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4-08-29李峰
李峰
脑梗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在脑动脉管腔内凝集, 从而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是临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之一。已知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比非糖尿病患者而言, 其脑卒中发生率和致残率更高,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尚缺乏特异的有效治疗措施。
本院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4月本科室收治住院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60例, 其中男39例, 女21例, 病程12 h~7 d。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年龄37~79岁。纳入标准:经血糖检测及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除外合并出血性疾病者、血压过高, 年龄过大、合并严重感染及凝血酶原时间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 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以控制血糖, 对照组给予血栓通(10 ml),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 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14 d。
1.3 疗效指标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1]。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14 d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14 d后,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也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经14 d治疗, 总有效率89%, 优于对照组67%,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发生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为1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 两组均无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据统计,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增加2~6倍,糖尿病患者25%死于脑血管病, 这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已被认识,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由于血糖增高, 血黏稠度增加, 血小板易粘附于血管壁, 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具有发病急、脑损害重、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Meta分析结果显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红花红色素等。丹参降低血液黏度, 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 同时, 还能改善微循环, 清除氧自由基, 抗脂质过氧化损伤, 具有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再生;红花提取物具有扩血管、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抗凝血等作用。二者共同作用, 从而防止或改善和控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20分), 但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患者,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血栓通, 其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 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可见丹红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上有显著疗效,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值得进一步研究。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