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4-08-27何旭
何旭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和欧盟经济受到重创,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到目前为止,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是先从跨境贸易的计价与结算开始,继而推动跨境直接投资的计价与结算,到条件成熟时再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制;跨境贸易结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推进。
一、人民币国际化具备的因素
(一)国际金融危机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自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较大转变,欧美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主权债务危机、失业率高的困境中,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也将会陷入低迷,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性不断增强。在此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则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出台了几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贬值压力不断增大,各国央行和投资者都在寻求更为安全的投资场所和美元替代品,这种减持美元的需求无疑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构成一定威胁。
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迅速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不断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相对于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剧烈波动,人民币依然保持坚挺,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然而,虽然人民币还不是国际储备货币,但我国应抓住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良机,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整合新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争取更多话语权,创造条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二)人民币具备国际化的初步条件。我国目前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条件: 第一,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我国于 2009年 7 月 1 日颁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业务范围、运作方式、试点企业的选择、清算渠道的选择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试点范围不断扩大。2011 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全国范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结算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2 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2. 94 万亿元,同比增长41% 。企业跨境业务采用人民币结算后,有效规避了人民币汇率风险,节约了汇兑成本,使进出口商品定价免受汇率波动影响。第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迅速发展。目前,香港已成为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融资和资金管理中心。自2004 年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发展,离岸人民币结算范围不断拓宽,从贸易领域拓展到投资领域,实现了从经常项目到部分资本项目的扩张; 人民币投资主体不断放开,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内地直接投资,允许内地企业以人民币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允许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实现跨境双向贷款,允许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支持香港银行机构向境外项目和国内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第三,与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加快了与其他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步伐,签署的顺序是先周边后拉美。截至 2012 年 7 月,我国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尼、阿根廷、冰岛等二十多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达成的本币互换额度约 1. 6 万亿元人民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出现的瓶颈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在离岸市场发展之外,应该如何寻找下一个突破口,从而推进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使用,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方向。
从中国官方选择的路径来看,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以此为基础,人民币的“第三方使用”也开始在香港起步,以香港为中心,人民币的交易品种和交易量也出现了的增长。然而目前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发展却出现了一定的踌躇不前的迹象。具体来看,人民币在香港离岸市场开闸以来,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量已经出现了大幅增长,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人民币在香港的存量从 2011年年底至今波动幅度非常小,表明市场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兴趣正在下降。与此同时,月度贸易结算量稳定在一个规模上,但人民币在香港的存量却没有增加,这意味着这些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返回到中国内地。
另一个问题是,在香港之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十分有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发展道路,似乎遇到了瓶颈,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一般而言,这样的几个原因可能造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的停滞不前。首先,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使用范围十分有限,海外贸易商并不愿意收取人民币,但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同时利率水平较高,这样的理由似乎站不住脚。第二,除香港以外,人民币在海外市场难以实现充分可自由兑换,因此收取人民币反而会增加兑换难度和成本。第三,由于人民币并不是国际主流货币,接收人民币之后,反而增加了企业外汇头寸管理的复杂性。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高速增长。为促进中国外贸企业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中国于2009年7月开始,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城市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首批试点企业365家,2010年6月又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从原先的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区。2011年8月23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受地域限制,业务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项目,并逐步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不断加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
2011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金额同比增长3. 1倍。
(二) 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业务不断突破。在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2010年以来,为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国人民银行以个案审批的方式开展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个案试点。2010年11月,新疆率先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ODI)试点。2011年1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公布一系列管理办法,规定获准的境内企业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境外的企业和个人也可按规定使用人民币来华开展直接投资。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结算201. 5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
907. 2亿元。
(三)货币互换协议规模继续扩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己与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白俄罗斯、阿根廷等二十多个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超过1. 6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部分协议进入实质动用阶段,促进了我国与这些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发展。尽管货币互换协议只是贸易融资的一种方式,但其运作机制是央行将互换得来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这样,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由此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国也广泛地将货币互换作为应对危机的举措之一。但与欧美不同的是因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货币互换的一个客观后果就是周边国家更多地使用人民币结算,在亚洲区域内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因此,人民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一些与我国贸易联系紧密的周边国家,未来可能将陆续与我国签署新的货币互换协议,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少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趋势.经济导刊,2011.04
[2] 关恒.适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经济纵横,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