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形态
2014-08-30杨志成
杨志成
特色是多样的基础,没有一个个学校的特色、一个个班级的特色,也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多样化,所以多样和特色是连在一起的。一方面要适应人的多元智能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选择的需要。所以我们的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既适应了人的智能特点,又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的多样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设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来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这是教育部领导包括专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下一步高中发展提出的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从北京市东城区来看,大体上高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普通高中,一种是综合高中,一种是职业高中。在普通高中中,我们可能跟很多学校都是一样的,主要的课程为国家课程。但是这里面很多学校开设大量选修课程,我统计了一些,像北京二中、五中,学校选修课程达到50多门,有的职业高中选修课也是很多。所以通过普通高选修课开设,让学生在普通高中得到多样化的发展、特色的发展。另外还有一种学校叫做综合高中,这种学校比较有特点,它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融合的学校,属于普通高中的范畴,但是在学校教学里面开设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的内容,既培养了职业教育的人才,也为这些学生升学、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奠定基础。再就是职业高中,职业高中主要面向职业教育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培养方向是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和参加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
另外,从办学体制上也存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们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以公立高中为主,但是公立高中在特色办学中会存在很多困难,包括聘任教师待遇问题,比如聘任高水平境外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如何去解决?
私立学校是高中特色化发展很重要的一支生力军,因为它的师资灵活,课程灵活,资源灵活。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确保它的生源质量和学生出口方向问题。
(摘编自李君明的教育博客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