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4-09-02乔占泽
乔占泽
摘 要: 新的高考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高考改革能否体现历来被人关注的减负问题?推行外语一年多考、推行社会化考试的举措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文理分科的初衷究竟在哪儿?取消文理分科能否解决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
关键词: 高考制度 高考改革 文理分科
高考,这项关乎万千家庭切身利益的制度一直在不断被完善、改造,一直在探索中未曾停止过。 2014年1月15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简称“1+5”)。1月2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文件,文件中指出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出台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实施意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1]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对于此次高考制度的改革,从其整体设计到各个省级具体方案的出台,笔者有些思考,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一、现阶段的高考改革是否真正体现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理念
中学阶段的学业压力一直是万千学生及家长所诟病的。根据陈传峰、陈文辉等调查研究显示,高中生每天的作业时间多,课间做、中午做、自习课做、晚上还要做,每天放学后用于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间为3—4个小时[2]。除此之外,一些家长出于孩子“全面发展”的考虑,课余还为孩子请家教、报“特长班”,更让高中生身心疲惫。究其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考试文化与考试制度完全是一张试卷定终身、一次考试决定命运的做法”[3]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一张试卷定终身”及“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使得师生不得不把所有精力放到这一张试卷上,三年的课业在前两年的时间内要全部学完。除此之外,题海战术贯穿学生始终,因为应试教育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强调多讲多练,让学生“见多识广”。如果是因为“一张试卷定终身”及“一考定终身”而导致中学生学业负担加重,那么高考在评价上采取社会化考试、多次考试计最高成绩的举措可谓从降低学生学业负担角度出发,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但是,多次考试计最高成绩的做法隐含一条信息就是“你可以随便考几次,要不要高分就看你自己”,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就很可能陷入“刷分”的境地,学校、家长看重的“高分”,高分意味着录取学校的“门第”。学校方面为了取得高考的政绩,家长为了争取孩子有美好未来仍旧会以“高分”为目标,这样就难免再次重陷课业负担过重的怪圈。
这样的一年多考,有可能只是从以前“一考定终身”变为“多考定终身”,降低了一次考试的偶然性,增加了考试成本和考试负担——从多次考试中选择最好的成绩计入总分,再排序投档录取,这能改变应试教育的格局,减轻学生的负担吗?不免让人想到曾经有人戏称一年多考的做法是把对学生的“斩首”变为“凌迟”。
二、推行社会化考试后高考公平能否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1.外语推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这里有一个疑问:何谓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就是考试社会化了吗?从最常见的典型的社会化考试和一年多考的TOEFL考试可以看出,真正的社会化考试应该是社会中介组织,由招生学校认可、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考试。这一考试的功能不是选拔,而是评价,学生可用这一成绩申请大学。如果还是由政府部门实施此类考试,就算不上社会化考试,至少不是真正的社会化考试。
2.社会化考试推行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例如,如何防止题目的泄漏和考试作弊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仍以TOEFL考试为例,它与高考相比考生人数少,报考费非常高,具体承办考试的机构是能获得ETS认证并且能从组织考试中获得的机构,有动力和能力预防考试作弊的现象。但是尽管如此,TOEFL考试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高考外语一旦推行社会化考试,其与TOEFL相比在利害关系上就更进一步,其面临的考试作弊风险更高[4]。
除此之外,真正的社会化考试推行后,高额的考试费用势必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尚好的学生而言也许还可以,但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要说一年多考了,就连一次考试估计也会让其“望而生畏”。综上所述,社会化考试的初衷看似虽好,但它背后却流露“公平”二字与现实的艰难抗争。
三、从文理分科到取消文理分科就是好的高考制度吗
高中阶段的文理科是分还是合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它的讨论无非集中在两个极端。主张文理分科的人大都持有以下观点:一是文理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科或是理科学习,文理分科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分科后学生只学六门功课而不是九门,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二是文理分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那些在文科或理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平台;三是文理分科有利于与大学专业教育接轨。
主张取消文理分科的人主要认为文理分科不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科目的数量不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定性因素;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全面,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与缺失,导致选文科的学生往往缺乏科学、探索、创新的精神,而理科生则缺少对人、对物的人文关怀。
新的高考改革主张取消文理分科,其出发点虽不能知之甚深,笔者认为绝对含有“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健全的人”的目标。如果说取消文理分科能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科学的精神、人文的情怀的话,就不免有些牵强。笔者认为,一个人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否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不在于高二、高三这么一两年的文理分科。知识的学习、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养成虽然要遵循不同的规律,需要不同的路径支持[5],但绝不是在一两年这短短的分科期间就完全定型的,它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知识的不断更新就是一个客观要求。endprint
四、高考改革的关键在哪里
有人说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根本在于废除高考这根“指挥棒”;有人说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学英语,还学得如此痛苦,应该废除英语考试;有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应该废除文理分科,以免产生文理偏科的现象。以上种种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没有强有力的实验验证究竟哪种做法才是最科学、最行之有效的,笔者不妨“探讨”:究竟改革高考的关键在哪里?
1.在中学所学习的内容,即难易程度。中学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实际上关乎以上提及的三个疑问——课业负担、一年多考、文理分科。难度一旦有所降低,首先学生在课业负担方面就有所缓解,不必在题海中“遨游”,“钻研”时间相对降低;其次,一年多考所担心的由于多考带来的成本问题可相对解决;最后,降低中学教育难度,减少中学教育的知识量,能够留给学生一些发展能力、培养人文情怀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机器。
2.在招考分离的多元录取制度。“减少全国统考科目”,按照总体要求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外的其他科目可能不计入投档分,而只看测试等级。有人也许会说,大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学科与等级要求,问题是,在当前我国在按照计划集中录取的规则下如何做到让大学根据专业情况提要求呢?如果继续按照计划集中录取,那么英语的社会化改革、一年多考、其他科目计等级,很难达到实际的改革效果,学生的压力不但不会降低反而可能增加。应该在科目改革、分值取舍进行改革的同时推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49/201402/xxgk_163889.html.
[2]陈传峰,陈文辉,董国军,等.当代中学生的学习与课业负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3.
[3]朱永新.朱永新教育作品(卷十六).中国教育建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2.
[4]温忠麟.高考改革:政策公平性与技术相容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2).
[5]李雪岩,龙耀.知识学习·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再谈文理分科与高考制度改革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9(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