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中的讲解教学方式

2014-08-22李永升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教师角色

李永升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讲解教学方式及基本要求、特征进行阐述,以强调“教”服从于“学”服务于“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讲解方式;教学形式;教师角色

实施新课程,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本,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合作者、指导者,由此使讲解形式转变为帮助式讲解、合作式讲解和指导式讲解。

一、讲解的三种形式

1.有效运用帮助式讲解,应当研究和探索怎样讲解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有效帮助式讲解应当有四个前提:(1)产生帮助的需求;(2)分析这种需求的实质性问题;(3)找到需要帮助的解惑点、启发点、解扣点、关键点;(4)选择最佳最适应的讲解内容、讲解方法和讲解过程。无求不讲,这是讲解的基本原则。不讲则已、讲要见效,这是讲解的基本目标。针对普遍存在的需求和学习问题,要进行整体性的帮助式讲解。帮助式讲解的核心在于助力,助学习方法之力,助思维能力之力,助学习习性养成之力,助学习潜能之力,即要有助于改进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2.合作式讲解是指通过构建师生协同合作的关系,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展开的互动式讲解方式。合作式讲解首先解决的是讲解的针对性问题。要合作,就要互动、就要交流、就要讨论、探讨,在互动交流,探讨合作中讲解。

3.以帮助的方式和合作的关系为基础,才能针对学习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式讲解。指导式讲解的关键在于引导中的点拨,宗旨是训练与提高。

二、讲解的基本要求

帮助、合作、指导,是讲解过程中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三种形式。这不是简单的讲解方法的变化,而是讲解理念的根本变化。要体现帮助、合作、指导式讲解的最佳效果,有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1.讲解要针对学习需求。要求在学生讨论、思考后讲解,发问后讲解,求教后讲解,思维活跃后讲解,生成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后讲解。这种后讲解形式直接针对学生的需求,因而能使帮助有效。

2.讲解不是“我讲你听”,而是“你学我讲”,想学、善学是讲解的前提条件。讲是为学服务的,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疑惑,而且要通过解决疑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不能把讲解的内容与学习内容简单地等同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讲解的内容是驾驭和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与能力指导,讲解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3.讲解并非是照本宣科,也不是把准备好的讲稿照讲不变,而是依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变化和问题,进行即时性的帮助、指导,并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案的内容。即时性讲解要求教师眼光敏锐、头脑灵活、善于发现有价值的学习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讲解是一种在学习提高层面上的交流与对话。

4.有效的讲解并非取决于教师单方面的能力,有效的讲解来自于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体验。这种合作是师生互动,是教与学的相互配合。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达成有效讲解。

三、讲解的特征

以上四点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讲解的四个特征,即互动性特征、指导性特征、训练性特征和效率性特征。

1.所谓互动性特征,就是讲解过程是师生相互推动、相互合作、交流对话、共生共创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参与讲解过程,而且在讲解过程中始终以学习为中心。

2.所谓指导性特征,就是讲解的基本方式是指导性讲解,而非灌输性讲解。要依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学习的具体需求来讲解,具体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3.所谓训练性特征,就是讲解并非单纯解释知识,讲解的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贯彻和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原则。

4.所谓效率性特征,就是从讲解的标准上讲,要始终围绕着提高学习效益、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根本点。换句话说,讲得好不好,不仅要看是否语言生动、内容丰富而有趣味,更要看是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学习效率。生动不等于丰富,丰富不等于有感召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讲解的根本标准在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化力。

四、讲解的变化

上述特征表明,新课程的讲解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的变化。

1.讲解由主教学形式变为辅助教学形式。换句话说,就是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变为以讲解辅助、优比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形式。

2.讲解由前教学形式变为后教学形式。这就是说,学习在前,教学在后;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需求在前,讲解在后;学生发问在前,讲解在后;学习活动在前,讲解在后。

3.讲解由灌输性教学形式变为指导式教学形式。所谓灌输,就是不讲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不讲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优化;不讲学生学习意义与需求的建构过程;不讲学生的实际可能性,不从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出发。与之相反,指导式讲解则是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激发培养;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坚持学习的自主性原则,自我建构学习意义和学习需求。只有以此为基础和前提,才能发挥讲解的指导性功能。

4.讲解由内容固定式讲解方式转变为应变、即时性讲解方式。在习惯性讲解中,一般是教师把准备好的固定内容和环节拿到课堂上讲解,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这种讲解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要让学生参与,以学生活动为主,使教服从于学、服务于学,教师的讲解内容、讲解方式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变化和需求而定,要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指导、合作和互动过程中确定讲什么、怎么讲,这就是应变、即时性讲解。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教师角色
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