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年陕西经济跨越提升

2014-09-03汪曼莉

当代陕西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陕西经济发展

文/汪曼莉

65年陕西经济跨越提升

文/汪曼莉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赶超,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65年间,陕西实践了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65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跨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改革、开放、创新是陕西建设发展不变的主轴。量的跨越到质的提升,陕西实践了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

65年,陕西,用经济的跨越发展展示着自己惊人的能量。

2013年我省生产总值是1952年的上千倍

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2010年,陕西经济的发展给了世人一个感叹号。这一年,陕西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正式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

1952年陕西全省生产总值仅为12.85亿元,到2001年、2004年分别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2006年、2007年分别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之后以年均增加1500亿元以上的水平快速发展,2010年突破万亿元,到2013年达到16045.21亿元,居全国第16位——透过这一个个的标志性数字,我们触摸到了陕西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历经65年的发展实践,陕西更加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发展,人均GDP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952年,陕西人均GDP仅85元,1988年跃上千元台阶,2001年迈过5000元大关,2005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09年之后每两年跨越一个千元台阶,到2013年达42692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84元,接近7000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连续跨越。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水平跃升至中等收入水平,表明陕西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期,开始步入了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时期。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整体实力。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陕北地区发展迅猛,比重大幅度提升。2013年生产总值4200.89亿元,占比25.9%,比1978年上升17.4个百分点。关中继续保持中坚力量,2013年生产总值达10046.13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1.8%。陕南循环经济初步形成,2013年生产总值1997.16亿元,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倍。西咸新区城市骨架初步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五大组团形象初显。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及沣东新城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增长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改革添活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未来有远谋,改革是核心。改革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脉络,并成为推动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的强大动力。

2013年,陕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5∶55.5∶35.0,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变化。改革的力推下,陕西从要素驱动阶段的产业政策向创新驱动阶段的产业政策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工业底子十分薄弱,195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4∶14.9∶ 19.7。经过2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国家“三线”建设期间,陕西的工业经济体系开始形成,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4∶52.0∶17.6。由以农业为主导的“一、二、三”结构过渡为依赖重工业的“二、一、三”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陕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陕西各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表现为“二、三、一”结构。与1952年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5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5.3个百分点。

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后,陕西非公经济迅速崛起。解放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格局被打破,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陕西经济的活力进一步增强。199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26.7%,2000年上升到40.1%,2011年超过50%,2013年已达52.2%,比1997年提高25.5个百分点。

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陕西改革步伐加速迈进。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和加快转型升级,国资国企改革、县以下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创新西咸新区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等多项改革,是经济发展指标能够继续保持“陕西本色”的有效动力。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422.6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增速仍居全国第一方阵。

引进来走出去,“陕西制造”从国内走向世界

2013年11月14日,美国强生公司与西安高新区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西安建设强生全球最大产能供应链生产基地;12月4日,国际IT巨头微软公司与陕西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创新中心”“微软技术实践中心”“西咸新区智慧城市”等项目落户陕西……据统计,2013年,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陕西投资。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西设立企业与分支机构。

与此同时,“陕西制造”从国内走向世界——法士特集团的重型变速器已是世界级的;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入围;陕西煤业、建工、陕汽、秦川机床等一批企业都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陕西对外开放的力度与成效,正是65年来陕西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前进、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的见证。目前,全省进出口企业有上千家,贸易伙伴遍及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不断增加,陕西与世界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从1985年陕西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格里拉金花酒店一期竣工起,陕西便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2012年韩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落户陕西,刷新了外商在华单笔投资纪录。2013年,全省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4家,合同外资金额37.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78亿美元,分别比1983年增长101倍、451倍和14711倍。来陕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住陕西,陕西正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陕西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支撑和桥头堡,必将大有作为。

特别报道

“为陕西发展点赞”

65年来,陕西从封闭迈入开放,从落后走向赶超,实现着从温饱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巨大转变,实践了陕西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踏上了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新征程。

不久前,位于西安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正式投产,双模电动车“秦”驶下生产线。这个比亚迪生产工艺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达产后将形成20万辆节能轿车、10万辆新能源轿车的年生产规模,实现250亿元以上的产值。同时,将成为陕西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引擎,奠定了陕西在全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地位。

不止是在全国“领跑”。

今年5月9日,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芯片在西安三星下线,这个一期投资70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单笔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从奠基到投产仅仅用了20个月的时间。

在惊叹“陕西速度”的同时,以三星电子等为龙头的世界各国的电子巨头,正在被陕西强大的人才、科技优势聚集在一起,一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基地自豪地刻上了“陕西”的名字。

与此同时,延长石油作为中国西部第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登上世界舞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正在支撑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挥重要作用。

65年间,有多少梦想变成了现实。

——如今的陕西,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基本形成,航空、高铁构成“一日生活圈”,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国际航线通达五洲,过去的交通瓶颈现已成为优势支撑。

——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使三秦大地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绿色已经成为陕西的主基调。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正与其他活力四射的新区一起,撬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

今天,正在向富裕、和谐、美丽目标全力奋进的陕西,已经踏上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征程。

——增速迈入第一方阵,发展驶入快车道。从2002年开始,陕西经济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2007年以来,克服种种不利影响,经济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发展驶入快车道。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总量位次大幅前移。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1.6万亿元,全国排名跃升到第16位,跨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2012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38564元,首次跨过全国平均线。

韩联社在《三星电子西安半导体生产工厂正式投产》的报道中说,正如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扮演东西方文明交流枢纽的角色一样,希望三星西安能成为“21世纪数码丝绸之路”的起点。

2014年8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访问陕西时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的发展成就令人钦佩,蕴含的发展前景广阔。

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光说:“陕西的经济总量由解放初期的12.85亿元,到去年的16045亿元,提升非常快;去年陕西的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看着这一系列跃升的数据,看着陕西前进的步伐,我作为一个统计工作者非常自豪和兴奋,我要为陕西发展点个赞!”

(康乐群)

猜你喜欢

陕西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