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探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4-09-03江敏
江敏
【摘要】目的探讨CT探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CT探查与临床资料。结果经CT探查,颅内血肿患者构成比最高,为29例,占69.05%,其他患者依次为颅脑骨折18例(42.86%),脑挫裂伤16例(38.10%),蛛网膜下腔出血12(28.57%),外伤性脑栓塞6例(14.29%)。结论早期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CT探查,其对临床诊断有积极意义,且为临床针对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为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CT;路脑外伤;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 R651.1+5【文献标识码】B
颅脑外伤属脑外科急诊常见病,多数是因外界物理暴力作用造成颅脑损害,在临床诊断中多采用CT进行探查,且早期探查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正面影响,因此本文对CT探查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9±11.2)岁,26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1例患者为高处跌落伤,5例为其他伤。CT结合临床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脑外伤。
1.2CT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16层多排螺旋CT,选用仪器的生产公司为德国西门子,设置OM线为基线,矩阵选择512×512,螺距10mm、层厚2mm为常规设置,在120千伏和300毫安条件下对患者头枕骨至C7部位进行连续12层扫描及增强扫描,图像获取之后实施预处理,而后再利用三维重建计数分析处理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诊断类型
由表1可见,相较于其他路脑外伤类型比较,颅内血肿构成比最高,颅内血肿与其他类型构成比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类型的影像学分析
从颅内血肿开看,CT检查可见患者颞顶、额顶有外血肿16例,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为紧贴颅骨内板双凸形,3例患者为紧贴其弓形处;CT影像表现为14例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患者平均肿块厚度为(1.1±0.3)cm,8例患者并发有颅骨骨折,4例为新月形高密度硬膜下血肿,1例有显著的血肿膜;3例患者为"高密度类圆形"、"片状样"脑内血肿,边缘处有低密度水肿,提示有占位效应,1例患者颅脑损伤2d内额叶出血,经诊断为迟发性血肿。在此29例患者中有22例属复合性颅内血肿,此类型中构成比为75.86%。
从18例颅脑骨折患者来看,骨折呈凹陷性线性走势患者为16例,2例患者为额窦骨折,其中有7例患者并发有皮下血肿。
从16例脑挫裂伤患者来看,12例低密度区出现不规则分布"斑片样"出血区,12例中合并有1例患者有高密度"斑点样"出血区,剩余4例患者为低密度水肿区。
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均有高密度纵裂池、脑裂及基底池,也包含并发有7例颅内血肿患者,此类患者中表现为均有出血迅速吸收。从6例外伤性脑栓塞患者来看,其均有显著的硬膜下血肿,经CT检查未发现脑挫裂伤,部分患者的血管工艺区皮层可以看见"尖锐状"边缘低密度。
3讨论
颅脑外伤病发率较高,大致占全身损伤11~16%[1],且病死率大致为36%~68%[2],据多数文献报道[3],颅脑外伤常出现垂体前叶功能紊乱,针对此类现象及早诊治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此病的诊断方式有CT、X线、MRI等,本文运用了CT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其相较于MRI及X线检查,CT对路脑外伤病灶发现和定位更有助益,特别是隐蔽部位、微细病变,CT探查检出率更高,而相较于前两种检查手段,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成本较贵,对于颅脑外伤的CT探查在目前不是太广泛。其次,文献报道[4],颅脑损伤大多呈颅内复合伤,损伤类型为多部位、多种类,且有合并伤,表现的类型有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本文研究中,颅内血肿患者构成比最高,为29例,占69.05%,其他患者依次为颅脑骨折18例(42.86%),脑挫裂伤16例(38.10%),蛛网膜下腔出血12(28.57%),外伤性脑栓塞6例(14.29%),且不同类型患者中部分合并有其他类型损伤,与文献报道一致。
在CT探查颅脑外伤方面,因此类病症有迟发现象,复查具有重要意义,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脑脊液冲淡而逐渐消失,在患者出血1w后CT检查较难发现,因此定期复查同样重要,也是避免漏诊误诊的重要措施。其次,患者颅脑外伤2d内应保持重视,此阶段未患者病情极易变化阶段,而伤后1w内是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的易发期,因此,不同时期CT表现也各有不同,医师应在临床观察及检查情况下结合CT复查来进一步诊治,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Reichelt,A.,Zeckey,C.,Hildebrand,F,et al.Imaging of the brain in polytraumatized patients comparing 64-row spiral CT with incremental (sequential) CT[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4):789-793.
[2] Roach,C.J.,Russell,C.L.,Hanson,E.H. et al.Appearance and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clips and coils on whole-brain CT angiography and perf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5):960-967.
[3] 顾新泉,徐旭斌,沈贤,等.外伤所致脑软化的CT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33-2834.
[4] 高瑜,黄伟奇,巫建国,等.术中颅脑CT检查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0-61.
【摘要】目的探讨CT探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CT探查与临床资料。结果经CT探查,颅内血肿患者构成比最高,为29例,占69.05%,其他患者依次为颅脑骨折18例(42.86%),脑挫裂伤16例(38.10%),蛛网膜下腔出血12(28.57%),外伤性脑栓塞6例(14.29%)。结论早期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CT探查,其对临床诊断有积极意义,且为临床针对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为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CT;路脑外伤;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 R651.1+5【文献标识码】B
颅脑外伤属脑外科急诊常见病,多数是因外界物理暴力作用造成颅脑损害,在临床诊断中多采用CT进行探查,且早期探查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正面影响,因此本文对CT探查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9±11.2)岁,26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1例患者为高处跌落伤,5例为其他伤。CT结合临床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脑外伤。
1.2CT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16层多排螺旋CT,选用仪器的生产公司为德国西门子,设置OM线为基线,矩阵选择512×512,螺距10mm、层厚2mm为常规设置,在120千伏和300毫安条件下对患者头枕骨至C7部位进行连续12层扫描及增强扫描,图像获取之后实施预处理,而后再利用三维重建计数分析处理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诊断类型
由表1可见,相较于其他路脑外伤类型比较,颅内血肿构成比最高,颅内血肿与其他类型构成比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类型的影像学分析
从颅内血肿开看,CT检查可见患者颞顶、额顶有外血肿16例,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为紧贴颅骨内板双凸形,3例患者为紧贴其弓形处;CT影像表现为14例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患者平均肿块厚度为(1.1±0.3)cm,8例患者并发有颅骨骨折,4例为新月形高密度硬膜下血肿,1例有显著的血肿膜;3例患者为"高密度类圆形"、"片状样"脑内血肿,边缘处有低密度水肿,提示有占位效应,1例患者颅脑损伤2d内额叶出血,经诊断为迟发性血肿。在此29例患者中有22例属复合性颅内血肿,此类型中构成比为75.86%。
从18例颅脑骨折患者来看,骨折呈凹陷性线性走势患者为16例,2例患者为额窦骨折,其中有7例患者并发有皮下血肿。
从16例脑挫裂伤患者来看,12例低密度区出现不规则分布"斑片样"出血区,12例中合并有1例患者有高密度"斑点样"出血区,剩余4例患者为低密度水肿区。
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均有高密度纵裂池、脑裂及基底池,也包含并发有7例颅内血肿患者,此类患者中表现为均有出血迅速吸收。从6例外伤性脑栓塞患者来看,其均有显著的硬膜下血肿,经CT检查未发现脑挫裂伤,部分患者的血管工艺区皮层可以看见"尖锐状"边缘低密度。
3讨论
颅脑外伤病发率较高,大致占全身损伤11~16%[1],且病死率大致为36%~68%[2],据多数文献报道[3],颅脑外伤常出现垂体前叶功能紊乱,针对此类现象及早诊治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此病的诊断方式有CT、X线、MRI等,本文运用了CT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其相较于MRI及X线检查,CT对路脑外伤病灶发现和定位更有助益,特别是隐蔽部位、微细病变,CT探查检出率更高,而相较于前两种检查手段,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成本较贵,对于颅脑外伤的CT探查在目前不是太广泛。其次,文献报道[4],颅脑损伤大多呈颅内复合伤,损伤类型为多部位、多种类,且有合并伤,表现的类型有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本文研究中,颅内血肿患者构成比最高,为29例,占69.05%,其他患者依次为颅脑骨折18例(42.86%),脑挫裂伤16例(38.10%),蛛网膜下腔出血12(28.57%),外伤性脑栓塞6例(14.29%),且不同类型患者中部分合并有其他类型损伤,与文献报道一致。
在CT探查颅脑外伤方面,因此类病症有迟发现象,复查具有重要意义,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脑脊液冲淡而逐渐消失,在患者出血1w后CT检查较难发现,因此定期复查同样重要,也是避免漏诊误诊的重要措施。其次,患者颅脑外伤2d内应保持重视,此阶段未患者病情极易变化阶段,而伤后1w内是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的易发期,因此,不同时期CT表现也各有不同,医师应在临床观察及检查情况下结合CT复查来进一步诊治,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Reichelt,A.,Zeckey,C.,Hildebrand,F,et al.Imaging of the brain in polytraumatized patients comparing 64-row spiral CT with incremental (sequential) CT[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4):789-793.
[2] Roach,C.J.,Russell,C.L.,Hanson,E.H. et al.Appearance and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clips and coils on whole-brain CT angiography and perf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5):960-967.
[3] 顾新泉,徐旭斌,沈贤,等.外伤所致脑软化的CT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33-2834.
[4] 高瑜,黄伟奇,巫建国,等.术中颅脑CT检查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0-61.
【摘要】目的探讨CT探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CT探查与临床资料。结果经CT探查,颅内血肿患者构成比最高,为29例,占69.05%,其他患者依次为颅脑骨折18例(42.86%),脑挫裂伤16例(38.10%),蛛网膜下腔出血12(28.57%),外伤性脑栓塞6例(14.29%)。结论早期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CT探查,其对临床诊断有积极意义,且为临床针对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为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CT;路脑外伤;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 R651.1+5【文献标识码】B
颅脑外伤属脑外科急诊常见病,多数是因外界物理暴力作用造成颅脑损害,在临床诊断中多采用CT进行探查,且早期探查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正面影响,因此本文对CT探查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9±11.2)岁,26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1例患者为高处跌落伤,5例为其他伤。CT结合临床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脑外伤。
1.2CT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16层多排螺旋CT,选用仪器的生产公司为德国西门子,设置OM线为基线,矩阵选择512×512,螺距10mm、层厚2mm为常规设置,在120千伏和300毫安条件下对患者头枕骨至C7部位进行连续12层扫描及增强扫描,图像获取之后实施预处理,而后再利用三维重建计数分析处理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诊断类型
由表1可见,相较于其他路脑外伤类型比较,颅内血肿构成比最高,颅内血肿与其他类型构成比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类型的影像学分析
从颅内血肿开看,CT检查可见患者颞顶、额顶有外血肿16例,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为紧贴颅骨内板双凸形,3例患者为紧贴其弓形处;CT影像表现为14例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患者平均肿块厚度为(1.1±0.3)cm,8例患者并发有颅骨骨折,4例为新月形高密度硬膜下血肿,1例有显著的血肿膜;3例患者为"高密度类圆形"、"片状样"脑内血肿,边缘处有低密度水肿,提示有占位效应,1例患者颅脑损伤2d内额叶出血,经诊断为迟发性血肿。在此29例患者中有22例属复合性颅内血肿,此类型中构成比为75.86%。
从18例颅脑骨折患者来看,骨折呈凹陷性线性走势患者为16例,2例患者为额窦骨折,其中有7例患者并发有皮下血肿。
从16例脑挫裂伤患者来看,12例低密度区出现不规则分布"斑片样"出血区,12例中合并有1例患者有高密度"斑点样"出血区,剩余4例患者为低密度水肿区。
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均有高密度纵裂池、脑裂及基底池,也包含并发有7例颅内血肿患者,此类患者中表现为均有出血迅速吸收。从6例外伤性脑栓塞患者来看,其均有显著的硬膜下血肿,经CT检查未发现脑挫裂伤,部分患者的血管工艺区皮层可以看见"尖锐状"边缘低密度。
3讨论
颅脑外伤病发率较高,大致占全身损伤11~16%[1],且病死率大致为36%~68%[2],据多数文献报道[3],颅脑外伤常出现垂体前叶功能紊乱,针对此类现象及早诊治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此病的诊断方式有CT、X线、MRI等,本文运用了CT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其相较于MRI及X线检查,CT对路脑外伤病灶发现和定位更有助益,特别是隐蔽部位、微细病变,CT探查检出率更高,而相较于前两种检查手段,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成本较贵,对于颅脑外伤的CT探查在目前不是太广泛。其次,文献报道[4],颅脑损伤大多呈颅内复合伤,损伤类型为多部位、多种类,且有合并伤,表现的类型有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本文研究中,颅内血肿患者构成比最高,为29例,占69.05%,其他患者依次为颅脑骨折18例(42.86%),脑挫裂伤16例(38.10%),蛛网膜下腔出血12(28.57%),外伤性脑栓塞6例(14.29%),且不同类型患者中部分合并有其他类型损伤,与文献报道一致。
在CT探查颅脑外伤方面,因此类病症有迟发现象,复查具有重要意义,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脑脊液冲淡而逐渐消失,在患者出血1w后CT检查较难发现,因此定期复查同样重要,也是避免漏诊误诊的重要措施。其次,患者颅脑外伤2d内应保持重视,此阶段未患者病情极易变化阶段,而伤后1w内是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的易发期,因此,不同时期CT表现也各有不同,医师应在临床观察及检查情况下结合CT复查来进一步诊治,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Reichelt,A.,Zeckey,C.,Hildebrand,F,et al.Imaging of the brain in polytraumatized patients comparing 64-row spiral CT with incremental (sequential) CT[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4):789-793.
[2] Roach,C.J.,Russell,C.L.,Hanson,E.H. et al.Appearance and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clips and coils on whole-brain CT angiography and perf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5):960-967.
[3] 顾新泉,徐旭斌,沈贤,等.外伤所致脑软化的CT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33-2834.
[4] 高瑜,黄伟奇,巫建国,等.术中颅脑CT检查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