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将军寿山之死

2014-08-28吴丽华

公务员文萃 2014年8期
关键词:沙俄寿山黑龙江

吴丽华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为反抗侵略而英勇牺牲的爱国英雄。晚清时期,为抵抗沙俄入侵而壮烈殉国的黑龙江将军寿山就是其中之一。

寿山,字眉峰,汉军正白旗人,咸丰十年(1860年)生于瑷珲,父吉林将军富明阿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六世孙。作为将门之后的寿山,青少年时就接受“精忠报国”、“爱民如子”等传统思想的教育,《寿山家传》中称其能“道大义,宿儒不能难也”。

33岁时,寿山因父去世,袭骑都尉世职,以三品衔留北京归兵部选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寿山奉旨随营“差遣”,他单骑就道,驰抵前线投入战斗,身负重伤。光绪二十二年,寿山出任黑龙江镇边军统领。他主张富国强兵,注重经济开发和边防建设。时任黑龙江将军的恩泽上奏保举他为黑龙江副都统。次年,寿山入见光绪帝。光绪帝垂询边事甚为详细,寿山逐一回答,遂被任为瑷珲副都统,帮办边防。到任后,他与将军恩泽商议,选派贤能官员为新军参赞。寿山趁着去上海采办军装的机会,经由长崎、海参崴、伯力,自海上而归,行间巡视边界形势,以修战守之务。

寿山通过总结甲午之战的经验教训指导练兵,常告诫部下诸将:“临阵不惧,好谋而成,此千古用兵第一义。”又说,要战胜敌人,兵非训练十年不可,才能收到实效。他认为,如不知敌我之虚实,轻率开战,即使侥幸获胜,也没有可以善后的办法,更何况打了败仗?他激励将士:“甲午之役,是其前车。愿诸君勉之。”

寿山负责练兵不到两个月,15营新军即已初具规模,但车马器械尚未备齐。不料,黑龙江将军恩泽遽然病故。恩泽死前曾上疏建议,由寿山暂掌将军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清廷命寿山署黑龙江将军。他深知守疆任重,孜孜求治,除弊去奸,整军治武,不遗余力,亲手制定行阵操法,绘制军事要隘图,制定赏罚条例颁发给将领。他特别重视选拔人才,即使对低级官吏也切实考核,不遗漏俊逸之才。寿山身为黑龙江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励精图治,尽心竭力,使黑龙江的吏治、军务、边防都有明显的改进,财政亦稍有宽裕,在军民中博得很高声誉。

此时义和团运动已发展到东北,斗争矛头直指沙皇俄国。沙俄准备入侵黑龙江,战争一触即发。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初,清廷向各地官员发布谕令,要求其保守疆土,不许心存“和”念。

寿山接到谕旨后,认为黑龙江兵饷不足,如果与俄开战,实难应付。他向光绪帝上奏报告当时的窘况:黑龙江镇边新旧两军仅有36营,每营又不足额。其粮饷,惟老兵之饷银仅存14万,而新军之饷,除支付购炮价并吉林机器局外,也仅存19万,有关部门所存收缴的各项租赋,仅存16万,通计不及50万。若不迅速接济,难以久持,惟江省物力素称穷苦,本地已无法筹措。

七月初,沙俄出动兵力17.7万人,组成五个军,分六路进攻东北,其中两个军直接进攻黑龙江。双方实力对比,清军处于绝对劣势。战争爆发后,清廷对东北三省多次电谕:“三省相依为命,当此时艰危,自应联络一气,彼此徇谋,和衷共济;不可各存意见,致误大局。”(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一日《军机处寄盛京将军增琪等上谕》)但盛京将军增琪对战守不予准备,又处处与主战派晋昌不和。吉林将军长顺也没有积极备战。此时,李鸿章已从广东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京与八国联军议和,增琪便趁机命各军严守边界,勿“浪战”邀功。由于增琪、长顺的消极对待,使三省“联络一气”化为泡影。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寿山还是积极地做应战准备。

在沙俄入侵前,寿山三次电奏朝廷,将战前准备及军事布置一一奏明。如他六月十三日的奏折将战前部署向光绪帝详细报告:请将瑷珲副都统凤翔、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通肯副都统庆琪委三路翼长,节制军务。安徽候补知县程德全委为行营营务处总理。以北路战守交凤翔主持,西路战守交依兴阿主持,东路战守交庆琪主持,程德全往来联络。寿山本人居中调度,如某一方面吃紧,他再亲自前去策应。他通令各营,补足十成兵额,并要求奉、吉两省匀拨枪械诸物。他排练制兵,并调内地防营兵,以缓济急。面对强敌,寿山将军没有丝毫的怯懦,而是怀着必胜信心做好战前准备。

壮烈殉国,以死明志

开战后,瑷珲、大黑河相继失守,凤翔退守北大岭后英勇战死。寿山将军闻讯失声痛哭,“目眦几裂,愤懑愈深”,亲赴北关为其设位而哭。他把将军印信交副都统萨保代理,欲亲赴前敌督战。萨保力劝,遂派程德全赴北大岭迎敌。这时,朝廷派李鸿章与沙俄谈判,电令停战。程德全到北大岭按朝廷旨意与俄国商议停战事宜,俄军则提出要到卜奎城(齐齐哈尔)见寿山将军。此时,前线将领纷纷投降,沙俄侵略军前队直逼卜奎城下。

寿山知战祸将至,为防民众罹难,先二日开城放商民出外避难。八月二日,程德全入城见寿山,面陈与俄军议和事宜。这时,城中已没有守军,只有百多名义和团民。战局处于“言战难”、“言守难”、“言退难”的时刻,又接到俄军的通牒和朝廷停战电文,寿山将军自度:“终不能亲见俄军与之议和,又不欲使城中居民无端罹祸,又自念世受国恩,宜阖门殉节。”遂决意以殉国之举,表示对俄军与投降派的蔑视和反抗,实现其尽忠于国家和民族之志。八月三日,俄军陆续抵达城下,程德全出城照应。

初四日早晨,俄将坚持要见寿山。寿山将军闻讯作遗书致俄将,要求其勿杀居民。写完,即命随从抬棺放入朝衣朝冠,他从容卧于棺中,取金器吞入腹中,未能即死,命其子向他开枪,其子手颤抖不忍发,误中右臂,仍不死,又命其家将继之一枪,中小腹,犹不死。他厉声呵斥,家将无奈说:“如此,宜令速死,免受痛苦。”于是再开一枪,洞胸而亡。他殉国后,清廷仍维持原来处分,不予抚恤,以免开罪于沙俄。他的死不仅未得到朝廷应有的恤悯,反倒铸成历史的冤案。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时任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与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合疏奏请下,清廷才批准按武职例议恤。

寿山将军殉国前,虽遭诬陷被革职,仍向程德全留下遗嘱,嘱其妥善与俄谈判,勿伤百姓;并向朝廷留下遗折,对边防建设、八旗官兵屯荒及开荒政策、纠正官场腐败等问题,都提出中肯的建议。他呼吁:“江省之事,非开荒无从下手;开荒之举,非招民无从下手。以七城之大,土地之沃,如果得人而理,不出十年必能自立。”耿耿忠言,尽显寿山忧国忧民之心。寿山虽然没有牺牲在杀敌战场上,但他以身殉国,连俄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满洲将军中最刚毅”的一位。

(摘自《中国文化报》)

猜你喜欢

沙俄寿山黑龙江
不灭的初心(节选)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梦想的力量
羡慕等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铅笔长高了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黑龙江出版集团
兽医也能做“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