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是一位旅者

2014-08-29杨玉民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识字老师课堂

杨玉民

如果说人生只是一次旅行,那么,我愿意不问目的地,就懒懒地蜷缩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观赏沿途的风景更迭。可是,很遗憾, 我不是旅者,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题记

风景这边独好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清晨,我来到教室,只见讲台上静静地搁着一束不知名的野花。说是野花,倒不如说是野草更合适,因为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有米粒大小的花朵藏在里面。它露珠闪耀,清香扑鼻,青翠欲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呀!我心中的愉悦顿时弥漫开来。我激动地问:“是谁给老师带来了这束美丽的花儿?”学生们齐刷刷地把头扭向张国祥。哦!是他,我们班最调皮、最爱捣乱的学生。这时,我激动得都想去拥抱他了,我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对学生们说:“孩子们,老师今天真高兴,因为老师收到了国祥同学珍贵的礼物。虽然老师经常批评他,可是他还是这么尊敬老师。”到检查生字抄写作业时,我照例挨个检查,发现全班就他一个人没写。我恍然大悟——敢情他不是喜欢我,而是怕挨我批评才送花给我。

下课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朋友式的谈心。他告诉我,他不写生字作业是因为已经全会了。我不信,随机挑选了一些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生字听写,结果他无一错误。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识字量和学习的能力。我摸摸他的脑袋,答应了他一个貌似不合理的条件: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你都会的话,就可以不做,但每天要用野花装饰我们的教室。

据有关媒体报道,南京市的一所小学对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在识字量上有较大的差异——最少的认字7个,最多的已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达3000多个。学生识字量的巨大差异,已成为低年级识字教学不容忽视的普遍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抄写生字。毋庸置疑,布置作业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做作业的目的是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作业布置“一刀切”,不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显然是不科学的。正如花有四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要想让它们在同一季节开放是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才是聪明教师的选择。

真没想到,我的一个简单的决定,却在班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学生都要求“照此办理”,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一个新的学习热潮在班里悄然兴起,随之而来的,便是班里每天清晨都洋溢着花香,我的讲桌上也时时流淌着沁人的芬芳与愉悦。

风景这边独好,妙在一个“独”字,而我的收获却是“双份”的。

弯下腰和孩子交流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文章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在马戏团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年幼的小象都是用一根粗壮的铁链拴着,而成年的大象则是用一根普通的铁链锁着。这根普通的铁链实际上根本不能束缚强壮的大象,可大象为什么能乖乖受束缚呢?答案显而易见:人类的“教育”造就了大象灵性的丧失!看到这里,在为大象感到悲哀的同时,我的心久久平静不下来。我联想到了教育,自我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是否也做过这样一根铁链?

我想到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孩子的课堂,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一只只小手就马上纷纷举起,他们争着要发言;到了中年级,仍有很多学生愿意举手发言;升入高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上课总是只有那几个孩子在举手,更多的都是在埋着头“沉思”。看看低年级课堂里雨后春笋般的小手、活跃的课堂气氛真是羡慕!我非常奇怪,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举手发言了?是因为没有学会?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在我的班里做了一次调查,让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写下自己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结果令我震惊。有5个学生写道:我害怕说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有8个学生写道:老师爱叫学习好的,我多次举手都不叫我,所以我也就不再举了;有2个学生写道:我上次说错了答案,被你批评了一顿,还不如不举手呢……要知道,当时我的班里只有30个学生,一半的学生竟然是因为我的态度失去了举手的激情——他们的手是被老师的铁链捆住了。老师的铁链是什么?是对孩子发言热情的无动于衷,是对孩子创造性想象的漫不经心,是对孩子错误答案的当头一棒,是对孩子闪光点的熟视无睹,是对孩子犯错后的“铁面无私”……

通过这次调查,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不了解学生!为什么师生之间一不小心就会产生“鸿沟”?用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概括就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这里的世界,不是指物质世界,是指内心世界。用成人的尺子去衡量孩子们的世界,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已经讲清楚了学生该掌握的内容,学生应该会了,却忘记了成人和儿童在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方面的截然不同,导致80%的知识到学生那儿已经走了样。这也可以解释我们心头的一个疑惑:考试的内容平时都讲过,怎么一到考试学生老是考不好?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两年的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就是,我在备课前常常找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进行谈话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他们已经理解的,我就略讲,他们不理解的,我就作为重点、难点来突破。在这一点上,我不盲从教参上规定的重点、难点。实施这项实验后,我的教案在与学生谈话后总是会有改变。现在我找到了窍门,干脆先谈话后备课。我把这种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作为备课的重要依据的方法,形象地称作“弯腰备课法”。名字虽然不雅,却很是适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在,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他们已经不再把我当成老师了,而是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看着他们快乐成长,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漫漫远路上下求索

记得那是我从教第二年的深秋,校长说教育局的教研员要来我校听青年教师的课。得到消息后,我备课自然不敢马虎。临近讲课时我“胸有成竹”,有所期待, 课堂上不仅没有紧张,反而滔滔不绝地讲解。评课时,教研员说:“你的教学环节很连贯,讲解比较透彻,课堂气氛也不错。但是,整节课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教案讲课,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情,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啊!”

在后来的几年里,我经常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教学?于是就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希望从中找到指导自己前进的灯塔。

一次,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北京,一所很好的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已经坐得整整齐齐,外国的教育专家们要来听课。执教者是一位特级教师,头发花白。整堂课无懈可击,教学过程流畅,教师语言精练,学生回答踊跃,而且回答得相当有水平。教师板书也非常漂亮,极有条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课结束了,教师自己很满意,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教育部门领导们也很满意,学生也很高兴。外国专家们却有疑惑了,他们问:“学生回答得很好,看起来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中国的同行们被问住了。外国专家说,他们想看到的是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习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他们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看老师表演。对一堂课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评价,差距就在于关注的角度不同。一个关注的是教师的表现,一个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

这个故事醍醐灌顶,使我平日上课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学。后来,我参加了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虽然在高手如林的竞技场上几乎屡战屡败,但我却愈战愈勇。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才使我有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2003年的一天,我参加了“濮阳市首届青年教师识字教学大赛”,初次登大雅之堂,难免有些慌乱,不到半节课,已是汗流浃背。这时,一位老者提醒我可以将外衣脱掉,我依言行事,果然清爽了许多。下了课,才发现衣服在市教研室教研员王庆华老师的手上,他正是提醒我的老者。听见王老师说了一句 “课堂很真实,孺子可教也”,我开心地笑了。此后,我不断向王老师请教教学中的困惑,也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这种口耳相授的悉心指点,持续至今,令我受益终身!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又参加了省优质课评选大赛。备课如备战。我在不同的学校磨课,从教学目标的把握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不同学情的分析到具体时间的分配,从课件的制作到板书的设计……每个细节都得到了多位名师的悉心指导,每节课都浸润了许多专家的智慧与汗水。这次比赛我不辱使命,获得了一等奖。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就这样,我从一个稚嫩的青年教师,成为省、市级教学名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一路走来,我认识了许多的教育名家,汲取了众多的教学理念,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离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尚有很远的距离。故常鞭策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继续求索!

让书籍伴随生命的全程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无须绿荫长椅的悠闲与舒适,谢绝鸟语花香的绚丽与热闹,远离市中心的喧嚣,甩掉一个“俗”字,独自钻进属于自己的“三味书屋”,让倦怠了红尘的眼睛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休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记得我拜读过的一本书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翻开扉页,仅是《爱的教育》这个书名就令人思考:在这个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和教育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认真读了三遍,领悟到一句话:爱是一种被关注的感觉。换句话说,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这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我进一步思考:我懂得爱吗?我会爱吗?我的爱洒向了每个学生了吗?在一遍一遍这样的拷问中我常常无言以对,甚至无地自容。后来我又读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 条建议》、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李践的《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还有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艺术》《名师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杨瑞清的《走在行知路上》、记述韩珍德管理艺术的《向阳的智慧》,等等。说实话,这些大家的书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读透。不是我没有认真读,而是读一遍有一遍的理解,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只能答非所问而又感慨地说:书读得越多,越感到自己知道得少!

《成长·感悟人生》一书中写道:“书籍,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成长可以舍弃白昼,但却不能缺少这盏明灯!”“无怪乎这么多年来人们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如果生命还要来一次孤单的旅行,那么,我只愿带上一个简单的行囊,装着一本契合心灵的小书,让它深掘、呵护内心的梦想,安抚那永无静止的生命拍打羽翼时的躁动和拥挤时光的轰鸣。”读书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吧!

“人的一生也许不会成功,但一定在成长。”岁月如歌,生活像一条小河,有时高歌向前,有时浅唱低吟甚至呜咽前行,但它的每一个音符都为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顺利时别忘乎所以,逆境中也要奋力划桨。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着生活的洗礼,承受着一双双渴求未来的眼睛的审视。

我无法回避,也无需回避!信念因此而更加坚定!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识字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