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生命为高考失利买单
2014-08-30张玉胜
张玉胜
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救援人员立即赶到现场,但已晚,男孩永远回不来了。(6月25日《安徽商报》)
高考放榜首日就发生这样的跳楼悲剧,着实令人扼腕叹息。这是教育之殇,更是生命悲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不该发生的社会悲剧却在年复一年地上演。高考学子何以如此脆弱不堪,竟然拿自己的宝贵生命为高考失利买单?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短板,强化对高考学生的心理疏导,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亟待破解的教育隐忧。
诚然,高考作为对每个学生“十年寒窗”苦学生涯的成绩测评,作为年轻学子实现自身理想和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人生意义不言而喻。但高考毕竟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节点,对刚刚步入18岁成人年龄的考生而言,高考成绩不理想充其量不过是人生的一次挫折与失利,并不意味着人生失败。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直面高考成绩,应对失利挑战,应该是每个考生考前必备的心理素质。
既然高考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但竞争激烈而且充满变数,每个考生就必须拥有成功与失败的两手准备,而不能只抱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一厢情愿,以及“不成功、便成仁”的荒谬心理。否则,面对出乎意料的高考失利,便会表现出情绪抑郁、失落焦虑的不良心态,甚至产生绝望轻生的念头。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只是一场知识考试,更是一场心理素质测试。得知高考成绩数小时就跳楼轻生的合肥考生,显然没有做好应对高考失利的心理准备。
“高考失利就自杀”,既反映出年轻学子耐挫能力的缺失,也折射出其对生命敬畏和责任担当的意识缺乏。可以想见,这位考生在决定跳楼轻生前的数小时,一定经历了矛盾痛苦的心理纠结。也许,忧虑前途、顾及脸面可能成为其难以排解的心理死结,却未必有珍惜生命、感念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的意识。而残酷的现实是,事发前,父亲和爷爷就在其身边,而且父亲已劝过考生。笔者无意责怪逝者,而是要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是不是尽到了对学生耐挫、责任、感恩和生命的教育责任。尤其是面对高考压力的高三教育,在温习知识、模拟考试的同时,是不是对学生的心理减压和心态平衡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避免“高考失利就自杀”的悲剧,还需家庭和社会的心理辅导和舆论引导。要关爱落榜生、少炒“状元郎”,多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哲理,引导考生正视能力、发挥优势、珍惜生命、应对挑战,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能体现自身价值,打造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