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阶梯式教学法
2014-08-30王雅莉黄立静
王雅莉+黄立静
摘要: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关键词:虚词;以;文言虚词阶梯式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2-02
虚词相对于实词而言,可以说是“实词”的对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指出:“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其配合实词、完成语法结构的功能来分,虚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等类型。学好对实词有着重要的“协助”作用的虚词,不但是学好实词的必要,更是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因为,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一个虚词之差,可能谬以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则可语句增色。
古代汉语的虚词教学自初中阶段开始分步骤、成系统地进行,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初中学生的现代语文理解力已经基本成熟,这时要指引他们探求原本,追根溯源,了解古代文化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扫除语言阅读的障碍,做好文言文教学。而相比于现代汉语虚词来说,就初中段的学生学情来看,文言虚词的教学难度要高一些,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长期的教学试验中,我们找到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具体而言,即指,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在强调中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为学生夯实文言阅读的基础。
以下,我们以常见虚词“以”的教学(初中《语文》人教版)为例,说明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
一、横向比较:对虚词的多种用法进行综合
主要的做法是,与教材相比较,对权威工具书中“以”的用法进行汇总,总结得出7~9年级《语文》所包含的词语意义及用法。结果如下:(1)介词“以”意义众多。虚词的意义更要根据语境来判断,需要成熟的语感。“以”可以解释为“用”、“把”、“凭借”、“按照”等,需要补充提供典型的文言语境。(2)“以”兼属连、介两类词。无论连词、介词,“以”皆可译为“因为”。辨别“以”作为“因为”解释时的词性一个难点,需要极典型的例句来解释。(3)“以”还有动词用法。词典解释为:“(动词)用”;“介词,用”。根据教材选篇情况,只需强化“以”的介词用法。等到虚词使用积累至一定的程度后,解说虚词的来源,说明其从动词虚化而来,再介绍其动词用法。
二、纵向比较:对初中段的虚词用法加以辨析
主要的做法是,找出7~9年级教材中的所有“以”的例句,归纳整理,时时注重“温故而知新”。(1)七年级内容:“以”的介词、动词、连词词性。第一,“以”作介词,表示“用、把”,如七年级下册《狼》。第二,“以”作连词,表示“以便,用来”,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反复用到。第三,“以”作动词,表示“认为、以为”,如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口技》。因此,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狼》、《孙权劝学》、《口技》三篇课文,讲授和及时复习“以”的常用意义。(2)八年级内容:介词“以”的典型用法。分别是“凭借”、“按照”、“因为”,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是特殊的选篇,共出现七次“以”,并包含了“是以”的用法,可以作为虚词用法的总结课程。(3)九年级内容:“以”与“所以”的联系。本阶段总结复习,选篇中的虚词用法比较综合。如《出师表》中出现“以”12次,“所以”也有用及。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不同,也需要做充分的讲述。
三、疑难解析
(1)“以”译为“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以”作介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形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补语。句子中有突出的谓语动词的情况下,“以”作介词为常见。例如:“辞以军中多务”中“辞”作为谓语动词,可译为“推辞”,用“以”引出介宾结构“以军中多务”来推辞,“以”是介词。(2)“以”译为“因为”,它是介词还是连词?“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以”后紧跟名词“游”,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所以“以”是介词。“以”作连词,可连接词与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译为“因此”、“以致”,前后多为因果关系。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连接两个因果关系的短语,“以”为连词。
综合上述,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讲授需注重阶段特征,采用阶梯式教学的方法,对新知识敏感,对旧知识熟悉,为求“知新”,巧妙“温故”,形成知识体系,以序列式教学步骤保证学生的习得效果,并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固的知识体系。
关于“以”的用法,附录教学内容如下:endprint
摘要: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关键词:虚词;以;文言虚词阶梯式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2-02
虚词相对于实词而言,可以说是“实词”的对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指出:“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其配合实词、完成语法结构的功能来分,虚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等类型。学好对实词有着重要的“协助”作用的虚词,不但是学好实词的必要,更是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因为,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一个虚词之差,可能谬以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则可语句增色。
古代汉语的虚词教学自初中阶段开始分步骤、成系统地进行,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初中学生的现代语文理解力已经基本成熟,这时要指引他们探求原本,追根溯源,了解古代文化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扫除语言阅读的障碍,做好文言文教学。而相比于现代汉语虚词来说,就初中段的学生学情来看,文言虚词的教学难度要高一些,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长期的教学试验中,我们找到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具体而言,即指,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在强调中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为学生夯实文言阅读的基础。
以下,我们以常见虚词“以”的教学(初中《语文》人教版)为例,说明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
一、横向比较:对虚词的多种用法进行综合
主要的做法是,与教材相比较,对权威工具书中“以”的用法进行汇总,总结得出7~9年级《语文》所包含的词语意义及用法。结果如下:(1)介词“以”意义众多。虚词的意义更要根据语境来判断,需要成熟的语感。“以”可以解释为“用”、“把”、“凭借”、“按照”等,需要补充提供典型的文言语境。(2)“以”兼属连、介两类词。无论连词、介词,“以”皆可译为“因为”。辨别“以”作为“因为”解释时的词性一个难点,需要极典型的例句来解释。(3)“以”还有动词用法。词典解释为:“(动词)用”;“介词,用”。根据教材选篇情况,只需强化“以”的介词用法。等到虚词使用积累至一定的程度后,解说虚词的来源,说明其从动词虚化而来,再介绍其动词用法。
二、纵向比较:对初中段的虚词用法加以辨析
主要的做法是,找出7~9年级教材中的所有“以”的例句,归纳整理,时时注重“温故而知新”。(1)七年级内容:“以”的介词、动词、连词词性。第一,“以”作介词,表示“用、把”,如七年级下册《狼》。第二,“以”作连词,表示“以便,用来”,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反复用到。第三,“以”作动词,表示“认为、以为”,如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口技》。因此,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狼》、《孙权劝学》、《口技》三篇课文,讲授和及时复习“以”的常用意义。(2)八年级内容:介词“以”的典型用法。分别是“凭借”、“按照”、“因为”,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是特殊的选篇,共出现七次“以”,并包含了“是以”的用法,可以作为虚词用法的总结课程。(3)九年级内容:“以”与“所以”的联系。本阶段总结复习,选篇中的虚词用法比较综合。如《出师表》中出现“以”12次,“所以”也有用及。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不同,也需要做充分的讲述。
三、疑难解析
(1)“以”译为“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以”作介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形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补语。句子中有突出的谓语动词的情况下,“以”作介词为常见。例如:“辞以军中多务”中“辞”作为谓语动词,可译为“推辞”,用“以”引出介宾结构“以军中多务”来推辞,“以”是介词。(2)“以”译为“因为”,它是介词还是连词?“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以”后紧跟名词“游”,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所以“以”是介词。“以”作连词,可连接词与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译为“因此”、“以致”,前后多为因果关系。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连接两个因果关系的短语,“以”为连词。
综合上述,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讲授需注重阶段特征,采用阶梯式教学的方法,对新知识敏感,对旧知识熟悉,为求“知新”,巧妙“温故”,形成知识体系,以序列式教学步骤保证学生的习得效果,并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固的知识体系。
关于“以”的用法,附录教学内容如下:endprint
摘要: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关键词:虚词;以;文言虚词阶梯式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2-02
虚词相对于实词而言,可以说是“实词”的对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指出:“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其配合实词、完成语法结构的功能来分,虚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等类型。学好对实词有着重要的“协助”作用的虚词,不但是学好实词的必要,更是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因为,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一个虚词之差,可能谬以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则可语句增色。
古代汉语的虚词教学自初中阶段开始分步骤、成系统地进行,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初中学生的现代语文理解力已经基本成熟,这时要指引他们探求原本,追根溯源,了解古代文化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扫除语言阅读的障碍,做好文言文教学。而相比于现代汉语虚词来说,就初中段的学生学情来看,文言虚词的教学难度要高一些,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长期的教学试验中,我们找到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具体而言,即指,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在强调中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为学生夯实文言阅读的基础。
以下,我们以常见虚词“以”的教学(初中《语文》人教版)为例,说明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
一、横向比较:对虚词的多种用法进行综合
主要的做法是,与教材相比较,对权威工具书中“以”的用法进行汇总,总结得出7~9年级《语文》所包含的词语意义及用法。结果如下:(1)介词“以”意义众多。虚词的意义更要根据语境来判断,需要成熟的语感。“以”可以解释为“用”、“把”、“凭借”、“按照”等,需要补充提供典型的文言语境。(2)“以”兼属连、介两类词。无论连词、介词,“以”皆可译为“因为”。辨别“以”作为“因为”解释时的词性一个难点,需要极典型的例句来解释。(3)“以”还有动词用法。词典解释为:“(动词)用”;“介词,用”。根据教材选篇情况,只需强化“以”的介词用法。等到虚词使用积累至一定的程度后,解说虚词的来源,说明其从动词虚化而来,再介绍其动词用法。
二、纵向比较:对初中段的虚词用法加以辨析
主要的做法是,找出7~9年级教材中的所有“以”的例句,归纳整理,时时注重“温故而知新”。(1)七年级内容:“以”的介词、动词、连词词性。第一,“以”作介词,表示“用、把”,如七年级下册《狼》。第二,“以”作连词,表示“以便,用来”,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反复用到。第三,“以”作动词,表示“认为、以为”,如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口技》。因此,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狼》、《孙权劝学》、《口技》三篇课文,讲授和及时复习“以”的常用意义。(2)八年级内容:介词“以”的典型用法。分别是“凭借”、“按照”、“因为”,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是特殊的选篇,共出现七次“以”,并包含了“是以”的用法,可以作为虚词用法的总结课程。(3)九年级内容:“以”与“所以”的联系。本阶段总结复习,选篇中的虚词用法比较综合。如《出师表》中出现“以”12次,“所以”也有用及。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不同,也需要做充分的讲述。
三、疑难解析
(1)“以”译为“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以”作介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形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补语。句子中有突出的谓语动词的情况下,“以”作介词为常见。例如:“辞以军中多务”中“辞”作为谓语动词,可译为“推辞”,用“以”引出介宾结构“以军中多务”来推辞,“以”是介词。(2)“以”译为“因为”,它是介词还是连词?“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以”后紧跟名词“游”,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所以“以”是介词。“以”作连词,可连接词与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译为“因此”、“以致”,前后多为因果关系。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连接两个因果关系的短语,“以”为连词。
综合上述,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讲授需注重阶段特征,采用阶梯式教学的方法,对新知识敏感,对旧知识熟悉,为求“知新”,巧妙“温故”,形成知识体系,以序列式教学步骤保证学生的习得效果,并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固的知识体系。
关于“以”的用法,附录教学内容如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