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规划与都市农业整合的设计策略初探

2014-09-03曾琳雯

四川建筑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区规划组团菜园

曾琳雯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44)

1 社区都市农业的研究概况

目前,国际都市农业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对都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定义是: 都市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 是一种包括从生产(或养殖) 、加工、运输、消费到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服务的完整经济过程,其与乡村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都市农业的发展起初多为居民自发兴起的行为,种植的场所往往位于社区内部。这些种植活动或多或少会给附近的人带来影响,进而发展为一种社区成员高度参与的行为。此外,当今风靡全球的“本土膳食运动(Local Food Movement)”、“从农场到餐桌运动(Farm To Table Movement)”,对其面向市民的生产成果的可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都市农业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相连。

2 社区都市农业在城市的形态分布

城市中农业的形式和组织方式与传统农业均有不同,并且会被城市规划等条件所影响。按照社区功能层级来分划种植区域主要可分为五个形态:家庭菜园(住宅建筑物、私人庭院中);空地菜园(宅旁、路旁或无权属用地);校园菜园;社区菜园(社区公共用地);都市农场(大型农场,由企业或组织经营)。

以都市农业推广普遍的芝加哥为例,2012年由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大学的学者John R.Taylor及Sarah Taylor Lovell对芝加哥市都市农业的分布调查的数据(图1、图2)[12]显示家庭菜园在数量和面积上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由于住宅中能使用于农业种植的面积较小,尤其是集合住宅中缺少可以利用的空间,平均下来每块家庭菜园的面积不足30。因此其起到作用的关键就是需要广泛的参与和住宅剩余空间的充分利用。空地菜园的数量和面积表现了居民对社区中的农业种植空间的需求,但是有一部分空地菜园属于违章搭建。

以上两种类型的菜园的开发均为自发、无组织行为,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大,居民参与度高。与之相反的是都市农场和社区菜园,此二类多为盈利或非盈利组织经营,用地集中有专人管理且平均占地面积大,功能更加多元并且影响辐射面广泛。

图1 芝加哥各层级都市农业数量

图2 芝加哥各层级都市农业面积/m2

另外, J.R.Talor和S.T.Lovell利用Arcmap绘制出了每个菜园在芝加哥77个社区的空间分布图[12](图3、图4)。

图3 有组织经营的都市菜园分布

图4 居民自发兴建的菜园分布

各类菜园呈现非均质性分布状态,不仅仅受经济、文化、历史、人口结构等因素的作用,两种规模经营性质不同的菜园自身也有着相互影响。本文作者将两张图片进行拼合处理(图5),以便比较有组织的菜园和自发菜园的分布关系。

图5 各类都市农业菜园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菜园和单点空地菜园最为稠密的社区为东欧裔、华裔聚居区,种植的作物类型为该文化族群本土饮食习惯的作物。其社区人口密度不高,住宅组成也多为非集合住宅,可利用的种植院落空间更多,因此该区域鲜有社区菜园。

而在经济较不发达的社区,人口密度高,住宅形式多为集合住宅,因此家庭菜园相对较少,空地菜园的比率偏高。这些地区的社区菜园占了芝加哥社区菜园的大部分,原因是当地居民对本土生产的低价健康食品需求量大,需要这种集中式大面积种植、食物产出效率高的社区菜园。同时社区菜园需要专人管理也为当地低收入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另外在城市核心商务区,建筑类型多为高层、超高层,几乎没有家庭菜园和空地菜园的存在。但是该地段影响力大、来往人流的构成多元,社区菜园更多是作为城市景观,提倡健康生活和本土膳食理念的作用。其社区菜园和都市农场的数量反而比拥有大量家庭菜园的西南部地区要多。

虽然家庭菜园和空地菜园这种自发形成的都市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居民对食品供应、安全的需求,但是规划良好的社区菜园所能起到的社会、教育、福利经济功能是其所不能具备的。同时由于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人口、住宅形式等因素使得家庭菜园和空地菜园难以得到大力发展。因此社区都市农业还应以社区广场、公园、街道为主,住宅、建筑为辅。

3 社区规划整合都市农业设计策略

近几年房地产迅猛发展,楼盘大规模化的趋势也愈演愈烈,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以小区代替社区的概念,而小区却完全没有达到社区的功能。许多封闭式的小区的居住形态密度过高且封闭;小区中心绿地等公共活动场所功能单一不复合,使用效率低下,居民公共活动参与度弱;小区步行系统等级不明确、行走没有安全感和驻留的愿望等一系列社区规划问题,或可通过整合都市农业的设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1 都市农业与社区空间的整合

都市农业可与按照社区层级划分而整合的空间如下:社区中心、公园;社区边缘与街道;组团;住宅、公共建筑。良好的社区规划应有综合性的社区中心(详3.2节),明晰、尺度宜人的社区边缘与街道,多层次渗透的组团及住宅。

3.1.1 都市农业与社区边缘、街道空间的整合策略

城市由社区组成,社区的边缘很有可能就是城市的中心街道。目前许多社区边缘被道路所包围,采用围墙的生硬的将其与城市割裂开来。良好的社区边缘宜沿街布置商业或公共绿地,避免边缘的模糊和空白,并应该能创造经济价值或景观生态价值。一般地,有商业街(城市主干道)、林荫大道和街区公园(较为僻静的道路旁)三种形式。其中街区公园旁人车流量小,环境较为幽静,结合都市农业设计栽种果树、攀援型作物既可以避免尾气粉尘污染和众多来往人群的采摘,又可以为居民提供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景观享受。

现在主流的社区规划中强调步行系统,而在较宽的人行道旁设置种植槽或种植果树,不仅可以起到街道美化作用,还可利用雨水灌溉节约资源甚至增加往来人群的驻留时间以利于维护街道安全。但是在进行设计时需留意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种植管理,避免产生过大的气味影响居民的嗅觉愉悦。同时为了保证街道的景观延续性也需选择品种单一的植物进行栽植。

3.1.2 都市农业与组团住宅空间的整合策略

我国居住区设计中的基本单位为组团,现今许多组团中空间缺乏层次,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够。而多层次公共空间和多样化住宅形式能够为街区成员创造良好的交流场所。

组团外部通过建筑正立面以及花园围墙或栅栏来形成公共空间,住宅和院子等私人空间围合在内部。利用垂直栽种模块的作物生长墙作为组团的围墙,配合建筑的适当退距,在创造组团外部边界和空间层次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组团内部的活动场所和公共空间宜尽量靠近住宅,距离约为200m的范围内以便使用。在宅旁空地中,可以在不影响居民日常活动的情况下为有种植需求的居民留出小块空地,让其自主参与到绿化街区环境中。

3.2 都市农业与社区功能的整合

随着社区的人群组成与生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社区的功能也随之不断地扩展,承载了除居住之外的更多的城市功能,如工作、学习、休闲娱乐、购物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居住、社会交往、教育、卫生保健、休闲娱乐、福利、经济、政治。

而基于社区发展的都市农业的功能也包含于社区的功能之中,如表1所示:

表1 社区及社区都市农业的功能

由于社区中心主要承载着上述社区的功能,都市农业与社区的功能整合主要体现在社区中心的设计中。现今我国社区的社区中心公共空间主要为广场或者大片绿地,功能比较单一,从而使用效率低下。而社区中心规划的重点为可识别性和功能的复合,以利居民的充分利用。

以奥克兰市的City Slicker Farm为例,其设计结合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需求,对场地进行了七个功能区域的划分:运动、节日庆典、动物养殖、水资源管理、绿地、果蔬种植、儿童游憩。基地面积约28 000,除北面以外均面临城市道路(图6),故此三面均设置有入口。基地周围利用艺术雕塑栏杆明确边界,西面预留有建筑修建基地,以利后续发展。从大体上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区块:游乐社交区、种植区和健康休闲区。游乐社交区包括东面的亲水广场、儿童游乐场、市场等;健康休闲区包括遛狗场地和咖啡亭。这两个区域在基地的位置比较外向,对公众的面向性更强,利用率更高。种植区包括社区农场、果园和社区菜园,这块区域在总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并且所处位置更加内部,以便于管理。

图6 City Slicker Farm社区农业中心

该设计功能复合性高,照顾了各年龄段和爱好不同人群,利用居民广泛的参与度也能更好地带动周边的消费。

4 结束语

都市农业的发展将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结合社区设计能更好的为居民创造更宜居更有价值的生活环境。依据国外实际经验,以我国的住宅区的密度、公共空间等现状而言,都市农业与社区的整合策略是以社区中心的公共空间为主,其他小块用地及住宅为辅;增强社区中心功能复合度,协调社区边缘与城市、组团与住宅的空间关系。通过以上整合与分析,期望能对今后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1] April.Philips.Designing Urban Agriculture:a complete guide to the planning,design,construction,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edible landscapes[M]. Hoboken,New Jersey:John Wiley&Sons Inc,2013

[2] 蔡建明,杨振山.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 地理研究, 2008,(2)

[3] 吴轶韵,俞菊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1)

[4] 高宁.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理论的规划思想与空间模式研究[D]. 浙江大学,2012

[5] 高宁,华晨,朱胜萱,等.农业城市主义策略体系初探——浅析荷兰《鹿特丹城市农业空间》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3,(1)

[6] 张睿,吕衍航.城市中心“农业生态建筑”解读[J]. 建筑学报, 2011,(6)

[7] 王晓文.新城市主义理论与居住社区设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3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cago[OL]

[9] http://en.wikipedia.org/wiki/Oakland,_California[OL]

[10] http://www.cityslickerfarms.org/[OL]

[11] 叶原源.城市发展理念演进中的综合性宜居社区规划[D]. 华南理工大学,2012

[12] John.R.Taylor,Sarah Taylor Lovell.Mapping public and private spaces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Chicago through theanalysis of high-resolution aerial images in Google Earth[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2,(8):57-70

[13] 夏一凡.中美社区规划之辨析——洛杉矶巴士乘客联盟交通公平运动对上海社区规划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08,(4)

猜你喜欢

社区规划组团菜园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分析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我家的菜园
兵器组团“打雪仗”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基于“四全一特”理念的城市既有社区规划改造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