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的职业化历程

2014-08-29王艳莉

艺术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部局管弦乐团管弦乐队

王艳莉

摘 要:本文所言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包括西人在中国创建的管弦乐团及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团(有的仅为小型管弦乐队)。在特殊的历史年代,这些乐团以多重身份、多种职能活跃于中国舞台,并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管弦乐团的职业化是体现一个乐团规范、制度、水准的关键,其关乎一个国家交响音乐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管弦乐团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乐团职业化历程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 中国交响乐团 职业化

悉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管弦乐团,既有西人创办的“上海工部局乐队”、“哈尔滨交响乐团”这样高水准的交响乐团,也有中国人自己组建的“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上海管弦乐队”、“中华交响乐团”等规模不一的管弦乐队。这些乐团无论是由政府主管,还是由学校组织,或个人发起,均代表了起步中的中国管弦乐团的状态。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管弦乐团成型的关键时期,除几个西方人创建的交响乐团已呈现出较为完善的职业化特点外,其余的由中国人组建的乐团多数尚处于职业化的边缘或初始阶段。从职业化发展的视角探究早期的中国管弦乐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对于今天中国交响乐团的职业化发展亦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一、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管弦乐团

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真正意义上的管弦乐团是较为晚近的事情,然追溯管弦乐团于中国的发轫则要追溯到20世纪初叶,其首先由外国人创建。诞生于公共租界的“上海工部局乐队”于1907年扩展为管弦乐团,次年,即1908年,俄罗斯人于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交响乐团”(简称哈响),这一南一北两个交响乐团最早在中国奏响了西方交响音乐,并开启了交响音乐在中国的漫长历程。这两支交响乐团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交响乐团的最高水准。此外,1937年,日本人于长春建立了“新京交响乐团”,该乐团的演出主要是为日伪庆典、节日、纪念日、祭祀活动等奏乐。{1}

尽管西人在中国创建的管弦乐团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但其并不是当时中国乐坛上的一枝独秀。在其发展过程中,亦有不同规模的由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队开始崭露头角。1908年,曾志忞在上海创办了一所半工半读式的“上海贫儿院”,并在其中特别设立了一个“音乐部”,并组成了一个管弦乐队。1923年,萧友梅成立“北大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这是一支由中国人自己组成的第一个较正规的西洋管弦乐队,多次演奏西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1927年,该乐队受军阀影响渐渐停止活动,之后陈洪于1930年又在南方组建了管弦乐队。1936年,受音乐家谭小麟的资助,上海国立音专教授黄自、李维宁、吴伯超与部分学生,约计30名中国音乐家成立了“上海管弦乐队”。黄自任团长,谭小麟任副团长,吴伯超任指挥。乐团创建的目的是为研究世界最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并将其推向大众。由于此时正值抗战爆发前夕,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乐团因时局动荡而停止活动。此外,抗战爆发前,于北京的几所大学,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纷纷成立管弦乐队,他们经常联合排练和演奏。上述这些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队尽管带有初创性,规模及艺术水准与一流乐团尚有差距,但在特定历史时期都为中国音乐界、中国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日后中国交响乐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0年代,时局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管弦乐团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由政府组办、影响也比较大的乐团主要有南京的“中华交响乐团”和“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它们均活跃在国统区。1940年5月,于重庆,由马思聪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华交响乐团”,是当时规模比较大、水平比较高的中国交响音乐专业演奏团体。该乐团在传播西洋音乐文化和推动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1945年,上海工部局乐队由中国政府接管,化身为“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隶属于上海市政府。1946年梅百器去世后,富华接任指挥。这两个乐团在1946年至1947年间的活动非常频繁。其中,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的演出基地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中华交响乐团也曾在这个剧院作过巡回演出。这些乐团虽然以演奏欧洲古典交响乐为主,但其营造的音乐环境对中国管弦乐创作是有影响的。

二、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的职业化特质

一个国家交响音乐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其交响乐团创建的模式及职业化水准。交响乐团的职业化表现在乐团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乐团在其运行过程中除了对指挥、团员、演出曲目有严格要求外,乐团管理机制是否确立,其设置是否合理、完善并能长期延续,也是关乎一个乐团职业化状态的关键环节。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管弦乐团,在指挥与团员的选择上体现出较高的标准化。交响音乐作为舶来品,在欧美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管弦乐团即体现出了高品质。享有“远东第一”美誉的上海工部局乐队,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位世界知名指挥家如德国人柏克(Buck),意大利人梅百器(Mario Paci),意大利人富华(Foa)等,期间还有数位优秀的音乐家担任乐团副指挥、代理指挥或临时指挥。乐团优选欧洲音乐家,并逐渐以技术精湛的俄侨乐师作为乐团的主力,保证了工部局乐队的艺术水准。在中国北方的哈尔滨,俄罗斯人组建的“哈响”则汇集了俄罗斯的优秀音乐家,指挥家A.M.帕佐夫斯基、B.H.卡普伦、A.H.斯托林、什瓦伊科夫斯基、斯卢斯基都在不同时期执棒“哈响”。

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队,其规模及水准尚处初创,但有的乐团已逐渐显示出了职业乐团的特质。1908年成立的“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由40个贫儿组成。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教育杂志》,刊载了乐队的照片,其中有大小提琴和倍大提琴。据知,这个乐队是集体训练,只演奏一些中国曲子,未开过音乐会,因此还不能认为是按照管弦乐团的编制组成的可以演奏交响音乐作品的乐团。乐队的主要活动是为社会上的婚丧喜庆进行服务性的演奏。{2}据资料显示,1923年成立的“北大传习所管弦乐队”,成员17人,多来自“赫德乐队”,其团员有赵年魁(小提琴)、甘文廉(小提琴)、乔吉福(中提琴)、傅松林(大提琴)、李延祯(长笛)、穆志清(单簧管)等,此外俄籍小提琴家托诺夫还曾被聘为乐队首席。首演萧友梅创作的中国最早的管弦乐曲《新编霓裳羽衣舞》时,从其总谱上显示的乐队编制为:F1、bBC、F Corno、Trombone Basso、Timpani、VI、VII、Viola、Cello、K.Bass、Piano(长笛、bB调单簧管、F调圆号、低音长号、定音鼓、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中提琴声部因无人演奏始终休止。缺少的声部常常由钢琴替代。{3}1940年成立的“中华交响乐团”,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自己组建的交响乐团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成立时有演奏员40多人,最多时曾有五六十人,马思聪、郑志声、林声歙、黎国荃等知名音乐家曾先后在该团担任指挥,乐团具备了单管甚至双管编制,初具职业乐团的规模。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管弦乐团,在音乐作品的选择和演出模式的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专业化。上海工部局乐队和“哈响”在20世纪初叶最早为中国人带来了西方固有的“音乐季”模式,并为国人奉献了几乎所有西方经典交响音乐作品,且很多作品是在中国的首演,其中以古典、浪漫乐派作品为主,也有现代派音乐作品,甚至还上演过中国音乐家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及有中国风味的音乐作品,足以体现出乐团的前瞻性。

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团则根据各自特点逐步演出经典的交响音乐作品。“北大传习所管弦乐队”,这支小型的管弦乐队在萧友梅的指挥下举办过42场音乐会,多次演奏西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1922年曾在北平东华门大街真光电影院公开演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成立于1936年的“上海管弦乐队”,曾于1937年5月15日,在中国青年会礼堂举行了首场音乐会。演出的作品有:莫扎特《唐璜》序曲、贝多芬《第1交响曲》、舒伯特《小夜曲》、门德尔松《芬格尔山洞》、海顿《第9交响曲》等。{4}1940年成立的“中华交响乐团”,演出的作品主要是18、19世纪西洋交响音乐作品,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乐》,贝多芬《第七交响乐》,以及巴赫、柴可夫斯基、鲍罗廷、德沃夏克等音乐家的交响音乐作品。该团也演出过中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如马思聪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郑志声的歌剧《郑成功》片段及合唱《满江红》等。乐团在重庆和南京两地,还曾举办过“星期音乐会”。{5}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管弦乐团,在管理模式上体现出较为完备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机制的健全对于保持、提升交响乐团的水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工部局乐队”是目前所知,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中管理机构设置最早,最为完善且专业的职业交响乐团。其在专业管理机构“工部局乐队委员会”及决策机构“工部局董事会”的双重管理下保障乐团的良好运营。{6}这些管理机构在团员的甄选、演出场地、观众出席率、乐队收支等方面给出意见,定期进行会议商讨,适时协调各方面问题。“哈响”,于1936年成立“哈尔滨交响管弦乐协会”,该协会下属交响乐团、歌剧团(包括轻歌剧团)、合唱团等。协会的宗旨和任务是,陶冶市民情操,对市民进行宣传和抚育工作,并承担对日伪军警的慰问演出活动。该协会设置了主席、协会助理、协会顾问、交响乐团董事会理事、乐团管理委员会。1938年,乐团转给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直接领导,从此乐团的资金开始有了保障,“交响管弦乐协会”开始发展会员工作,之后还创办了《哈响》月刊。{7}一系列的专业化管理操作为“哈响”的职业运行起重要作用。

与这些管弦乐团的管理机构设置不同的,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团由于受规模、条件所限,在管理机制的设置上明显不足。根据目前掌握资料显示,唯有“中华交响乐团”在管理上体现出了一定的规范性和制度性。该乐团最初属于民间团体,迁到南京后,隶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经济上有了一定保障。乐团组织机构由团长、指挥、演出部、总务部,研究部构成,还设有部门主任、干事及抄谱员等人员。乐团在聘用人员上也有正式成文的遴选规则。{8}这些足以体现出乐团管理趋于职业化的特点。

结语

梳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管弦乐团,可以看出,外国人于中国创建的管弦乐团选择一流的指挥与乐手,带来西方固有的演出季,推出经典交响音乐作品,并设置完备的乐团管理机构,由此开启了国人了解交响音乐的大门,管弦乐团的职业运营亦为中国人创建管弦乐团提供参照。受西人创建管弦乐团影响,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团也在逐渐实现其专业化、职业化特点,挑选优秀乐手、选择适合的作品、拟定管理章程,有的乐团已开始体现出了半职业化的特质。从这一层面来看,外国人在中国创建的管弦乐团对中国交响音乐事业有重要影响,而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团在中国交响音乐尚属贫乏的特定时代经历了量与质的变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注释:

{1}王震亚.解放前的交响音乐[J].人民音乐,2003(1).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同[1]:13.

{3}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4}西文报纸North China Daily News,May 15,1937.

{5}{8}史谛.介绍中华交响乐团[J].乐学,1947.

{6} 关于此内容可参看拙作《上海工部局管理机构初探》.中国音乐学,2011.1.

{7}刘欣欣,刘学清.哈尔滨西洋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工部局管弦乐团管弦乐队
1937年上海公共租界增捐风波述论
育人交融共享
——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京津冀巡演回眸
机器人担纲管弦乐团总指挥
“中国梦”的音乐阐述
——《逐梦——为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管弦乐队
抗战时期上海的“煤荒”研究
完形填空两则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