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
2014-08-28王秀花
王秀花
摘 要 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丰富,许多学生进入绘画的抑制期,对美术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对绘画抑制现象,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它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对学习美术保持持久的兴趣,是我们应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入手,结合美术课程价值,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对提高农村的美术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美术教育 课程价值 多维取向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124-02
在初中阶段(七~九年级学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丰富,在学习美术时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了一种成熟感,不再喜欢儿童绘画,开始追求表现真实感和立体感,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法,常常让学生感到眼高手低,总是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或不知怎么去画,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并采取了抑制态度,因此进入绘画的抑制期。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绘画抑制带来的影响,保持学生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是我们应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现结合农村美术教学实际和美术课程的价值,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
一、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美术的关键
对于那些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需要在哪些方面强化,现在还很难把握,以前的美术教育,就是因长期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机械化的训练,扼杀了许多孩子的天性,约束了想象力。在教学时,我们应把美术技能训练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上,选择那些能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又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法、技巧来让学生学习,如色彩的基本知识、透视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基本要素、素描的基本方法、国画的笔墨常识。对于写实的东西,初中生较难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其它形式进行学习,现在有些学校尝试用抽象弱化具象,用卡通训练写实,用制作代替绘画的效果就不错,这样可以把学生从单独的技法训练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二、能力和情操的互促提高是现代美术课程观的体现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许多学生的审美情趣偏低,甚至庸俗。是想展示个性呢,还是想标新立异?我们引导学生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审视,情操要高尚,情趣要有品位,纠正审美的偏差。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我们之所以说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一种文化学习,意义也就在其中。所以,美术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通过美术,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充实情感。这样的美术教学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审美与道德理性融合是美术育人功能的体现
现代的初中生,年龄偏小,判断的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许多学生现有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传统道德有悖,甚至被扭曲。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中,有两幅人体作品——《创造亚当》和《维纳斯的诞生》,当我要求学生谈一下对作品的理解时,有许多男生起哄,嘻嘻哈哈,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同学们就审美和道德的融合进行了讨论。加强对学生引导,让他们结合作品背景正确欣赏,从维纳斯的形体之美,让学生体会其中所洋溢的青春活力;从她迷惘的眼神和忧郁的表情,让学生揣摩维纳斯的内心世界;从画家当时的思想,领悟画家创作作品的意义。学生通过欣赏,对作品有了正确的认识,也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理解了作者创作人体画的目的,它不是仅仅为表现人体之美,而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它带给人的是思考,是美的享受,而不是生理的刺激,更不是淫思邪念。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尊重,正确地辨别了美与丑、是与非,使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内心得到陶冶,精神为之高尚。
四、美术教学内容的综合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欧洲的文艺复兴三杰,达€F/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也是多才多艺,达€F/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雕塑家、解剖学家、物理学家、未来学家和机械工程师。就是因为知识的丰富,才会使他们视野开阔,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思考问题才会更全面、思维也才会更活跃。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就应该让学生的知识也全面,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美术综合探索课正好可以满足各学科综合的需要,它不仅能提供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的综合,还能对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和探究发现能力方面有所发展,更促进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3]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4).
[4]李永正.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