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使用误区

2014-08-22孟香菊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导学案作用

孟香菊

摘 要:从五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导学案使用的误区,以引起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注意。

关键词:导学案;使用误区;作用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中强调:“我们反对教教材和学教材,主张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学习能力总需要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只能是‘导学案,我们形象地将之比喻为‘渡船。”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导学案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由于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误区,一些导学案正在由“学步车”变成“轮椅”。

一、学习目标缺乏导向性

很多导学案的编制忽视了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学生不知道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再加之三维目标混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抄袭、下载、拼凑而成的,出现了一些目标有而内容无,或内容有而目标无的怪现象。因此,学生无法依据学习目标展开自学,只能局限在导学流程的内容中,步步亦趋,从起点上就出现了偏差。

二、学习内容缺乏创新性

很多导学案的编制体现不出“用教材教”这一理念,完全就是“教教材”,导学内容针对的就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完全是你说一来我说一,你说二来我说二,没有对教材的一点点创新,只是对教材的搬运和照抄。学生被教材和导学案中一片片琐碎的知识点包围,根本把握不了知识体系,无法从宏观上认知和感悟,学了很长时间头脑中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更谈不上自主创新和发展,从“背教材”变成了“背导学案”。

三、学法指导缺乏科学性

很多导学案中的学法指导缺乏过程性和发展性,没有体现出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千篇一律。有的是“看书某页到某页”,有的是“独学几分钟,对学几分钟,群学几分钟,展示几分钟”,有的是“第一步基础知识,第二步能力提升,第三步展示提升”。从学法指导中看不出学科特色,也看不出内容差异,学生也只能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还只能“在摸索中前进”,找不到一条捷径,只能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

四、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

很多导学案的编制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不能指导学生探究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富于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盲目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或者是不提供问题情境,只是抛出一些复杂的问题,置学生于云里雾里。所以一些文科的导学案就是满篇的填空,看得人眼发晕,一些理科的导学案就是习题篇子,一看就犯难,导学案中“导学”的功能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有“难学”,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只能唯导学案是从。

五、自主学习缺乏实效性

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初级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课堂上又多出来展示环节,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更紧张。一些教师不能因机而变,在指导和检查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地提前投放导学案,进行所谓的预习。很多学生在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条件下,每天拿着几个学科的若干导学案回到家,疲于应付,进入了“课前抄导学案,课上对导学案,课下背导学案”这一怪圈,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正是由于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根本离不开“学步车”,导学案逐渐变成“轮椅”。我们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引导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构建体系、形成网络,早日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我们不要把“学步车”变成“轮椅”,我们的目的是早日甩掉“学步车”,独立行走,健步如飞。

(作者单位 河北省兴隆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导学案作用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