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014-08-28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业务量粘性管理层

徐 芳

(胜利油田 财务监控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1

一、费用粘性的概念、特征

1.费用粘性的概念。期间费用会随着营业收入的变动而变动,但期间费用随业务量上升时的增加额,要大于业务量等额度减少时期间费用的减少额。即降低率一般低于增长率。与之相矛盾的是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中的成本习性模型。该模型认为,费用与公司业务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也就是业务量的变化会导致费用增减同等变动。

2.费用粘性的特征。第一,费用粘性行为的存在性。存在性是费用粘性的最基本特性,也是伴随着费用粘性概念的产生而被提出,这一特性主要是通过大样本实证分析来验证。学者孙铮首先验证了粘性行为的客观存在性。2004年,孙铮通过对我国290家上市公司自1994年起连续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证明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整理上存在粘性行为,而后我国学者刘武、孔玉生、陈灿平、刘彦玉、王玉刚、曹晓雪等人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至此,无论国内与国外,众多学者都为费用粘性的客观存在性提供了理论与经验研究的证据。需要注意的是,费用粘性存在性是通过大样本经验研究得出,并不能说明每一个上市公司的每一项期间费用都存在粘性行为。

第二,费用粘性行为的差异性。费用粘性的差异性是指在费用粘性存在的基础上,上市公司会因国别不同、同一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同一公司部门不同,而表现出强弱差异较大的粘性行为。在欧美发达国家中选取美国、英国、法国及德国四国35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1988~2004年作为数据选取的时间跨度,来验证费用粘性的国别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国家的公司由于其公司治理和监督体制存在差异性,所以其费用粘性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法、德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明显高于英美上市公司。陈灿平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按照“东部、西部、中部”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通过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水平因地区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在制造业费用粘性行为的表现上,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程度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这为费用粘性的地区差异性提供经验证据。我国学者刘武以我国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为切入点,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其费用粘性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粘性行为存在差异,信息技术业及制造业的费用粘性程度较高、房地产等行业的费用粘性程度较弱或不存在。以上两位学者的研究结论也为费用粘性行为的行业差异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探讨结果发现与公司使命及公司核心能力关联度较高的部门一般具有较为显著的费用粘性行为,那些非至关重要的附属部门则拥有较低水平的费用粘性行为,而且该研究还针对不同部门间的粘性差异从资源调整成本角度入手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上述国内外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便分别从国别差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和部门差异等四个角度为费用粘性行为的差异性进行了有力论证。

第三,费用粘性的反转性和反向性。费用粘性的反转性和反向性是对应于粘性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存在性而被提出。反转性是指费用粘性行为随着时间的延续减弱或者消失,即指费用粘性行为有可能会在以后的期间内出现反转。粘性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当企业业绩下滑、业务量剧减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做出有关资源调整的决策。即从发现业务量下降到做出削减约束性资源决策再到最终实现费用变化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即费用变化具有滞后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滞后性逐渐消失,粘性行为就会出现反转。反向性不是经常发生,但却是与费用粘性的基本概念相对立。费用粘性是指期间费用随业务量上升时的增加额,要大于业务量等额度减少时期间费用的减少额。如粘性行为出现反向性则说明业务量上升时的费用增加额要小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的减少额。反向性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公司管理层发现,公司业绩下滑已经很难逆转,经理人员已经面临很大的信任危机,必须及时的做出资源调整来扭转公司当前的经营困境。管理层为保持公司盈利水平就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避免费用粘性行为的产生。刘彦文、王玉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与检验期时长呈正相关关系,即一般伴随检验期的延长我国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会逐步增强,但家电行业和石油化工行业属于个例,其中前者的费用粘性程度与检验期时长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检验期的延长家电行业的费用粘性程度会逐步减弱,而后者的费用粘性程度与检验期时长间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即随着检验期的延长,石油化工行业的费用粘性程度的变化并不明显。这也是粘性行为存在反转性和反向性的有力证据。

二、费用粘性存在性验证

1.模型介绍。本文借鉴Anderson(2003)使用的研究模型:

模型中的变量界定说明如下:

第一,被解释变量:S,表示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M,表示管理费用;S&Mi,t表示t期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S&Mi,t-1表示t-1期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

第二,解释变量:Revenuei,t度量上市公司t期(当期)的营业收入;Revenuei,t-1度量上市公司t-1期(上一期)的营业收入;Di,t为虚拟变量,当上市公司第t期营业收入低于t-1期(上一期)时,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

通过以上对变量的解释,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模型中得出:当上市公司当期营业收入上升时,系数β1是用来衡量销管费用与营业收入线性关系的,系数β2不发挥作用,因为此时虚拟变量Di,t取值为0,即如果营业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销管费用也会随之增加β1个百分点;当上市公司当期的营业收入下降时,虚拟变量取值为1,这时系数β1、β2发挥作用,β1+β2之和用来衡量销管费用与营业收入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即营业收入每减少一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费用减少(β1+β2)百分点。如果费用粘性行为不存在,按照传统管理会计理论解释,上市公司的销管费用应该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营业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那么根据模型我们不难得出公司营业收入上升时的β1,应等于公司营业收入下降时的β1+β2,即β1=β1+β2,可以推出β2=0。但如果我们的假设成立,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在整体上是存在粘性行为的,那么根据假设可以推导出β1>β1+β2即<0,系数为负。并且如果β2越小(绝对值越大),那么说明营业收入等额增减时,费用的增加额就会越高于减少额,费用粘性行为越明显。

2.样本选取。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方面新旧准则存在一定差异,为消除核算差异对实证研究准确性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2年为时间跨度,进行样本数据选取。本文数据来源于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因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所以选择一般企业财务数据库。

3.分析结论。笔者借鉴已有研究模型、运用eviews6.0对选取的样本公司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实证回归。研究结果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在整体上存在粘性行为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三、产生费用粘性的原因分析

1.资源调整成本。资源调整成本是费用粘性行为的成因之一。任何公司的业务量水平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公司的发展会出现上升期同时也会经历下降期,业务量会出现波峰同时也会经历波谷。业务量的波动变化就要求公司的管理层不断做出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正确决策。当面对企业业务量下滑的状况时,如果经理人员不对所持有的资源进行调整或者缩减,那么企业内部势必会形成生产能力过剩,企业要为多余的厂房、机器设备、员工等付出额外的成本,这部分成本可以称之为滞留成本。如果面对企业业务量的下滑,公司管理层希望通过缩减公司持有的过量资源来控制成本(即管理层要避免滞留成本的产生),与此同时,公司需要付出对资源进行调整缩减的成本。资源调整成本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缩减多余资源时,比如公司裁员需要付给员工多余的补偿金、抚恤金等;同时当公司决定裁员时,由于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公司员工不会努力工作,员工的抵制情绪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导致公司业绩下降。二是当经济形势好转、公司业务量上升时,由于公司在业务量减少时缩减了多余能够应对不时之需的资源,公司持有的资源满足不了现时生产需求,管理层就要增持资源。招聘新员工的招聘费用、员工入职后的培训费用以及新员工工作效率较低等都是增持资源时需要企业付出的成本或代价。

基于上述分析,当面对公司经营业务量下降时,公司管理层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会带来相应的滞留成本或资源调整成本,经理人员就要权衡这两种成本孰大孰小。很多情况下经理人员并不会轻易解雇自己熟悉的员工,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即使面对经营业绩的下滑,企业也不会轻易地解雇员工或削减资源。同时已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滞留成本往往会低于资源调整成本,所以当经理人员面对业务量下降的情况时,其更倾向于继续持有闲置的约束性资源而非进行资源调整,费用粘性也随之产生。

2.公司预期。通常情况下,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会对公司下一年度的业务量进行预判,如果预期公司的业务水平下降是一种长期趋势,即对未来情况做出了悲观预期,企业管理者们会倾向于选择削减更多的约束性资源,该措施就会导致费用粘性程度的降低。反之,如果预期的业务量下降是一种短期现象,即对未来情况做出了乐观的预期,他们就会做出保留闲置生产能力的决策,相关的调整成本也不会产生,企业的费用粘性水平也会有所提高。也就是说,企业对其销售收入的预期与费用粘性程度具有相关性,悲观预期会使费用粘性水平降低,乐观预期产生相反的结果。

在实证分析中无法对管理层预期合理量化,或者说很难找到合适财务指标来度量管理层预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但管理层预期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紧密相关。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公司经营业绩持续走高,公司管理层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经理人员会倾向于持有多余闲置资源来满足公司未来生产需求,费用粘性行为的程度会显著增强。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较差(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公司管理层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经济形势在短时期内很难好转,那么经理人员会立即做出削减多余闲置资源的决定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选择付出资源调整成本。费用粘性行为就会明显减弱甚至会出现粘性行为的反向性。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平稳,公司经理人员无法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那么管理层预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将十分微弱。

3.经理人自利。管理层自利行为是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规模日益扩大、资本市场日益繁荣,公司经营方式更具市场化、现代化。绝大多数公司(除少数资源垄断型央企外)为扩大公司规模、筹措资金,需不断吸收外部力量,股权结构逐步分散化。而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使公司内部没有绝对的大股东,这就导致公司财富的真实拥有者并没有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而公司管理层并非公司财富的所有者,但实际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就这样应运而生。公司股东委托高级经理人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经理人的经营管理决策在总体上应该与公司股东的目标及利益保持一致。但经理人作为自私个体,在实际的经营活动及管理决策中不可能与股东目标完全一致。在我国,公司股东对于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不够、约束机制不完善,同时股东想获得相关信息需要成本,这样在公司信息分布上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极其不对称,直接导致股东对于经理人的监管不力或失效。经理们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他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有时也会以牺牲股东财富为代价制订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这样管理层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侵害公司股东利益的代理问题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成本费用的发生理应随着公司规模、业务量水平、主营业务收入等关键要素的变动而变化。但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成本费用发生额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决定的。具体来讲,公司管理层在决定一项费用支出金额时,不仅要考虑当期公司的业务量水平,还要考虑自身利益,经理人员希望通过该项费用支出在切合业务量水平的前提下,同时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主要体现在,当公司处在经营业绩良好、业务量在连续几个会计期间内持续上涨阶段,公司管理层会对未来公司价值持乐观态度,预期公司未来发展向好。经理人员会借此良机提高自身薪酬福利待遇,增加诸如招待费这类不好度量的管理费用等使自身从中获利,同时尽量扩大自身所能控制的经营资源,满足自身控制欲望和在公司内部的不可取代的管理地位。而新增加的这部分资源是受到管理层的自利心理驱动,并不是真正为了满足企业生产能力,因此这部分资源很难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效应。当公司处在经营业绩下滑、业务量在连续几个会计期间内持续下跌阶段,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公司价值持悲观态度,理应迅速做出资源调整决策,削减滞留资源。但管理层受自利心理驱使不愿意也不会主动通过减少自身所能控制的经营资源、降低薪酬福利待遇、来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受管理层私利动机驱使,公司经营资源变化与公司业务量变动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现不对称性。这种非对称变化就是引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粘性行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现今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机会主义观下的管理层自利行为可能导致粘性行为更加严重。

【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

[2]刘武.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

[3]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管理,2008(11).

[4]唐跃军,宋渊洋.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偏好与费用粘性差异[A].第三届《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0.

[5]龚启辉.地区要素市场发育、国有控股与成本和费用粘性[J].中国会计评论,2010(04).

猜你喜欢

业务量粘性管理层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2020年业务量达830亿件快递跑出经济活力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上半年云南快递量同比增速全国第三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