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方法探索

2014-08-26刘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快乐学习主动参与

刘薇

内容摘要:基于课堂教学,探讨语文高效课堂的的三种实践模式,即变老师“满堂灌”为“1+3”模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变“1+3”为“1+1+2”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 快乐学习 主动参与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一年的摸索试验中,我们曾尝试了很多方法,也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正是这些失败,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就40分钟的课堂学习来说,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尝试一:变老师“满堂灌”为“1+3”模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40分钟课堂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被“填鸭”,教学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也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1+3”模式就是把40分钟的课堂分为两部分,前10分钟和后30分钟,前10分钟主要是小组内自查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课前疑问;后3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可以看到,预习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使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降低了。但这种改革仍然存在问题:部分学生的预习工作很不到位,有的孩子在面对课文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样提出质疑,还有的程度较差的孩子认为自己不会,不愿参与小组讨论。而老师的讲解也和过去差不多,依然是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在自己讲解,效果不明显。

尝试二:变“1+3”为“1+1+2”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1+1+2”就是把40分钟的课堂分为三部分,10+10+20,前10分钟依然是检查预习,小组合作解决课前问题;接下来的10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为大家讲解问题;剩下的20分钟,由老师讲解。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一课时,针对课前预习作业中的问题:“人是从哪来的?”“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造出来的为什么是‘人?”等等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时间到,我看到小组代表迫不急待、争前恐后地冲上讲台,代表本组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老师也可以从选派代表的讲解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虽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需培养,总结归纳能力也急待提高,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原本不发言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不过,由于讨论时间只有10分钟,学生不能全部完成对课文探究问题的讨论,在学生讲解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就要打断他们,自己进行讲解。学生也顿时倍感无趣。所以,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尝试。

尝试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所以,我们用课后古诗词做实验教材,把课堂完全教给学生,试着让学生去自己讲授古诗词,每节课每组派一个代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同一首诗歌,其他的组员负责配合,帮助他寻找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为了这首诗寻找并抄写了很多相关的信息,资料。在讲台上讲的同学更是活力无限,激情四射。

因此我们发现,除了要让学生动手以外,还需学生动脑,动嘴,动心,真正地做到利用现有资料去解决自己的疑问,采纳同学观点,融入自己的观点。尽管这种方式比较行之有效,但要做到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还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指导以及长时期不问断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多加尝试,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生为本,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我们一定会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乐学习主动参与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小议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快乐学习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