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新街道某社区三年肿瘤防治健康教育认知调查

2014-08-26王建芳

上海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健康教育肿瘤

王建芳

摘 要 目的:评价真新街道某社区3年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整群抽取1个社区进行肿瘤防治健康宣教,随机抽取200人为调查对象,比较宣教前后受试者对肿瘤防治的认知。结果:居民预防肿瘤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相关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预防肿瘤的知识水平,认识肿瘤发生的早期信号,提高自查意识,改变不健康行为。

关键词 肿瘤 健康教育 认知调查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8-03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收益大的卫生保健对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行为。通过宣教,可帮助居民克服恐癌心理,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防癌抗癌的自觉性和能力。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了持续3年的肿瘤防治健康教育,研究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10年,整群抽取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1个社区,社区常住人口为7 087人。随机抽取18岁以上2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85名,女性115名,平均年龄(56.42±10.16)岁。

调查方法

宣教前后进行肿瘤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调查员为社区护士和居委会干部,经过统一培训,以达到调查方式的一致性。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依据区疾控中心下发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肿瘤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共30道题。

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

组织与协调

健康教育要获得长期效应,必须有相关政策支持,并有适宜的环境[1-3],争取领导重视,开发相应政策是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先与街道分管部门和居委会领导进行了沟通,取得支持,并把肿瘤防治健康宣教纳入了街道健康促进工作。随后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居委干部发放社区群体随访活动告知书,并逐个动员,发掘居民中的积极分子,推荐担任活动小组组长。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协同居民组长组建群体康复活动小组,并召开前期动员。

健康教育活动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活动内容和需协调解决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宣传和发动;居民组长负责活动内容的安排和小组成员与社区医院和居委会的联系;社区随访医生为病人、居委会、志愿者之间的桥梁,联络工作和协调活动。

健康教育

实施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同伴教育方法,以专家指导为保证,社区医生为后盾的健康教育模式。围绕疾病预防的主题开展活动,如交流、咨询、体育锻炼、宣传版面巡展、医学保健讲座等。内容包括肿瘤的发生与病因,肿瘤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预防等。宣教和干预时间为3年。

结果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一般知识知晓度

社区居民的癌症一般知识知晓率宣教后较宣教前提高明显,其中“何为肝癌高危对象”、“何为胃癌前病变”等七道答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常见症状、体征知晓度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常见症状或体征知晓率比较,“不明原因的发热”、“(颈部或腹部等)发生逐渐增大的肿块”两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0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宣教前后女性居民的肿瘤一般知识知晓度

宣教前后女性居民对于乳腺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宫颈癌常见的症状、需定期作妇科“宫颈细胞涂片”检查的肿瘤一般知识知晓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系统性工作,选择有针对性的肿瘤预防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效果。社区老年人较集中而又相对空闲,较易组织健康教育[4]。本研究项目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前沿阵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为联络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社区居民提供肿瘤防治的基本卫生服务。活动用通俗易懂的内容、易于普遍被群众接受的方式进行,可以大大提高群众防癌及抗癌能力[5]。我们积极尝试与政府的合作,寻找工作的契入点,此项工作也成为居委会的一项实事工程,是街道精神文明工作的一个亮点。新健康宣教模式获得了初步效果。

工作中,我们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加强了居民肿瘤知识薄弱处的宣教。知识的传播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三年健康教育和干预,居民的肿瘤相关的知识有了显著提高。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使居民提高了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危害的认识,也使居民提高了肿瘤自查意识和就医行为,促进了健康。这项工作最终达到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居民”互赢的效果。

研究工作为下一阶段的行为干预奠定了基础。下一阶段工作要扩大健康教育范围和覆盖面,延伸至整个街道;要整体提高社区居民的预防肿瘤的知、言、行。本项目仅作了近期效果评价,还有待评价远期效果,以及进一步观察对社区肿瘤发病率和肿瘤早发现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万德森, 戏铁华, 李源, 等. 广州市越秀区常见恶性肿瘤的早发现及早诊断[J]. 中国肿瘤, 2001, 10(4): 212-215.

吉华萍, 王玉邦, 尤华, 等. 海安县南莫乡恶性肿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2): 1 412-1 413.

贝品联, 李水静, 王志明. 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2): 209-209.

朱惠群. 社区老年人预防肿瘤的健康教育[J], 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8):80-81.

程华, 朱振芳, 陆文英等. 健康干预前后居民常见肿瘤早发现知识调查[J]. 病控制杂志, 2008: 12(3): 283-284.

(收稿日期:2014-01-10)endprint

摘 要 目的:评价真新街道某社区3年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整群抽取1个社区进行肿瘤防治健康宣教,随机抽取200人为调查对象,比较宣教前后受试者对肿瘤防治的认知。结果:居民预防肿瘤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相关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预防肿瘤的知识水平,认识肿瘤发生的早期信号,提高自查意识,改变不健康行为。

关键词 肿瘤 健康教育 认知调查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8-03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收益大的卫生保健对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行为。通过宣教,可帮助居民克服恐癌心理,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防癌抗癌的自觉性和能力。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了持续3年的肿瘤防治健康教育,研究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10年,整群抽取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1个社区,社区常住人口为7 087人。随机抽取18岁以上2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85名,女性115名,平均年龄(56.42±10.16)岁。

调查方法

宣教前后进行肿瘤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调查员为社区护士和居委会干部,经过统一培训,以达到调查方式的一致性。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依据区疾控中心下发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肿瘤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共30道题。

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

组织与协调

健康教育要获得长期效应,必须有相关政策支持,并有适宜的环境[1-3],争取领导重视,开发相应政策是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先与街道分管部门和居委会领导进行了沟通,取得支持,并把肿瘤防治健康宣教纳入了街道健康促进工作。随后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居委干部发放社区群体随访活动告知书,并逐个动员,发掘居民中的积极分子,推荐担任活动小组组长。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协同居民组长组建群体康复活动小组,并召开前期动员。

健康教育活动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活动内容和需协调解决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宣传和发动;居民组长负责活动内容的安排和小组成员与社区医院和居委会的联系;社区随访医生为病人、居委会、志愿者之间的桥梁,联络工作和协调活动。

健康教育

实施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同伴教育方法,以专家指导为保证,社区医生为后盾的健康教育模式。围绕疾病预防的主题开展活动,如交流、咨询、体育锻炼、宣传版面巡展、医学保健讲座等。内容包括肿瘤的发生与病因,肿瘤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预防等。宣教和干预时间为3年。

结果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一般知识知晓度

社区居民的癌症一般知识知晓率宣教后较宣教前提高明显,其中“何为肝癌高危对象”、“何为胃癌前病变”等七道答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常见症状、体征知晓度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常见症状或体征知晓率比较,“不明原因的发热”、“(颈部或腹部等)发生逐渐增大的肿块”两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0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宣教前后女性居民的肿瘤一般知识知晓度

宣教前后女性居民对于乳腺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宫颈癌常见的症状、需定期作妇科“宫颈细胞涂片”检查的肿瘤一般知识知晓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系统性工作,选择有针对性的肿瘤预防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效果。社区老年人较集中而又相对空闲,较易组织健康教育[4]。本研究项目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前沿阵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为联络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社区居民提供肿瘤防治的基本卫生服务。活动用通俗易懂的内容、易于普遍被群众接受的方式进行,可以大大提高群众防癌及抗癌能力[5]。我们积极尝试与政府的合作,寻找工作的契入点,此项工作也成为居委会的一项实事工程,是街道精神文明工作的一个亮点。新健康宣教模式获得了初步效果。

工作中,我们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加强了居民肿瘤知识薄弱处的宣教。知识的传播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三年健康教育和干预,居民的肿瘤相关的知识有了显著提高。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使居民提高了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危害的认识,也使居民提高了肿瘤自查意识和就医行为,促进了健康。这项工作最终达到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居民”互赢的效果。

研究工作为下一阶段的行为干预奠定了基础。下一阶段工作要扩大健康教育范围和覆盖面,延伸至整个街道;要整体提高社区居民的预防肿瘤的知、言、行。本项目仅作了近期效果评价,还有待评价远期效果,以及进一步观察对社区肿瘤发病率和肿瘤早发现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万德森, 戏铁华, 李源, 等. 广州市越秀区常见恶性肿瘤的早发现及早诊断[J]. 中国肿瘤, 2001, 10(4): 212-215.

吉华萍, 王玉邦, 尤华, 等. 海安县南莫乡恶性肿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2): 1 412-1 413.

贝品联, 李水静, 王志明. 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2): 209-209.

朱惠群. 社区老年人预防肿瘤的健康教育[J], 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8):80-81.

程华, 朱振芳, 陆文英等. 健康干预前后居民常见肿瘤早发现知识调查[J]. 病控制杂志, 2008: 12(3): 283-284.

(收稿日期:2014-01-10)endprint

摘 要 目的:评价真新街道某社区3年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整群抽取1个社区进行肿瘤防治健康宣教,随机抽取200人为调查对象,比较宣教前后受试者对肿瘤防治的认知。结果:居民预防肿瘤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相关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预防肿瘤的知识水平,认识肿瘤发生的早期信号,提高自查意识,改变不健康行为。

关键词 肿瘤 健康教育 认知调查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8-03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收益大的卫生保健对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行为。通过宣教,可帮助居民克服恐癌心理,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防癌抗癌的自觉性和能力。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了持续3年的肿瘤防治健康教育,研究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10年,整群抽取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1个社区,社区常住人口为7 087人。随机抽取18岁以上2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85名,女性115名,平均年龄(56.42±10.16)岁。

调查方法

宣教前后进行肿瘤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调查员为社区护士和居委会干部,经过统一培训,以达到调查方式的一致性。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依据区疾控中心下发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肿瘤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共30道题。

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

组织与协调

健康教育要获得长期效应,必须有相关政策支持,并有适宜的环境[1-3],争取领导重视,开发相应政策是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先与街道分管部门和居委会领导进行了沟通,取得支持,并把肿瘤防治健康宣教纳入了街道健康促进工作。随后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居委干部发放社区群体随访活动告知书,并逐个动员,发掘居民中的积极分子,推荐担任活动小组组长。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协同居民组长组建群体康复活动小组,并召开前期动员。

健康教育活动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活动内容和需协调解决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宣传和发动;居民组长负责活动内容的安排和小组成员与社区医院和居委会的联系;社区随访医生为病人、居委会、志愿者之间的桥梁,联络工作和协调活动。

健康教育

实施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同伴教育方法,以专家指导为保证,社区医生为后盾的健康教育模式。围绕疾病预防的主题开展活动,如交流、咨询、体育锻炼、宣传版面巡展、医学保健讲座等。内容包括肿瘤的发生与病因,肿瘤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预防等。宣教和干预时间为3年。

结果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一般知识知晓度

社区居民的癌症一般知识知晓率宣教后较宣教前提高明显,其中“何为肝癌高危对象”、“何为胃癌前病变”等七道答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常见症状、体征知晓度

宣教前后居民的癌症常见症状或体征知晓率比较,“不明原因的发热”、“(颈部或腹部等)发生逐渐增大的肿块”两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0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宣教前后女性居民的肿瘤一般知识知晓度

宣教前后女性居民对于乳腺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宫颈癌常见的症状、需定期作妇科“宫颈细胞涂片”检查的肿瘤一般知识知晓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系统性工作,选择有针对性的肿瘤预防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效果。社区老年人较集中而又相对空闲,较易组织健康教育[4]。本研究项目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前沿阵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为联络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社区居民提供肿瘤防治的基本卫生服务。活动用通俗易懂的内容、易于普遍被群众接受的方式进行,可以大大提高群众防癌及抗癌能力[5]。我们积极尝试与政府的合作,寻找工作的契入点,此项工作也成为居委会的一项实事工程,是街道精神文明工作的一个亮点。新健康宣教模式获得了初步效果。

工作中,我们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加强了居民肿瘤知识薄弱处的宣教。知识的传播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三年健康教育和干预,居民的肿瘤相关的知识有了显著提高。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使居民提高了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危害的认识,也使居民提高了肿瘤自查意识和就医行为,促进了健康。这项工作最终达到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居民”互赢的效果。

研究工作为下一阶段的行为干预奠定了基础。下一阶段工作要扩大健康教育范围和覆盖面,延伸至整个街道;要整体提高社区居民的预防肿瘤的知、言、行。本项目仅作了近期效果评价,还有待评价远期效果,以及进一步观察对社区肿瘤发病率和肿瘤早发现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万德森, 戏铁华, 李源, 等. 广州市越秀区常见恶性肿瘤的早发现及早诊断[J]. 中国肿瘤, 2001, 10(4): 212-215.

吉华萍, 王玉邦, 尤华, 等. 海安县南莫乡恶性肿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2): 1 412-1 413.

贝品联, 李水静, 王志明. 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2): 209-209.

朱惠群. 社区老年人预防肿瘤的健康教育[J], 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8):80-81.

程华, 朱振芳, 陆文英等. 健康干预前后居民常见肿瘤早发现知识调查[J]. 病控制杂志, 2008: 12(3): 283-284.

(收稿日期:2014-0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健康教育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ceRNA与肿瘤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