,每日3次,有软坚散结和缓解疼痛的作用。甲状腺素:乳腺增生病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失调有关。夜樱草油:用药后可致某些前列腺素(PGE)增加并降低催乳素活性。利尿药:乳腺增生因卵巢功能失调,黄体酮不足促使性腺激素增加,导致卵巢合成雌激素,造成水盐储留及水肿,故可用利尿药。

2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 ①患者疾病病变较重,长期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者,且无效; ②疾病严重长期服用药物无效,存在严重生活和精神压力者;③采用系统进行治疗后各症状均无明显缓解,且有加重现象,肿块变硬变大者;④存在乳癌因素患者; ⑤乳头有溢液者,尤其是血性;⑥无法排除癌变患者;乳腺增生症疾病在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中有乳房单纯切除术、垂乳悬吊术、病损切除同期行乳房缩小、皮下乳腺切除术、区段切除术等。

23其他疗法

231物理疗法微波照射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杀灭可能突变的异形上皮细胞,消除乳房肿块。韩冰等[27]采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治疗,将治疗仪的治疗头紧贴治疗部位(疼痛明显或彩超定位低或无回声结节部位),振荡幅度及振荡强度为患者能接受的最大值,温度为45℃。经后第7天开始治疗,1次/d,每次30min,14~20d(经期停止)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32期待疗法病情轻微者在发病数月或一至两年后,随着卵巢功能的恢复能够自行缓解,只需定期检查,无须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233生活调理合理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防止肥胖,少吃油炸辛辣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选用合体的胸罩及合适的节育方法;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保持性生活和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人工流产;提倡母乳喂养等,均有利于调节全身及乳房的健康状态,预防或减少本病的发生。汪海红等[28]研究得出,11周规律、连续的瑜伽锻炼可以使乳腺增生得到改善。

234心理治疗心理因素能有效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的高低,各种外因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会明显影响女性荷尔蒙释放失调。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对疾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及恐惧等负性情绪,在心理功能得到改善的同时生理功能也得到恢复,使机体-心理协调统一,达到机体生理平衡。

3中西医结合治疗

31中药配合波姆光治疗唐荣[29]自拟柴瓜消结汤配合小功率波姆光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处方为柴胡、香附、郁金、赤芍、瓜篓、枳壳、通草、昆布、橘核、薤白、半枝莲、丝瓜络。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内服;第3次煎后,药水熏洗局部并用药渣热敷乳房肿块部位20min,每天1~2次。10d为1疗程,经期停药。加减:乳房肿块痛者,加延胡索;肿块大而硬者加三棱、莪术,猫爪草;乳头溢液者加焦麦芽,川牛膝;大便干结者瓜萎改为瓜萎子,加莱菔子;口干苦者加黄芩,龙胆草;体虚者加何首乌。并选用BMPW型波姆光治疗仪治疗。治疗机头使光孔距乳房皮肤表面5cm,穴位:乳根、乳中、神封、灵墟、胸乡、天池或天溪、阿是穴(乳房肿块部位),每次选择3~4个穴位,照20~30min, 1次/d(轻者隔天1次)。6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

32中药配合手术邓盛姣[30]对于最大径≤5cm,距乳晕边缘<5cm的单个肿块,瘤体有完整包膜,界限清楚,活动度好,皮肤无粘连,无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乳腺良性肿瘤。在局部麻醉下行乳晕旁切口手术方式切除。对于术后疼痛,以及血肿、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予以中药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口服,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红华. 班秀文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中医杂志,2014,(02):103-105.

[2]易维真,马卉,李华刚,等.周玉朱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02):133-134.

[3]刘婉华.辨证治疗乳腺增生30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13,(03):83-84.

[4]田莉.武权生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03):186-187.

[5]杨昆蓉.赵利华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08):963.

[6]何文绍.开郁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7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10):53-54.

[7]景彦林,罗雪,戴慎.夏桂成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中医药导报,2005,(07):7-8.

[8]杨素清,王玉玺.消核止痛饮对乳腺增生病性激素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4,(2):52-54.

[9] 张玉丽.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26.

[10]刘丽军,康尔竹. 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06:339-340.

[11]蔡志红,李秀昌,刘玉彦,等. 火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7):499-501.

[12]陈旭梅,张平,毕曙光. 温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J].河北中医,2003,25(10),765-766.

[13]何彩云,吴兴荣.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61-262.

[14]李一新. 针刺配合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病 53 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 ):115.

[15]周海进.灸疗乳腺增生52例[J].北京中医,1993,(03):37.

[16]陈翠环,黄霖,杨辉,等.艾灸仪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4,(01):36.

[17]陈慧明.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8]牛博真、李艳慧. 穴位贴敷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3):179-182.

[19]周敏. 穴位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0]陈佳佳.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1] 沈林芳.PGLA 微创埋线治疗乳腺增生134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720.

[22] 汪洁,袁永熙,蔡端. 曼格磁贴治疗乳腺增生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651-652.

[23]孟先凯.对应取穴法刮痞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7(7):65-66.

[24 ] 李丹丹,阮迪,沈明球,等. 推拿治疗肝气郁结型乳腺增生8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4):55-56.

[25]刘建设,连爱玲,刘娜,等.乳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 [J].中医杂志,2013,54(21):1867-1868.

[26]武守国.乳腺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27] 韩冰,丛云凤,李妍,等.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对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评价[J].吉林医学,2012,04:2081-2082.

[28 ] 汪海红,赵婉婷,刘荣,等.11周瑜伽锻炼对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作用及内分泌机制的研究[J].天津科技,2015,12(42):56-59.

[29] 唐荣. 柴瓜消结汤配合小功率波姆光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J].新中医,2002,04:63-64.

[30] 邓盛姣.采用乳晕旁切口合失笑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中西医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关于对尿毒症患者中西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