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4-08-27唐秀慧
唐秀慧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生物作用受损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若饮食量增加, 运动量减少易引发2型糖尿病。本实验为研究NPH重组人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治疗指南标准并行相关生理病理检查确诊。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A、B组。A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5±16.4)岁;B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59.4±16.6)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遵医嘱进行饮食调整、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A组患者使用NPH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N)。每天于早晚餐前30 min进行注射, 注射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而定, 一般在6~22 IU。B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每天睡觉前进行注射。两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每治疗5 d对餐前、餐后2 h及睡前血糖进行监测并根据所得结果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 每次调整剂量范围在2~4 IU。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糖值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人数等指标。总有效率判断标准依据:①显效:空腹血糖≤7.2 mmol/L, 餐后2 h血糖>8.3 mmol/L或降低>30%;②有效:空腹血糖在7.2~8.3 mmol/L之间, 餐后2 h血糖在8.8~11.1 mmol/L之间或降低10%~20%。③无效:各项检查指标并未改变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使用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6.21±1.30)mmol/L,餐后2 h血糖(6.41±0.2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21±0.12)%显著优于使用NPH重组人胰岛素组(8.13±1.41)mmol/L, (8.31±0.13)mmol/L, (7.41±0.1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使用甘精胰岛素组患者总有效率94.0%, 包括显效28例(56%), 有效19例(38%), 无效3例(6%)显著优于NPH重组人胰岛素组患者82.0%, 包括显效22例(44%), 有效19例(38%), 无效9例(18%), 甘精胰岛素组治疗效果较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时低血糖发生人数比较 两组患者中使用甘精胰岛素B组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为4例, 使用NPH重组人胰岛素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例。B组患者人数显著少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需患者终身服药, 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 延缓疾病发展为目的。甘精胰岛素作为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24 h内持续发挥平稳、无峰值作用。NPH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后峰值一般在4~8 h左右, 具有明显局限性。甘精胰岛素更加符合基础胰岛素分泌, 可有效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使用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共同使用可有效对血糖进行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胰岛素药物的剂量, 可尽量降低注射胰岛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实验为对比不同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使用甘精胰岛素组患者其血糖变化, 治疗总有效率及低血糖发生人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使用NPH重组人胰岛素组患者。可见, 联合口服降糖药使用对组织器官功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毒副作用较低, 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不同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均能对2型糖尿病治疗发挥显著疗效。甘精胰岛素能够有效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同时减少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1]张良岩, 李翠华, 伊婕, 等.亚莫利分别与来得时、NPH联合治疗比较.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 2(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