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分析

2014-08-27邝敏仪

企业导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社会管理

邝敏仪

摘 要: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的服务高校青年学生和社会发展,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社会管理;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和发展,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职能体系也由传统的单一职能模式逐步向现代的涵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多元模式转变,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大学承载着更多的社会服务职能,人才培养社会化趋势日趋明显,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与社会价值文化接轨更加密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得以与社会主流价值交相呼应。高校学生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中展现了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的一面,并且显示出新一代大学生摒弃形式主义,注重实效的特点,他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管理有独立的见解,并且积极践行勇于尝试,他们乐于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不沉醉在理想的憧憬,而是扎扎实实做事。高校持续扩招,呈现出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传统工作方式已不能吸引他们,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共青团在经济社会改革的浪潮中迎来了机遇与挑战。由于高校共青团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公共管理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共青团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引导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高校大学生始终以学习专业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无法长期持续地参与社会管理,另外高校共青团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机制组织、引导、评价、激励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

在国内,高校共青团创新思路、积极利用区域发展的有利契机,联系社区、第三方组织、政府机构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推进高校共青团在社会建设领域发挥的作用。

如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根据街道的不同情况,吸纳不同高校参加社区服务。每周六下午开课的华阳自强少年学校的学生都是单亲子女,街道就请中国纺织大学的学生为他们复习文化知识、解答难题、交流思想、畅谈人生。星期六社区俱乐部由华东政法学院的大学生当志愿者,开展一系列大型与小型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智力与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和普陀区建立共建关系,有一大批学生在校各级团组织的筹划指导下,定时定点赴该区各街道进行志愿者服务,开展“为奉献者奉献”等活动。广州的“志愿服务广交会”为高校共青团搭建了参与社会服务的新平台,中山大学爱心同盟常规的志愿活动;广州大学法咨社自1995年成立以来本着“助人、普法、求实、奉献”的宗旨,长期免费为社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各种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针推如火,志愿有我 ”主要进入各项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电话随访等;华南农业大学义务工作者协会 所关注和服务的对象为0-15岁的需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癌症患儿,义工人员到医院陪同患儿们进行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活动,或与患儿家长交流谈心。

高校学生参与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成为培养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共青团在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如:高校团员学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弱;参与服务的规模和服务群体的要求有差距,对参与社会项目的宣传推广普及工作仍需加强;社会支持度和参与创新的行动发展要求有差距,资金和投入较少;保障机制和参与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差距,高校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并没有真正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分析

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地方组织而言,抓住区域发展的有利契机,以高校团组织成员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管理模式为切入点,积极打造校地合作的新平台,不但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意识,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体现出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新价值,而且完善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一)基于专业优势,为高校青年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基于高校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高校团组织与教务、科研、资产管理部门合作,对大学生科技园进行合理利用,为科技成果提供孵化基地,青年科技创业者打造创业平台,有效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举办“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研究生学术节、青年科技成果展、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青年创业夜校等,为青年团员的科技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交流的平台和推广的天地;高校团组织组织和引导青年教师、各类学生社团走进企业、农村、社区,推广实用技术,帮助企业、农民、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2]

(二)打造品牌活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主要阵地,应发挥大学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的作用,积极打造品牌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传播,深化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同时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引导青年学生主动融入并改善社会文化,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团组织引导学生文艺骨干,排演经典文艺作品,将先进文化、高雅文化带到工矿农村社区,促进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弘扬;高校团组织积极参与巡演、巡讲,青年国际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在主动融入世界的同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三)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开拓校地合作新局面。高校应发挥人才优势,通过整合当地政府或某类企业的资源,为高校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会,使组织内部成员得以接受实地训练。一是组织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参考、决策咨询服务,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青年教师和学生面向社会,开展决策、管理、咨询服务的服务者。二是开通青年骨干、团干部与校外各单位的通道,输出优秀青年人才到各级各类机关、单位挂职锻炼,发挥人才优势,协助挂职单位搞好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既直接服务于社会管理,又为青年个人成长提供帮助。三是引导高校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科技攻关、理论宣讲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了大学生的学业专长和学科优势,培养他们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精神。

(四)运用新媒体手段,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各高校之间,以及大学校区和周边社区间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高校共青团的阵地优势逐渐明显,通过整合校内外经济、人力、场地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为适应现代青年沟通、交流的新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建设各类网络和新媒体阵地,发布信息,提供资源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学校之间、学校和周边社区的联系更边方便和紧密,使有效实现社会与校园资源的共享。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是一种新尝试,在开展工作时,要更注重自身使命意识,切实把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及促进社会发展的全局意识结合起来,借助高校资源、实践服务基地等,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发挥补充政府公共服务的作用,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提升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创新力度,为青年成才不断做出努力,向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勤皓.上海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思考和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1996(8):49-51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社会管理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教育管理的属性分析
探析行政法中怎样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用法治思维推动创新社会管理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