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张琳老师

2014-08-29乔健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张琳张老师课题

乔健

在我的眼中,她是个寻梦之人,她的寻梦之旅星辉斑斓,熠熠闪光。她还是个助梦之人,她的助梦之路青草滴翠,遍地葱茏。

尽管征途坎坷、困难重重,她却淡定执着、不改初衷。20多年来,她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倾洒在她所挚爱的语文教学专业上,和同道者一起,去唤醒迷茫的心灵,去创造教育生活中值得珍藏的记忆。她,就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张琳老师。

2001年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在教学实践领域出现了关于理念、教材、教法等多个层面的新问题。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执着的张老师带着问题“出发”了。每周她不停地奔走在学校之间,穿梭于课堂之中,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态,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我与张老师便是在这个过程中相识的。那时,我到区教研室工作不久,她多次深入我区的各个学校听课座谈。每次听课前,她总是交代我们,一定要安排听随堂课,千万不要给老师压力,课越真实越常态越好。听课时,她总是凝神静听,心无旁骛。从她那专注沉静的神情我们看出她早已沉浸在了课堂之中。听课后,她总是喜欢和老师们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不时地向老师们提出一些贴近他们教学实际的问题。我知道她是想通过这些问题来了解老师们日常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东西,以及引导老师们发现自己身上沉睡的真理。整个研讨过程,没有居高临下,没有指手画脚,没有评头论足,有的只是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引导,善解人意的微笑,温暖真诚的鼓励。张老师用她这种接地气式的教研方式,很快便与基层的教研员和老师们融为了一体。

张老师是一个低调、严谨的人,工作务实、认真。她相信实践出真知,不喜欢随意评价、人云亦云。她带着我们一起做课题,如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等。她还深入学校、课堂,和师生们一起学习思考、研究探讨、交流对策,既做实践者,又做引领者。张老师对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相信老师,老师们能行”。她巧妙地用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点燃和唤醒,让老师们充满自信、惊喜与发现。做课题的时候,她总是给我们强调“不要贪大求全,要具体而细微”“不要盲目相信,全盘接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研究中要对话,要允许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她提出的“要从基层教师研究的视域去考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要贴近日常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教师实际”的教研思想,以及其他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常常让我们茅塞顿开。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消除了畏难情绪,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个实验过程历时五年之久,我们课题组顺利结题。期间,张老师多次对课题实验工作进行指导,带领我们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课题交流展示活动。

或许是性格相近的缘故,我与张老师一相识便感到投缘。研讨中我发现她不喜妄言,思维敏锐,话不多但往往切中要害。记得有一次,我们聊起了“滥用教学方法”这一话题,张老师说:“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的老祖先也说‘大道至简。课堂确实应该减肥啊。”针对一些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她微笑着用陆游的诗句“汝果欲作诗,功夫在诗外”来启发老师们;看到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地理解分析课文时,她就会提醒“品析式教学只是一种方式而不是全部”;见到教师盲目模仿个别名师的教学行为时,她总是担忧地告诫这些教师,教师的尊严在于思想,要做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教学中来不得照猫画虎……张老师的很多教学主张和教研观点常令我们耳目一新,很受教益。从她的身上,我们懂得了只要心中有梦,手中有篙,撑篙前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就能看到更加怡人的风景。

作为一名务实、勤勉的教研工作者,张琳老师一直在求索,20多年来,她从未停下追寻的脚步,因为她深知——“教育需要理想主义者……教育之美在于每一朵花的盛开……”

(责任编辑 郝波)

猜你喜欢

张琳张老师课题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小练
我的爷爷
我的太行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第一次玩飞镖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