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构想

2014-09-02张倩

考试周刊 2014年53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

张倩

摘 要: 课程回归生活,密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理念之一。尤其对于初步接触语文学科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更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课改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走进生活,教育才将变得鲜活、丰富,充满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语文课程 生活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回归生活,密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理念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生活化教学使课程融入生活,教育的过程应该成为儿童生活的过程,生活不否定知识,知识服务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知识是生活的工具。对于初步接触语文学科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一、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夯实“识字为先”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大量汉字、词汇或语句,他们通常对所学生字的读音和字义很熟悉,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学习汉字的过程自然就简化为建立字音(已知)、字义(已知)、字形(未知)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好学生原有的生活所知与所学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或没有积极主动促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就可能导致学生机械被动记忆新知识。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7岁以前就已知一千多种与汉字相对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大脑皮层的信息,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识字。一次,我在教学生字“斗”时,一位学生马上说出自己家住在“斗池”,就是“北斗”的“斗”,课文里出现的是“斗争”,孩子恍然大悟,原来是个多音字。学生不但利用生活经验记住了这个字,还与课内内容比较,积累了多音字。教学“雷”字时,一个学生就能说出,这是雷锋的“雷”,校园名人名言的标语里,有“为人民服务。——雷锋”。学生的发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当即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看来他不但在校园里留心观察,记住了生字,还知道“雷”字也是姓氏。

二、链接生活,巧借活动,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回归不是文本和生活的简单对接,也不是教学内容与生活或情景的生硬粘贴,任何缺少学生自身实践与情感体验的“回归”,带来的只是一种虚像。教育家陶行知为了改变中國教育现状,曾提出了“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陶行知一直提倡“做”(实践)的重要性。正如卢梭所说的:“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教育必须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发展人,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才干。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并非对新知识一无所知,不是一张白纸。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意义学习开始之前,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能够同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知识建立“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能有效掌握新材料。这里所指的“原有知识”,除了有学生原本的学习所得外,还有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教学将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将是枯燥的。

例如在执教《找春天》、《笋芽儿》等课文时,我课前就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春天里曾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感受,找一找“身边的春天”。学生通过提取记忆中的“春天”,联系已有的记忆学习课文就会发现,文中的春天跟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是那么相似,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再通过指导优美的语言文字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春天的美原来都写在了文中。再如执教《雷雨》一课,正值夏天,傍晚下了场雷雨,我和学生一起观察了校园中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师生感受了课文中写的雷雨前闷热的天气,雷雨时远处朦胧的景色,雷雨后清新的空气。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语文课文所描写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借助媒体,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储备少,生活经验少,学习新的知识关键点是要克服原有的语文经验与理解,感受这一篇课文需要的经验之间的落差。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落差,找到学生的落差所在。对于一篇课文,学生之所以理解难、感受不深、欣赏不到,原因是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不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较难将必要的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百科知识与文本发生真切的关联,教师要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弥补这一“关联”。

信息的高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背景介绍”、“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和“拓展性资源”,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弥补文本与学生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落差。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多样性和阅读理解角度不同,教师可以组织适当的交流讨论,尽可能地了解学生打开文本的种种侧面,揭示文本的多重意义和意味。我们要力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语文经验,不能就事论事地一直停留在生活经验上,应放置于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放置于阅读策略的视野中。

四、课后回归生活,加强训练

生活与语文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在生活中习得语文知识、能力,反过来在生活中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如同血脉的续接或基因的传承,但回归不是单向、线性、嫁接式的还原,一定是基于师生丰富的实践和体验,对课堂内容的再加工和再改造,建立一种教学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习训练体系。语文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生活能力,或者说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生活能力,能力和知识不一样,知识可以灌输,能力则需要在实践中生存,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由学习得来,但绝不只是听来,“学”后必须经过“习”也就是亲身实践方能成功。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独特任务是使学生能准确地听、说、读、写,能跨时空接受和传播信息,学生如果不具备这一技能,那么根本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后训练极其关键,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了所学知识,知识才能重新“加固”。

教师安排的课后训练,一定要改变以往固定呆板的传统作业模式,让训练更具开放性,更有趣味性,要以人为本,走向生活。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解放眼睛让孩子观察,解放时间让孩子自由,解放空间让孩子活动,让作业更生活化,就能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例如教完《黄山奇石》、《北京亮起来了》等课文,我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小伙伴介绍文中的美景。再如《画风》一课,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他们画出了弯弯的稻穗、前进的帆船等比课文里更生动形象的风。课后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讲故事、朗诵、画流程图、做小实验、种一盆小植物、查找资料等,有意识地让学生边玩边学,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美。课改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走进生活,教育才将变得鲜活、丰富,充满活力和魅力。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胡晓风等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77,1.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教网http://www.teachercn.com/.

[4]课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2013(4、7).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解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