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打造富有灵魂的高效历史课堂
2014-09-02张建雯
张建雯
摘 要: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呼唤“高效”课堂,如何构建充满智慧的课堂一直是很多老师所关注和追求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一课的三维目标精心构思,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如历史情境、辩论情境、问题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知识的热情,从而走出历史教学的荒漠,走进学生的心灵,最终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打造出灵动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教学情境;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条框和束缚,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性。于是我针对具体教学的三维目标,灵活地创造各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快乐新颖的历史课堂,以触及学生的灵魂、激荡学生的心灵、播撒探索的种子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般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价值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品尝到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境引导,体验学习”的“甜头”。因此创设情境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找准教学切入点,不能摆花架子。
我认为必须遵循四大原则:①情境创设勿过多过滥,要注重目的性。众所周知,教师精心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但过多过滥的情境,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背离教学目标。②创设的情境要注重实用性。教学中教师预设的情境要多次利用,要把优选的情境发挥其优势,用得到位,用得淋漓尽致,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③要注意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对所教课题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思想需求和情感需求,有的放矢地去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注重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营造教学情境,为学生修筑顺利进入课本知识的桥梁和台阶。④情境创设要适当留有余地,为学生的思考提供生长的土壤,课堂就会“活”起来。师生、学生间思维的碰撞,这种在课堂中自然生成的情境就有可能是最佳的教育资源。
二、灵魂课堂的构建
1.巧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捕捉知识的底蕴
历史教材中的材料通常有文字、插图、表格、地图等,在课堂上巧用这些材料,为教学服务,并在学生探究相关历史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扩展材料,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处理材料的能力。如:在《抗日战争》一课中,介绍南京大屠杀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日本帝国主义反人道、反文明本质的认识,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通过让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看到一张张反映日本侵略者的种种兽行和中国人民戚戚血泪的图片,学生的表情由平静到严肃进而愤怒。待影片播完后,我进而设问:“你们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此时,课堂沸腾了:有的觉得恶心,有的觉得残忍,有的表示愤慨,有的表示同情,有的感到庆幸……纪录影片的播放、历史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角色,并引发心灵的撞击,产生共鸣。
2.创设辩论情境,放飞思辨的激情
辩论是最具激情,最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创设形式。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辨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辩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结合选修2 “评价拿破仑”,设计论题:“正方:拿破仑是法兰西的英雄”“反方:拿破仑是法兰西的罪人”;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辩论材料和组织辩论,准备用一堂课进行辩论。在课堂上正、反两方唇枪舌剑,从经济、政治、对外战争、个人品格等层面展开,有论有据,难分高低,课堂效果非常好。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认识。有辩才有思,有思才有得,换一个角度,引发思考,开拓思维,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突破。
3.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会理解、解决、评价问题,学会“乐学,善学,会学”。如在讲述楚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以身殉国的史实时,就让学生以爱国精神为主旨,对屈原的嘉言懿行进行思考,这就是创设了一个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情境。许多学生赞同屈原的死,认为他以死抗争,是为了唤醒民众,死得其所;有的学生还引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认为屈原的死比泰山还重;还有的学生以“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为变法而流血牺牲为佐证,肯定屈原的死是有价值的。然而,也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甚至有学生认为屈原不是真正的爱国者,因为当楚国面临危机之际,作为楚国的大夫,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组织积极的反抗斗争,而他却选择了自杀,这是为了逃避现实,是懦弱的表现。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我见解,不拘泥于传统与教材,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
总之,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历史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在多姿多彩的情境活动中发掘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情激情,以情激趣,这样才能激活历史课堂教学,顺应发展潮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