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中医疗法用于痔手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4-08-29许月萍张小红周永飞邱娟娟

护理与康复 2014年5期
关键词:熏洗尿潴留耳穴

许月萍,张小红,周永飞,邱娟娟

(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 314001)

中医传统疗法包括毫针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水针法、湿敷法、熏洗法、穴位推拿法等,作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其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也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痔中医临床路径的基础上,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本院将融有不同中医疗法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痔手术后的护理中,并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进入标准;年龄20~60岁;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自愿受试。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肝、肺、肾等系统疾病,精神病及恶性肿瘤;过敏体质,包括外用中药过敏;依从性差。符合纳入标准且未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6.8±11.5)岁;湿热下注型33例,气滞血瘀型17例,风伤肠络型8例,脾虚气陷型2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8.5±11.2)岁;湿热下注型29例,气滞血瘀型19例,风伤肠络型10例,脾虚气陷型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评估患者有无尿潴留,对尿潴留患者采用会阴冲洗、听流水声、腹部热敷等传统诱导排尿方法;术后常规予放松疗法、心理护理以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术后第1天开始在每次排便后介入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直至患者出院。中药熏洗治疗(医院自制中药,放入熏洗机),1次/d,20 min/次;红外线照射治疗,2次/d,20 min/次。

1.2.2 观察组 采用联合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手术前1 d开始介入耳穴压豆止痛,主穴选直肠、皮质下、内分泌、神门,经辨证分析,湿热下注型取配穴脾、肺,气滞血瘀型取配穴肝、脾,风伤肠络型取配穴肺,脾虚气陷型取配穴脾、肾,术后第3天去除耳穴压豆;手术当天术后根据患者有无尿潴留,对尿潴留患者进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等渗盐水2 ml;术后24 h介入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足三里,1次/d,每次30 min,直至患者出院;术后第1天开始在每次排便后介入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治疗,方法、频次、时间同对照组。

1.3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1.3.1 创面愈合

1.3.1.1 水肿程度评价 术后第1天开始由责任护士每天在医生换药时评价,参照全国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1]进行评分。

1.3.1.2 切口愈合等级评价 混合痔手术均属Ⅱ类切口手术,其切口愈合按甲级、乙级、丙级分为3级评价[2]。

1.3.2 疼痛程度 术后第1天开始由责任护士每天评估,疼痛评分参照1992年全国第七次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疼痛诊断标准[3]。0分:术后创面完全无痛,排便、换药时亦无疼痛;2分:术后创面基本无痛,排便换药时疼痛不明显;4分:术后创面偶感疼痛,排便、换药时疼痛不明显,不必处理;6分:术后创面时感疼痛,排便、换药时疼痛明显,需服用一般镇痛药;8分:术后创面疼痛较重,有明显痛苦表情,需肌内注射止痛针方能缓解。

1.3.3 尿潴留 由责任护士在术后4 h开始按尿潴留诊断标准[4]进行评估,予对应处理后按疗效评价标准[5]进行评价,分显效、有效和无效。

1.3.4 排便 术后第1天开始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统计便秘发生率,同时符合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2种以上症状时即为便秘。

1.3.5 患者满意度 评价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疗效、中医护理技能熟练程度、健康宣教、出院指导、护士沟通交流、服务态度等13项满意度,分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赋予分值为10分、5分、0分,将结果进行汇总转化为百分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为甲级愈合,不同时间创面水肿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创面水肿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2。应用止痛药观察组6例、对照组13例。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尿潴留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潴留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9.40±1.35)%,对照组(94.80±6.40)%,Z=-3.77,P<0.01。

3 讨 论

3.1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通过在痔手术护理临床路径中联合运用耳穴压豆、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治疗、水针、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提高了中医护理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发挥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实效,体现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且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等特点,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满足了患者的心身需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易得到患者的认可。

3.2 中医特色疗法用于痔手术后护理效果明显 痔手术后患者常出现切口疼痛、创面愈合不良、排便排尿困难等不适或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将耳穴压豆、腹部穴位按摩、足三里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疗法融入痔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减轻围手术期的痛苦。耳廓有比较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分布,当人体某一脏腑或组织器官有异常或病变时,可通过经络、神经或体液等反应到耳廓的相应穴位上,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6]。耳穴中的直肠穴具有清热解毒、促进大肠传导糟粕、止痛止血的作用;神门穴为镇痛主穴[7],能镇静安神;皮质下穴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及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内分泌穴是调节内分泌紊乱的经验穴[8]。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其中中脘穴为胃之募穴,有调和胃气、通腑泻浊之功用;天枢穴为大肠募穴,能疏通脏腑[9];足三里为百病皆治穴,属足阳明胃经,有疏风化湿、通经活络、扶正培土之功效[10],术后常规介入穴位按摩可经过经络传导反射,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从而促进排便。刺激足三里穴又可疏通膀胱之经气、启癃开闭之功效,能有效缓解术后尿潴留症状。便后应用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治疗,其物理温热作用可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对神经末梢的压迫刺激,温热作用又可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11],有利于减轻水肿,促进创面愈合。本文资料显示,观察组术前1 d根据辨证分析介入耳穴压豆止痛,术后第1天常规介入穴位按摩,对术后可能出现的排便困难进行提前干预,明显降低了止痛药的使用例数,缩短了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减少了便秘的发生例数;观察组根据患者有无尿潴留选择性介入水针针刺足三里穴以解除排尿障碍的症状,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尿潴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特色疗法联合运用于痔手术临床护理路径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艳.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不同坐浴时间对水肿程度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31(10):51-52.

[2] 陈孝平,石应康,断得生.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239-240.

[3] 翁立平,季利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外科,2007,13(5):294-295.

[4] 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

[5] 杜雪飞,黄琪,戴秋安.吴茱萸热慰法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489.

[6] 严丽,赵军超,周金凤.耳穴贴压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2):185-186.

[7] 柴春英,冯琼.耳穴压豆干预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3):181.

[8] 魏巧兰,唐小明,单燕.耳穴压豆配合涌泉穴按摩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1):75-76.

[9] 汪苗琴.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8,7(10):778-779.

[10] 蔡伟祥,王海,叶和军,等.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外科术后肠胀气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48.

[11] 叶宇飞,王名晶.中药熏洗对缓解混合痔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杂志,2012,5(9):666-668.

猜你喜欢

熏洗尿潴留耳穴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