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预设 精彩生成

2014-08-28陈燕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案麻雀预设

陈燕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78-02

课堂需要预设,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因为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各种活动的情况和细节,而正是这种生动、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才有可能碰撞出亮点,也正是这些亮点使课堂更厚重、更精彩,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期而遇的美丽。”当这种无法预约的美丽出现时,教师一定要敏锐地捕捉这些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只有尊重生成、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课堂才会充满智慧的灵光。

一、顺水推舟,使预设柳暗花明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理应以生为本,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课堂上看似与文本无关的生成资源,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化解尴尬,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使课堂出现意外的精彩,使预设教案在“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

【案例1】我教“商的性质”一课时,当师生都集中观察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不速之客”——麻雀分散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这只麻雀先是在教室上空飞来飞去,又在几个调皮男生的桌上跳来跳去,男生都咧着嘴巴哈哈大笑,以致全班都忘情地笑起来,浑然忘记了这是在上课,我望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哭笑不得。过了一会儿,麻雀终于找到“突破口”从窗户飞出去了,而学生的注意力任然牵挂在麻雀的身上。我正郁闷恼火时,灵感在脑海里一闪而过。于是我浅浅一笑,“同学们,刚才麻雀也想来参与我们的课堂,可是它找来找去却找不到这些算式的规律,你们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它,和它一起分享吗?”

在那个瞬间,如果我束手五策,按预设的教案强行把麻雀驱赶出去,将课“教”下去;或者我认定那几个男生目中无“师”,故意破坏课堂而痛加训斥,后果都不堪设想。而我以幽默的话语来调控课堂上的“乱子”,不但尊重了学生的本性,而且顺水推舟的利用“麻雀”这一杜撰的生成资源,诙谐的连接课堂,自然而然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激发了学生用一双敏锐的数学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质疑……说不定若干年后别的都忘了,唯独这“麻雀事件”还记忆犹新呢。

二、随机应变,为预设锦上添花

小学生思维活跃,往往有着求异思维,教师预设的教案难以预见他们回答问题的种种答案。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程序,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资源及时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教学之中,随机应变,使学生学得灵活多变,为预设的教案锦上添花。

【案例2】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探究“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分三个层次教学,第一层:探究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第二层:探究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第三层:探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每层的思路都是按“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结论”为线索开展学习。三次活动相互映衬,让学生在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并应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为成三角形”这个结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当我想我想继续下一环节的时候,班上一学生的手举得高高的:“我认为(三边长:3厘米、4厘米、6厘米)只要判断6-3<4或4-3<6或6-4<3就可以断定能围成三角形了。”没等到我发言,另一同学马上站起来反对:“我们的结论是相加,你说的是相减,和课本上的不一样。”一时间,大部分学生持不确定态度,于是我微笑着让学生再举一些三角形的例子,让大家根据第一个学生的说法去验证,结果得出另一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也能围成三角形”。这时学生欣喜若狂,觉得比书上的结论更进了一步,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发现,一种自豪感、满足感油然而生……,而那个首先提出自己想法的男生更是受到了全班人的掌声,同时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异思维。正因为这一生成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课堂也就显得精彩纷呈了。

三、巧妙引导,让预设生机盎然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便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缺陷乃至失误。此时,教师绝不能放任自流,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引导,给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使生成性资源闪现智慧与灵动的火花,使预设教案充满活力与情趣。

【案例3】在计算题教学中,学生做“5-3等于多少?”时,有的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2,还有的学生从被除数中拿出1化成,相减时5中又忘掉减少1,得2。

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我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2或2,那么这个题目应该如何改动?”这么一问,立刻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大家展开讨论。

教师如果只指出学生的错误,没有“这一问”,那么不可能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因为其他学生都做对了,他们对于教师的“纠正”可以“心不在焉”,反之“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好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提了出来,这样错误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学生加深了记忆,巩固了知识。因为“这一问”学生的思维马上由顺向转向逆向,根据错误答案来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不仅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整数减带分数的算理,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时出现生成性的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先错误的认识,更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巧妙的引出一个活泼与智慧结合的精彩场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案麻雀预设
《立定跳远》教案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半张纸》教案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