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意无痕的语言精致顺畅的铺垫

2014-08-26张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伏笔悬念语言

张旋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一篇以“心情”为话题的学生作文,逐句逐段地点评和分析了文章中作者的独特构思与优美语言,并指出要想写出一篇文词俱美的优秀作文,必须要善于运用写意无痕的语言和精致顺畅的铺垫这些作文技巧。

关键词:把那颗心放飞 伏笔 悬念 语言

这是一篇以“心情”为话题的作文(括号内为老师的旁批及点。评):

把那颗心放飞

王孝文

天上的太阳像见了生人似的,怯生生的,一丝儿光亮也不露。(这句话的意思往白了说,就是,“天还没有亮,四下里一片漆黑”)

我难得起一个大早(“我”平时为什么不早起?今天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悬念),套上棉裤棉袄,跳下床,使劲摇姐起来,一边伴着哭腔,一边大叫姐的名字:“大丫头,起来吧,起吧……”(“套”、“跳”、“摇”、“叫”,动作连串,内心急切。“大丫头”,多大?看似随意的称呼背后是精心设置的年龄铺垫。“起来吧”、“起吧”,语言嗲,语气娇,语态腻!“哭腔”、“大叫”,制造假相,虚张声势!为什么这么火急火燎地急着让姐起床?悬念)姐终于睁眼了,挣扎着睁眼了(“终于”和“挣扎着”两个修饰语,“睁眼”两次反复,姐赖床不起的原因是什么?睏啊),那感觉好像睫毛的重量都成了负担(化轻为重,化无形为有形。匠心独运,神来之笔)。“小孩,明天你就八岁了,还不懂事嘛?

”(明天八岁,那今天就是年三十几啊,过年啦!怪不得要早起——一揭悬念。但过年为什么就要早起呢?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继续设悬。称妹妹为“小孩”,说她不“懂事”,这“姐姐”可能不小了吧。继续铺垫)我不干。也不理睬她,一屁股瘫坐在冰凉的泥地上,使劲挤眼泪,死盯着她看(“瘫坐”,耍赖!“挤”、“盯”、“使劲”、“死”,继续“装腔作势”)。那股新年(二揭悬念)仍余的寒气儿从地底一直拱上我的脊梁骨,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揭示了着急赶集的代价:早起和挨冻。不惜用“自虐”的方式逼姐姐就范,执着!“寒气”,再次铺垫)。

“够了吧,小祖宗,你快起来!你起我就起!”(姐还是屈服了。“小祖宗”的称呼,跟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似的,姐姐是不是很大?继续铺垫。一个“快”字,两个“起来”,看似狠狠训斥,实则近乎乞求!姐姐终于起了,那不是我的威力大,分明是姐姐心太软)姐姐怕我不听,又加了一句:“受了寒是要去铜婆那儿吃药的。”(连哄带吓,扩展点染,文章的内容越写越丰富。连“铜婆”这名字起的都有味道,古朴)我鄙夷地给她一个白眼,可实在怕真受了寒,只好极不情愿地扭着身子倚着门框站了起来(“扭”、“倚”、“站”等,精致的细节描写。“自虐”也有身体和精神不支的时候,到底是小孩子)。

我把姐姐牵出了卧室(“牵”意蕴及其丰富:我获胜凯旋,心情舒畅,喜不自禁,昂首阔步;姐姐则睡意朦胧,昏昏沉沉,步履蹒跚,败下阵来),当她哈欠着抬头看不见一丝光亮时(时间之早,再次设悬)。那股愤恨劲。火气怕是比现在实验室里的酒精喷灯还厉害。我狡黠的笑容在黑暗里当然是看不见的了(机灵,够鬼)。

我“咯咯”

(高兴啊)地把姐姐扯(换成“拉”、“拽”等词语看看还有没有味道)进大堂,往她的发夹盒前一坐(姐姐的东西俨然就是妹妹的东西,想用就用——这是个什么样的姐姐?“纵容”,体贴),“姐,给我扎辫子!”(命令的口吻,干净利落。不是亲密无间到心无芥蒂的程度,小妹妹怎么敢在姐姐面前这么蛮横!)耳朵上是姐姐怨声载道的声音和哈欠声,可我脑子里想的可都是溧漂亮亮(“漂漂亮亮”不去修饰人的长相,而去修饰“赶集”这件事,小作者胆够大)地去赶集的事啊!

(悬念揭开,真相大白。原来,小妹妹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想趁早赶个年集看热闹啊!)

心灵手巧的姐在我不长的头发上扎了六个兔子尾巴小鬏鬏,而只给自己束了一个高高的马尾辫,发箍都没带(“六个”和“一个”对比;“兔子尾巴小鬏鬏”和“一个马尾辫”对比。只有用“精致”和“忘我”两个词用来概括姐姐对妹妹的疼爱才恰当)。于是我就偷偷地拿起来,小心翼翼地戴在头上(调皮,臭美),为此,我还忍痛压下去两个小鬏鬏(点染,灵气)。

天仍是那么黑(第三次言黑),但一地却是莹莹的光,淡淡的蓝紫色,分明就是雪啊!对雪的想望已经许久许久了(围绕中心,宕开一笔,写雪,创造诗一般的意境)!

“下雪天,\雪花飘。\雪花小,\雪人姥。\雪婆说:\秋天走,\雪婆来,\雪婆带雪给你玩,\雪花好玩不好玩?\好玩下次婆再来……”(好!歌谣的引用,习作简直有了古风的味道)

我用读调,唱调(还有比“读调”、“唱调”更能表达出对新雪喜爱之情的吗?“调”字用得好,顽皮),反反复复地念叨来念叨去。实在太喜欢了,就去雪地里滚上一两圈(“滚”,野性,纯净,简直有人雪合一,天人合一的味道!世界应该静穆下来,空旷下来,为这样的一个孩子——率性的,纯净的,敬礼)。新下的雪,一点也不脏,就怕是比我的衣服还干净哩!

天还不是很亮,但大街上的人已经熙来攘往了(再次强化“赶集”这件把姐姐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小事)。那时正在东张西望的七岁的我和总禁不住摊摊留步的十二岁大丫头也在里面(铺垫的设置,构思的匠心,豁然呈现。原来这位跟妈妈、奶奶一样疼爱妹妹的姐姐,才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半大孩子啊)。

满街的喜气正在向外肆逸着。我在这小小的世界中却觉得:那大世界就怕也被东边映天的红色渲染得一片亮丽,一片亮丽了!

总评:

我们常常将选材的“新颖”、“独特”作为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同时强调,所谓“新颖”就是不落俗套,“独特”就是与众不同。学生不用这个标尺去度量自己的作文倒还罢了,一旦用上,立刻就觉得自己的文章陈旧落俗,一文不值,似乎每天24小时,所有的日子都白过了。

其实,生活的价值完全在于认识和表达。能认识到平常的自己正是这个平淡的世界的价值所在,并将这个有价值的自己有意味地表达出来,是作文的真谛。对于一个只有七岁大的孩子来说,过年逛街看热闹恐怕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要说选材,本文决不能说陈旧落俗。endprint

更难得的是,本文把一般人眼里的这种稀松平常的生活琐事,写得跌宕起伏,风姿绰约。虽没有扣人心弦的年事叙写,没有浓墨重彩的年味渲染,没有琳琅满目的年景铺排,但丝毫不削弱文章的味道,这更得益于文章的独特的构思和精妙的语言。

首先看别具匠心的伏笔和悬念。

构思之巧在于关键信息的呈现时机把握精准,当隐则隐,当现才现。该说话的时候,一句话不漏说,不该说话的时候,一句话不抢说。

“我”为什么这么火急火燎地天还没亮就急着让姐起床?直到“小孩,明天你就八岁了,还不懂事嘛”、“那股新年仍余的寒气”、“我脑子里想的可都是漂漂亮亮地去赶集的事啊”才真相大白。原来,小妹妹折腾来折腾去,不是要金子也不要银子,就是想叫姐带我趁早赶个年集看热闹啊!至此,前面所有沉睡了的铺垫,一下子全部激活起来。

此外,这位俨然是妹妹的全部依靠的“妈妈”般的姐姐到底有多大是姐姐这位“人物”的灵魂所在。姐姐若大如成年人,那本文则兴味全无。可这姐姐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大丫头,到了集上以后,“摊摊留步”,又想看,又想买,跟才七岁的妹妹“我”完全没有两样!十二岁啊,一个跟妹妹一样天真贪玩的孩子,一个娇气冲天的年龄,一个原本还需要别人关爱、关照的年龄,但到了更小的、更需要疼爱的妹妹面前,俨然一位慈母、尊长,这才是姐姐的可贵之处。把小孩子当成小孩子来,是这篇文章的生命,而这些珍贵的信息完全到结尾才全盘托出是本文最大的成功。

其次,看语言。本文一方面着意于语言的陌生化和距离感,另一方面于细微处精雕细琢,意味隽永。

像“天上的太阳像见了生人似的,怯生生的,一丝儿光亮也不露”,拟人手法一用,那种期盼天亮,而天又迟迟不亮的焦急情态被极其含蓄蕴藉地表达出来,多有味道。再如,费了那么大的劲还喊姐不起,是姐懒惰无情吗?不是,“睁眼”两次反复,再加上“终于”和“挣扎着”两个修饰语,“姐”的卧床不起实在是太早,太困了的缘故。这样的句子在本文中随处可见,实在是值得一品再品。

与纤小平常的题材相适应,本文语言细腻平和而不虚张声势。小作者并不因为题材纤小就怠慢语言,恰恰相反,许多地方语言质朴却精心雕琢,看似无意却别具匠心,平和而绝不平淡。像“套上棉裤棉袄,跳下床,使劲摇姐起来,一边伴着哭腔,一边大叫姐的名字:‘大丫头,起来吧,起吧……”句,一连串动作如玉盘落珠,叮当有声,心急之状,一览无余!是谁给了“我”如此“放肆”,如此“娇”横的自由,明摆着,是姐姐,一定是这位姐姐平时用爱“浇灌”(娇惯)的结果。

此外像雪景的描写,民谣的引用充满了浓浓的、自然的、山林的、乡野的味道。看似随意点染,实则无限地增加了文章的宽度和厚度。在这样一个孩子被教室和网络左右着的、音乐被歌星和舞台僵化着的、自然和社会被阻绝和封锁着的时代里,到哪儿还能听到这种能给人心灵带来宁静安适的好东西呢?

记得胡适先生说过,一篇好文,文字最高深的技巧在于内敛,最让人手不释卷的是平白的文字勾勒出极妙的意境,本文显然有着这一境界的雏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伏笔悬念语言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