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4-08-28芦慧霞殷红
芦慧霞+殷红
摘 要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人体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中对运动痛苦感的锻炼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技术技能类型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特征 青春期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07-0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心理健康既指心理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和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又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人体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儿童少年发育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次突增时期。这一时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身高、体重有了明显的变化,男、女性征的出现等;青春期是人生经历奔放、智慧焕发的时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是一个特殊时期。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产生了,学生不再像小时那样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了;同时半成熟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成人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致使孩子和家长之间矛盾尖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两期”相遇,孩子青春期、家长更年期,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认识社会的能力并不完善;情感丰富且细腻;性腺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综合状态要求我们正确地引导和教育。
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1.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①抑郁: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
②焦虑:莫名其妙地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③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自己,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④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起伏,对同伴、家长、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⑤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吃穿好,就会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⑥适应不良: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对学校的各种课都不喜欢,学习困难。
⑦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想的东西,比如考得不好怎么办,说错话了怎么办,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不整洁等。
⑧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不让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2.引起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生长加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增长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情绪化、极端化。当真正的我和理想的我出现差距时,就可能导致焦虑、敏感、强迫等。
②性的觉醒:性激素分泌增多,第一、第二性征快速发育。对性充满好奇矛盾的产生不安的心理现象。
③学习的压力:学习负担过中成绩不理想,导致产生反抗情绪、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恐惧上学甚至旷课、退学。
④家庭的意外变故,也会使学生产生抑郁、逃避、自暴自弃等不良的心理现象。
三、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体育活动的美丽在于运动中感受着运动带来的痛苦和痛苦之后的愉快感
体育教学中对运动痛苦感的锻炼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这种痛苦感强度不能过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女生,本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不太爱运动,若是课堂上的痛苦感过强则会出现怕上体育课的现象。较为典型的课为中长跑、耐久跑课堂。在这样的课上老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坚持、忍耐的心理品质。当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的目标时虽说身体上经受着一些痛苦,但心理上的成功体验和愉快感是在痛苦之后的更大收获。
2.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教学目标使得体育教学因人而异
学生的性格不同,喜爱的运动类型、项目不同,中学阶段男生喜爱球类运动多、而女生喜欢韵律操、舞蹈之类的体育项目多一些。故在教学中需根据性别不同在学年计划以及学期计划中体现出不同的运动项目及类型。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类型都涉及到,从而达到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
四、体育教学中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1.改善孩子内向、胆小的心理状态。这些孩子通常与人合作的能力会稍弱一些,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缓解。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是需要和同伴合作才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需要表达,可能内向胆小的孩子在游戏中发生抵触,不愿参加,这样就需要老师的耐心与积极引导以及养成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习惯,慢慢地是孩子摆脱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游戏中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快乐感。
2.通过短距离跑来训练学生迅速、敏捷、果敢、拼搏的意志品质。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竞争意识,想向自己是个小猎豹,从中体会奔跑的快乐,从而爱上运动。
3.在队列对形练习中我们可以获取服从的意志品质。知道什么是应该的、是必须的。
4.在体操中培养孩子们的坚韧性和自制力,培养孩子谦虚、互相帮助的心理品质,改善女生不爱运动的弊病。
参考文献:
[1]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