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现状调查及问题剖析

2014-08-27高洁

企业导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剖析高职院校

高洁

摘 要:本文旨在对武汉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武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问题剖析

一、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职教行动纲领的明确要求。2014年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方案”,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这一“职教新政”要求创新高职教育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制度保障。由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到深层次的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共管、共同建设、校企文化相结合、建立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良性管理机制等,是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没有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必会存在较大的危机。

二、武汉高职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一)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育人,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随着武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不断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重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以致用,为社会输出了较多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以“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学校与企业搭建了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培养、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紧密合作的工作平台;实施了“全方位合作式”、“分阶段介入式”、“行业嵌入式”、“结合区域经济全面合作式”等多种校企合作办学形式,为区内输送毕业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促进了高职教学研究深入,为企业提供了应用型的科技服务成果,推动教学实践的开展。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与校企合作相关的科研项目和课题逐渐增多。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校企合作的模式、途径和效果进行探讨研究,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2013年,在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名单中,涉及到高职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多达50项。校企合作为武汉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平台,同时教学研究成果又运用到校企合作实践中去,解决合作中的问题。随着校企深度合作的开展,不同角度的研究课题会更多涌现,促进教学和产业发展。

(三)校企合作扩大了武汉高职学院“双师”教师队伍。武汉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寻校企合作的不同途径,很多院校都从合作企业聘请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通过“企业顶岗”方式将校内老师派送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确保课堂所授技能知识与实际岗位工作一致。形成了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武汉高职院校现实情况表明,校企合作确实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等职业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此,目前武汉高职校企合作深度、广度及成效都不够,特别是欠缺技术开发方面的深度合作,缺乏成熟行业组织、缺乏企业持续参与政策及就业准入系统薄弱等多种挑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三、武汉高职校企深度合作问题剖析

(一)缺乏校企合作有效管理机制。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是高职校企合作教育的制度保障。目前,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中,由于缺乏校企合作有效管理机制,一些新问题不断涌现。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政府还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以致很多项目较难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充分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利用当地经济环境和企业优势,打造更多优秀合作平台,使校企合作、产业对接真正走向模式化、制度化,为学生找到了实习与就业的切入点。

(二)武汉高职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局限

性。虽然如前所述,武汉各高职在校企合作中都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但是合作的局限性主要是“模式的局限性”。尽管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实行了“2+1”、“订单教育”、“双证制”或“多证制”等创新模式,但运用这些模式时往往一味模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模式变革问题。由于尚无完整的合作制度,再加上缺乏深度合作的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与企业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单项合作或者只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员工等合作层面的现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难以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无法实现。

(三)校地依存关系存在先天不足。虽然专家们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应服务地方经济,合理利用校地资源,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科研探索,但是很多院校只是部分专业和当地企业合作,理工类专业尤为突出,而其他专业在校企合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很难和当地企业、行业进行沟通联系,很难有效地建立长久的合作育人机制,地方区域经济资源未能挖掘和合理利用,使得校企合作开展难度很大,无法深入和持久。未能结合武汉地域和经济机构优势,以武汉地区企业发展和高职人才需求为切入点,提出推进武汉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措施。职业教育目标应从“培养学生获取一技之长”,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转变,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动争取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未能相互渗透,培养的人才仍然和企业需求有距离。利益共赢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但是实现利益共赢就能搞好校企合作吗?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在“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系列学术研讨会”中提出了“校企合作推进产业文化育人”的观点。他指出,文化对接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纽带。校企合作搞得好与不好不仅靠利益,也要靠社会责任和社会合作,同时还离不开深刻的文化原因。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合的桥梁。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了校企之间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校企合作要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学校要营造浓厚的职场文化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应将武汉高职校园文化和武汉当地企业文化相融合,通过加强校企文化交流,深化校企合作内容,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注入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使校企深度合作成为校企发展的自觉要求。

参考文献:

[1] 洪贞银.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3期

[2] 洪贞银. 学校、政府和企业构建校企合作体制迫在眉睫.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21期

猜你喜欢

问题剖析高职院校
山区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与解决办法
浅析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矿区统战工作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C2C电子商务模式的问题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