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互动促进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014-08-26杨文燕

师道·教研 2014年7期
关键词:智障社区家长

杨文燕

提高和发展智障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他们将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智障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们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相互协助形成合力,努力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智障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

一、开放课堂,与家长共同探讨适应性能力的训练方法

我们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听课,参与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堂教学,掌握孩子学习的状况,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教育教学的方法。

1. 立足课堂,探讨教法。每周我们都把教学内容、孩子的表现及教师对孩子近期的目标及要求传达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定期开展课堂的展示,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进行基本技能教学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同时,家长也把家庭教育的经验与教师分享交流,一起提高孩子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开放日《刷牙》教学活动中,我把学生和家长一起带到宿舍,按照各个步骤一一示范,向家长展示了教孩子刷牙的具体方法。让家长知道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牙膏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同时还要重视一些口语、交际语的训练。

2. 立足家庭,课后练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将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家校合作辅导孩子完成延伸的学习内容,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认知与实践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智障儿童在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上门传教,指导家长教育康复训练的方法

家庭是孩子和父母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有效渠道。因此,我们通过“送教上门”,主动向家长汇报教育情况,与家长一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训练的方法,有力贯彻了“家校合作”的理念,进一步融洽了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1. 定期家访,释疑解惑。老师家访前,首先向家长预约,立足被访学生实际,对家访活动进行精心准备。家访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交流,向家长详细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积极了解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教育方向及努力目标。同时,还就家长们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家长纠正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指导家长正确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

2. 送教上门,指导教法。大多数家长对智障孩子进步的期望值太高,却又往往教育不得法,令家长丧失了信心,也影响到孩子的训练效果,老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如训练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穿鞋”,老师和家长一起带孩子去社区休闲区走石子路,进入休闲区,诱导学生把鞋子脱了,然后组织学生走石子路。学生走在硬硬的石子上如果表达“脚痛”,教师则对他们说“我穿了鞋,脚就不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知道鞋子的功能是用来保护脚的,因此,平常要穿鞋,还知道外出的时候,参加什么活动时要换适当的鞋。

三、回归社会,增强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智障孩子的教育最终目标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让孩子们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实践,不仅为他们今后回归主流社会积累了生活的经验,更让他们找回了共享社会幸福成果的自信。

1. 模拟家庭社区场所,让学生体验社区生活。我们通过学校现有的条件创设各种丰富的生活情景教室,如模拟超市、模拟医院、家政室、美发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在活动中操作、实验、总结,尽可能多的获得直接经验。

2. 以社区为大课堂,进行融合教学。我们以社区为课堂进行社会化实践活动。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参与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带孩子到市场、商场、医院、公园、绿地、社区活动中心等不同的环境,引导孩子如何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智障学生适应与融入社区的能力。如学习《红绿灯》,带学生到学校外的十字路口观察红绿灯,再过一过马路,体会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和活动性。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市图书馆、市展览馆、市青少年社会活动基地和大型超市等社区和社会资源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环境。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障社区家长
社区大作战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3D打印社区
我心中的好家长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