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插图的利用

2014-08-28兰小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单幅娃娃诗句

兰小虎

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综观苏版小语教材,插图可分三类:一是连续的多幅图画,二是综合性的单幅图,三是表现课文某一段落的单幅图。根据年级和文字内容的不同,这三种图的安排比例不同。低年级主要采用了连续的多幅图,然后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以单幅图为主。

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教学中,观察对于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插图虽然所占篇幅很小,却能牵动整个画面内容。而正确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并且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主次以及画面上的细节等等。如人教版第一册《东方明珠》的课文插图可以培养学生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观察能力;第七册《虎门销烟》则可以培养学生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观察能力。

二、用活插图,培养理解力

利用插图理解文字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画面,直观地理解词句意思。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小池》这首古诗时,先指导学生看图,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娃娃?他去干什么了?他心里高兴吗?小艇过后,水面上出现了什么?小娃娃知道吗?大诗人白居易看到这一幕后,被小娃娃的淳朴可爱所感动,于是就写下了《小池》这首诗。诗人是怎么写这个小娃娃的?课上到这儿,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诗句上来了。同时,对插图的一番观察,为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古诗中的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这样把图与文结合起来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

三、巧用插图,培养想象力

课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形态,是无声的,是课文内容的体现,但静中有动,韵味无穷,能使插图上的东西都栩栩如生。如果我们采用这种以静联动的方法,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都充满生命,活灵活现,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同时,也正因为它的静止与无声,就为学生在观察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比如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一文中,作者根据乡下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加上丰富的想象,描写了撑圆肚皮的小猪、馋嘴的猫咪等可爱的形象。对此,教师仅仅凭借书上的和口头的语言是难以让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的。而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讲解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就容易获得深刻的印象了,并能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想象出乡下孩子还有的其他乐趣了,学生学习气氛自然就浓了。

四、借助插图,提高审美性

语文教科书里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含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学生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到引起情感的渗透,再到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渐进入情境,并显现于笔端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从内心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的过程。如让学生给古诗词插入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就是使学生一次次受到美的教育。《游园不值》中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忆江南》中红胜火的“日出江花”、绿如蓝的“春来江水”;诗僧志南的《绝句》中绵绵柔柔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枫桥夜泊》中对愁眠的“江枫渔火”等等。或娇俏可人,或粗犷豪迈,或细致入微,或潇洒泼墨,其情其意尽显于尺幅之中。学生这些小插图,使人感到其中蕴涵的深沉、含蓄、隽永之美。它们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以及所展示的或柔婉或开阔的意境,沉醉于诗意浓郁的山水之中,又表现了学生对诗句主旨的把握,对其中蕴含诗意的领悟。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幅娃娃诗句
基于改进大气散射模型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基于图像融合的快速单幅图像去雾算法
基于稀疏表示和结构自相似性的单幅图像盲解卷积算法
三个娃娃一台戏
基于改进暗通道和导向滤波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
简易娃娃床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