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策略

2014-08-30朱云峰季本山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衔接高职教育

朱云峰+季本山

摘 要 随着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的推进以及试点专业的开设,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职与本科院校要从制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策略着手,明确课程体系衔接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现状、研究重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等,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衔接机制,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29-04

一、研究背景

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2年起江苏启动了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12号文件)公布了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简称“3+2”项目)12个,其中,参与的本科高校共有7所,与其对接的高职院校共有11所[1]。“3+2”试点项目,是江苏省探索高职与本科衔接的全新项目,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和很好的实践性,对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2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通大学所开设“3+2”试点专业为“港口工程技术(港口航道工程)”,即3年高职阶段专业为港口工程技术(港口航道工程),2年本科阶段专业为交通工程专业。该专业招收80人,开设2个教学班。就招生情况来看,在实际录取结果来看,该专业录取分数较高,有不少考生的成绩甚至超过了本二分数线,录取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这也证明了“3+2”培养模式确实是一个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学院又增开了“物流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两个专业,与南通大学衔接的专业为“交通运输”专业。与2012年考生试探性报考的情况不同,2013年的针对“3+2”专业的考生咨询量明显增加、报考人数多,录取考生的分数较高。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发现,“3+2”试点项目符合国家、社会、院校、考生等多方面需求,具有很好发展前景,将会成为一个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

然而,由于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均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灵活出口,就学校现开设“3+2”试点专业以及其他院校试点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程考核化是遵循常规专科专业框架等问题。

二、主要问题

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3+2”分段培养模式下,学校的“3+2”分段培养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与南通大学衔接的“交通运输”专业之间课程体系合理衔接的问题,即如何让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专业协同发展,如何制定分阶段专业培养目标,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如何组织高效的教学工作,如何合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如何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专科的毕业机制、本科的准入机制、本科的毕业机制如何衔接等。

作为一个新兴的试点项目,高职、本科两个不同教育主体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对灵活的出口,因此两者衔接必然要涉及到四大环节,即培养目标的对接、专业设置的对接、人才素质结构的对接、课程体系的对接。其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任何教学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课程体系衔接上,由于教育主体的不同,必然会出现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专业理论课程存在重复,文化基础课程存在脱节,专业技能课程衔接错位甚至出现“倒挂”现象等。

《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12号)指出:“分段培养试点,既要分段培养,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的课程可以毕业、就业,但是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合作院校要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便于学生继续高一阶段教育的学习。”据此,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应以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层次性以及内涵建设为出发点,从课程设置理念、课程结构设置、学分制管理、职业资格体系和双师素质团队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走访调研、考察学习、案例分析、实践论证等方法,深入研究,探索出一个适合于“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衔接体系。

三、研究现状

在20世纪中叶,英、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本科教育早已兴起。在德国,建立有完善的职业向导学术学位制度;在瑞士,作为一个少数认可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推行“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获取高职教育文凭后,可以继续享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澳大利亚推行的是TAFE职业技术教育形式[2]。这些国家在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都有着很好的衔接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我国关于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对三年制高职高专学校进行调整,部分专科办成四年制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利用普通本科高校举办四年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借鉴台湾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经验,实行“3+2”发展模式,即依托本科院校举办招生对象为现有3年制大专层次高职毕业生,实行学制为2年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

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高职、本科院校有着不同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目标是实现高职、本科对口专业的有效衔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共同培养人才。

四、研究重点

一是研究政策、理论。从国家政策入手,通过对江苏省教育厅对“3+2”培养模式所提出的各种指导性文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江苏省教育厅对于通过高职本科衔接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确定研究的大方向和宏观目标。结合相关政策,学习研究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课程体系的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研究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衔接体系。着重研究目前较为成熟的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如德国的职业导向学士学位制度、瑞士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台湾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经验等。

三是研究和分析现有不同层次分阶段培养模式的衔接体系。现阶段,实施较久的分阶段培养模式有中高职对口单招的中高职衔接和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等,以及五年制大专、高职本科连贯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中的课程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计、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和分析,总结这些体系的优缺点,为高职本科“3+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设计寻找可以借鉴的方案。

四是分别研究“3+2”试点专业在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实施的课程体系。对高职阶段,以“3+2”试点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内容。对本科阶段,研究南通大学“3+2”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内容[3]。通过对相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比较,探索出两个不同教育层次在施教过程中的交集与差集,为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是研究高职专科阶段“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在“3+2”试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高职专科层面,研究高职专科层次如何进行基础性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应用)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开发研究出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以达到“3+2”试点专业在高职阶段应该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应该有别于传统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技能培养目标要求更高一些,以适应本科阶段的理论和更高级别的技能学习。

六是研究本科阶段“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本科教育是以“研究、工程(设计)”为主,主要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设计能力的工程型人才。在“3+2”试点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层次层面,研究本科层次如何进行深层次专业知识教学、研究型教学、工程(设计)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研究合适课程体系,以达到“3+2”试点专业本科阶段应该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应该有别于传统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以培养具有系统的、深层次专业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七是研究高职与本科衔接时本科的“准入”机制。在“3+2”试点专业本科层次准入层面,要研究如何通过考核实现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向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选拔,筛选出适合于继续进行本科层面学习的学生。对于准入考核,应该有别于一般的专业理论知识测试,而应该趋向于技能测试,通过技能测试并结合适当的专业理论测试,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行高层次的培养。

八是研究高职与本科衔接专业在就业层面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就业层面,研究“3+2”试点专业现阶段用人单位对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探索和研究“3+2”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衔接体系。

九是研究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专业连贯的课程衔接体系并进行实践论证。通过对不同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对高职、本科“3+2”试点专业进行个例分析,对不同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的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分解、融合,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专业的课程衔接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实践论证、修改,为今后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目标,有目的地细化分解研究任务,收集、汇编相关研究文献,编制问卷,撰写文献综述,做好研究前期的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部分高考考生、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用人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咨询等方式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以此分析试点专业的行业标准、社会认知度、就业期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就业形式等信息,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衔接方案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搜集资料、案例的分类比较,总结现有较为成熟的高职本科衔接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3+2”试点专业的具体情况,通过比较,探索适合学校试点专业的高职本科衔接体系与方案。

个案研究分析法:通过对搜集资料、案例的研究分析,对现有不同教学层次衔接的理论、操作案例进行总结,并利用考察学习、问卷调查、组织研究对象访谈、与专家学者进行求教交流等方式,对国内外不同教学层次衔接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实践论证法:对之前的研究和分析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并构建出适合于本院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型,通过专家、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论证,对课程体系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综合分析法:对之前的研究、调研、实践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完善“3+2”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型。

六、研究方案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详见图1。

参考文献:

[1]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0-13.

[2]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3]胡春光.课程衔接:含义分析、学理基础及主要问题[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04):57-62.

三是研究和分析现有不同层次分阶段培养模式的衔接体系。现阶段,实施较久的分阶段培养模式有中高职对口单招的中高职衔接和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等,以及五年制大专、高职本科连贯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中的课程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计、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和分析,总结这些体系的优缺点,为高职本科“3+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设计寻找可以借鉴的方案。

四是分别研究“3+2”试点专业在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实施的课程体系。对高职阶段,以“3+2”试点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内容。对本科阶段,研究南通大学“3+2”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内容[3]。通过对相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比较,探索出两个不同教育层次在施教过程中的交集与差集,为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是研究高职专科阶段“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在“3+2”试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高职专科层面,研究高职专科层次如何进行基础性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应用)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开发研究出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以达到“3+2”试点专业在高职阶段应该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应该有别于传统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技能培养目标要求更高一些,以适应本科阶段的理论和更高级别的技能学习。

六是研究本科阶段“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本科教育是以“研究、工程(设计)”为主,主要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设计能力的工程型人才。在“3+2”试点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层次层面,研究本科层次如何进行深层次专业知识教学、研究型教学、工程(设计)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研究合适课程体系,以达到“3+2”试点专业本科阶段应该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应该有别于传统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以培养具有系统的、深层次专业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七是研究高职与本科衔接时本科的“准入”机制。在“3+2”试点专业本科层次准入层面,要研究如何通过考核实现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向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选拔,筛选出适合于继续进行本科层面学习的学生。对于准入考核,应该有别于一般的专业理论知识测试,而应该趋向于技能测试,通过技能测试并结合适当的专业理论测试,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行高层次的培养。

八是研究高职与本科衔接专业在就业层面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就业层面,研究“3+2”试点专业现阶段用人单位对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探索和研究“3+2”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衔接体系。

九是研究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专业连贯的课程衔接体系并进行实践论证。通过对不同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对高职、本科“3+2”试点专业进行个例分析,对不同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的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分解、融合,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专业的课程衔接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实践论证、修改,为今后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目标,有目的地细化分解研究任务,收集、汇编相关研究文献,编制问卷,撰写文献综述,做好研究前期的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部分高考考生、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用人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咨询等方式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以此分析试点专业的行业标准、社会认知度、就业期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就业形式等信息,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衔接方案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搜集资料、案例的分类比较,总结现有较为成熟的高职本科衔接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3+2”试点专业的具体情况,通过比较,探索适合学校试点专业的高职本科衔接体系与方案。

个案研究分析法:通过对搜集资料、案例的研究分析,对现有不同教学层次衔接的理论、操作案例进行总结,并利用考察学习、问卷调查、组织研究对象访谈、与专家学者进行求教交流等方式,对国内外不同教学层次衔接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实践论证法:对之前的研究和分析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并构建出适合于本院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型,通过专家、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论证,对课程体系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综合分析法:对之前的研究、调研、实践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完善“3+2”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型。

六、研究方案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详见图1。

参考文献:

[1]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0-13.

[2]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3]胡春光.课程衔接:含义分析、学理基础及主要问题[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04):57-62.

三是研究和分析现有不同层次分阶段培养模式的衔接体系。现阶段,实施较久的分阶段培养模式有中高职对口单招的中高职衔接和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等,以及五年制大专、高职本科连贯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中的课程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计、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和分析,总结这些体系的优缺点,为高职本科“3+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设计寻找可以借鉴的方案。

四是分别研究“3+2”试点专业在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实施的课程体系。对高职阶段,以“3+2”试点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内容。对本科阶段,研究南通大学“3+2”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师资等一系列内容[3]。通过对相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比较,探索出两个不同教育层次在施教过程中的交集与差集,为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是研究高职专科阶段“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在“3+2”试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高职专科层面,研究高职专科层次如何进行基础性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应用)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开发研究出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以达到“3+2”试点专业在高职阶段应该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应该有别于传统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技能培养目标要求更高一些,以适应本科阶段的理论和更高级别的技能学习。

六是研究本科阶段“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本科教育是以“研究、工程(设计)”为主,主要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设计能力的工程型人才。在“3+2”试点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层次层面,研究本科层次如何进行深层次专业知识教学、研究型教学、工程(设计)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研究合适课程体系,以达到“3+2”试点专业本科阶段应该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应该有别于传统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以培养具有系统的、深层次专业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七是研究高职与本科衔接时本科的“准入”机制。在“3+2”试点专业本科层次准入层面,要研究如何通过考核实现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向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选拔,筛选出适合于继续进行本科层面学习的学生。对于准入考核,应该有别于一般的专业理论知识测试,而应该趋向于技能测试,通过技能测试并结合适当的专业理论测试,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行高层次的培养。

八是研究高职与本科衔接专业在就业层面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就业层面,研究“3+2”试点专业现阶段用人单位对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探索和研究“3+2”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衔接体系。

九是研究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专业连贯的课程衔接体系并进行实践论证。通过对不同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对高职、本科“3+2”试点专业进行个例分析,对不同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训的实施、技能考核、学业考核、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分解、融合,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专业的课程衔接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实践论证、修改,为今后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目标,有目的地细化分解研究任务,收集、汇编相关研究文献,编制问卷,撰写文献综述,做好研究前期的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部分高考考生、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用人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咨询等方式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以此分析试点专业的行业标准、社会认知度、就业期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就业形式等信息,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衔接方案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搜集资料、案例的分类比较,总结现有较为成熟的高职本科衔接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3+2”试点专业的具体情况,通过比较,探索适合学校试点专业的高职本科衔接体系与方案。

个案研究分析法:通过对搜集资料、案例的研究分析,对现有不同教学层次衔接的理论、操作案例进行总结,并利用考察学习、问卷调查、组织研究对象访谈、与专家学者进行求教交流等方式,对国内外不同教学层次衔接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实践论证法:对之前的研究和分析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并构建出适合于本院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型,通过专家、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论证,对课程体系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综合分析法:对之前的研究、调研、实践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完善“3+2”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型。

六、研究方案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详见图1。

参考文献:

[1]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0-13.

[2]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3]胡春光.课程衔接:含义分析、学理基础及主要问题[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04):57-62.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衔接高职教育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