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辅助降温的护理研究

2014-08-29解玲芳胡晓丹

护理与康复 2014年4期
关键词:外感温水降温

解玲芳,胡晓丹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小儿外感发热多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据统计[1],呼吸道病毒感染中90%患儿表现有发热症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在目前临床使用的退热药中,西药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药饮片煎剂的口味苦涩,小儿难于接受;中成药制剂疗效逊于中药饮片煎剂;温水足浴作为常规物理降温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降低患儿的体温,然临床疗效有限。中药足浴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通过足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2]。2012年1月至10月,本院儿科对60例因外感发热住院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足浴干预,并与温水足浴辅助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诊断标准及中医感冒(表证)标准;年龄1~13周岁;病程在48 h以内;体温37.9~41.0℃;家长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高热惊厥,体温>41.0℃;治疗期间自行服用退热药的患儿;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双足有皮肤损伤、溃疡等;过敏体质,已知对柴胡、桂枝、苏叶、艾叶、薄荷、荆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防风等药物成分过敏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儿基本情况见表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毒感染给予热毒宁、痰热清等静脉滴注,细菌感染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适当补充液体;高热(体温≥39.1℃)予解热贴冷敷额部或温水擦浴[3],降温后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如发现患儿因体温骤降而出现大汗、面色苍白、脉搏加快等虚脱现象[4],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两组均采用足浴辅助治疗。

1.2.1 对照组 给予温水足浴。将38~40℃温水2 000 ml置于专用恒温足浴盆中,将患儿双足浸入足浴盆中,以泡过足踝为度,15~20 min/次,2~3次/d。

1.2.2 观察组 给予中药足浴。小儿退热足浴基础方为柴胡15 g、苏叶15 g、艾叶15 g、薄荷20 g,中医辨证为风寒证加荆芥15 g、防风15 g、桂枝15 g,中医辨证为风热证加金银花15 g、连翘15 g、大青叶15 g。将上述中药先浸泡30 min后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煎煮15 min,去渣,取汁2 000 ml。将药液置于专用恒温足浴盆中,调药液温度为38~40℃,将患儿双足浸泡药液中,以泡过足踝为度,15~20 min/次, 2~3次/d。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足浴后0.5 h、1 h 、2 h、3 h、4 h、5 h、6 h、24 h、48 h、72 h测体温1次。 疗效判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5],痊愈:用药24~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症候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用药24~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大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有效:用药48~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痊愈、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 经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患儿的干预前体温、干预后0.5 h、1 h、2 h、3 h、4 h、5 h、6 h及干预后24 h、48 h、72 h体温呈近似正态分布。两组患儿治疗6 h内体温比较见表2,两组患儿治疗后24~72 h体温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6 h内体温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后24~72 h体温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总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总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3.1 足浴机理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独特用药方法,历史悠久,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清代名医吴师机认为药浴等外治法“虽治在外,无殊治内”,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论断,为中医外治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6]。小儿外感发热其病变部位大多在肺卫,主因为风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溃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说明邪在肌表,可用足浴熏蒸、温浴等法使汗出。祖国医学认为[7],足与人体健康关系很大,双足上有60余个穴位,约占全身穴位总数的10%,不但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处(汇集了将近身体一半经络),而且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通过足浴能刺激足部穴位和经络,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及免疫力。

3.2 足浴中药方的药用机理 小儿退热足浴方是由柴胡、薄荷、艾叶、苏叶四味中药煎制而成,其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其外而清宣透达,和解少阳,且能升举清阳,其所含的柴胡皂甙既有解热、又有抑制多种病毒和细菌作用,疗效卓著;薄荷、苏叶,气味辛香,能疏散风热,清理头目,祛除风寒,故可解除鼻塞症状;艾叶辛温,发汗解表,且有抗流感病毒之功。全方共奏解表、疏风退热、和解少阳之功效。同时,对于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证者,添加金银花、连翘性凉解表,大青叶清热解毒;辨证为外感风寒证者,添加荆芥、防风辛温发汗,解表散邪,桂枝辛温解肌。

3.3 中药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较好 小儿外感发热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8]。在对症治疗和急症处理基础上采用温水足浴辅助治疗,降温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采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通过足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降温效果更佳。本文资料显示,在治疗后0.5 h、1 h观察组平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 h后至72 h观察组平均体温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各监测时段体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足浴辅助降温效果优于温水足浴法。

3.4 足浴实施中的注意点 小儿皮肤娇嫩,水温宜控制在38~40℃,不宜过热、过凉;恒温足浴盆需用塑料薄膜外套,每人用后更换,防止交叉感染;对于依从性差的婴幼儿,管床护士在家长协同下共同完成中药足浴的操作。

参考文献:

[1] 汪永红,时毓民,蔡国琴,等.小儿退热灵药理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7):320.

[2] 贾一江,庞国明,府强,等.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209-212.

[3] 陈朔晖,楼晓芳,凌云,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0):864.

[4] 伍丽华,廖勇仙,姜姿红.消炎痛栓塞肛降温后体温测定时间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9,8(2):132.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0.

[6] 宋家华,曾彩琼.小儿发热的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86.

[7] 殷翠云,李小红,冯秋华.中药足浴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82-1083.

[8] 王亚莲,梁君妃,马立海.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90.

猜你喜欢

外感温水降温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动物降温有妙招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等温水移热变换装置生产运行总结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
页岩气开发降温
读一读吧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