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意识形态”概念

2014-08-26谈有红

教育界·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阶级性意识形态实践性

谈有红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多处提到“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本文探究了这一概念的演变史,从特拉西到马克思的演变史。重点探析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论述的五个特征:实践性、总体性、阶级性、掩蔽性和相对独立性。

【关键词】意识形态 实践性 阶级性

“意识形态”这个词的历史虽然不足二百年,但它的研究方兴未艾,观点各异,分歧很大。正如英国意识形态研究专家大卫麦克里兰所说:“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科学中最难以把握的概念。……它是一个定义存在激烈争论的概念。”我国意识形态专家俞吾金也指出,意识形态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研究意识形态的学者们一般都把意识形态的历史追溯到柏拉图,途径培根、洛克、法国启蒙学者等,而其创立应属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特拉西。特拉西在他的论著《意识形态的要素》中提出:意识形态是关于观念的科学。他说:“如果人们仅仅考虑内容的话,该科学可称为意识形态;如果人们只考虑方法的话,则可称为普通文法;如果人们只考虑目的,则可称为逻辑。无论称呼什么,它都必须含有这三个分支,因为人们不可能在适当地陈述其中一个而不陈述其他两个。对我来说,意识形态似乎是总称,因为思想科学归为两个方面:思想表达的科学和思想起源的科学。”特拉西吸收了柏拉图、培根、洛克等哲学家的思想,并受到法国启蒙学者中三位彻底的感觉主义者:孔狄亚克、爱尔维修、和霍尔巴哈的影响,因此,他的意识形态概念是积极的、进步的,并无贬义,它是中性的(描述性的)。”

虽然特拉西主要是在学术领域内来研究意识形态的,但了解特拉西的人都知道,他既是哲学家又是政治家,以他为中心的法国意识形态学家们不仅广泛参与当时的各类学术活动,而且也广泛地参与当时的各类政治活动,他们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一边,既反对封建宗教的愚昧通知,也反对资产阶级的恐怖统治。拿破仑开始执政时,百般拉拢特拉西等意识形态学家们,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当拿破仑想复辟封建帝制时,又视这些意识形态学家们为他执政的绊脚石,想方设法铲除他们,指责他们不但是错误认识社会和政治现实的空想家,也是宗教、秩序和国家的破坏者,意识形态一词便逐渐带有贬义和否定的含义。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把意识形态概念与异化、教化概念联系起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也就是意识形态学,他把精神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真正的精神伦理”;第二阶段为“自身异化的精神,教化”;第三阶段为“自我确定的精神,道德”。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与社会历史发展相对应的各种意识形态作出了卓越的阐述,充满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费尔巴哈虽然没有使用过意识形态概念,但他对宗教异化的批判实际上和黑格尔一样,触及意识形态和异化的内在关系问题。他指出,宗教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从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立场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的意识形态观。俞吾金硕说:“费尔巴哈以人本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接过黑格尔手中的批判武器,对宗教这种最具异化特征的意识形态进行了透彻的批判。费尔巴哈把神学还原为人学,这是他的卓越贡献。可是,在达到这一步后,他的以抽象的人和自然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哲学就再也无法前进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过“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特征,揭示过它的本质和生成过程,却从未给它下过定义。他们主要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过这一概念的,“几乎整个意识形态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排除人类史。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人类史的一个方面”。在他们看来,意识形态的贬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二是指在政治经济领域里统治阶级有意无意地掩盖权利和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毫不讳言,他们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恩格斯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但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理论纳入意识形态的范畴,而是称之为科学,并把它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马克思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就是“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而且还考察分析了意识形态的起源和生产过程。

第一,意识形态起源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对立。“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一个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第二,社会出现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形式后,统治阶级就可划分为自觉或不自觉地编造关于自己的幻想的思想家和接受并运用这些幻想进行物质统治的政治家。

第三,统治阶级把把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第四,统治阶级把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思想与统治阶级本身割裂开来,使这些思想独立化、理论化、系统化和形而上学化并进一步使之合理化和合法化,进而逐渐教化和同化被统治阶级,消融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如果有的话),使被统治阶级自然而然地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伯恩施坦和列宁都是在描述性(中性)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伯恩施坦修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理论,他第一个明确地宣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由观念构成,观念从定义上说是意识形态。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理论纳入意识形态范畴而称之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使他认为每个阶级(包括无产阶级)均有一种意识形态的立场。列宁的意识形态观对斯大林和毛泽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M].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

[2]卡尔曼海姆.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 商务印书馆,2000:72.

[3]俞吾金. 意识形态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8.endprint

猜你喜欢

阶级性意识形态实践性
“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探析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论正确认识党性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刍论和平发展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家本质刍议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