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初探(1988~2001)

2014-08-22张硕果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档号海南省档案馆

张硕果

(海南大学 人文传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当时,在电影发行放映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实行着一套相当集中的管理体制。在业务上,这套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公司)负责管理并经营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全国各种电影发行节目、拷贝由中影公司统一收购、分配与调度;2.省、市、县等三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受上级公司和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双重领导,负责管理与经营本辖区内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在本辖区内分配与调度上级公司供应的节目和拷贝;3.电影院、影剧院、俱乐部、放映队等电影放映单位由当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供应节目和拷贝,根据当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排片计划,开展电影放映业务。

1988年,海南省文化广播体育厅(以下称海南省文体厅)、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下称海南省电影公司)相继成立。按照当时国家的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海南省电影公司负责管理并经营全省电影发行放映业务,业务上受中影公司和海南省文体厅双重领导。与全国其它省份不同的是,当时海南省试行“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省直接管理市、县,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市、县”二级体制。与之相应,海南省电影公司也直接管理市、县电影公司,变“省-市-县”三级体制为“省-市、县”二级体制。海南省电影公司下辖海口市、三亚市、琼山县、文昌县、琼海等21个市、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1个市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负责管理并经营本辖区内电影发行放映业务,业务上受海南省电影公司和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双重领导。

此外,在电影发行收入的分配方面,海南省也与全国其他省份不同,享受着国家相关部门较独特而优惠的政策。当时中影公司与各省电影公司实行的是按发行收入分成的财务结算办法,各省每年确定一个发行收入基数,基数部分按一定比例上交中影公司,超基数部分则大部分自留,小部分上交。不过,中影公司与海南省电影公司并未采取按发行收入分成的财务结算办法,而是采取“批片”形式,即由海南省电影公司向中影公司买断影片节目在本地区的发行权,故事片每个节目的发行权费约1~3万元。据当时的档案显示,实行这种财务结算办法,海南省每年上交中影公司的发行权费约占全省发行收入的21%~24%,[1]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可以说国家相关部门对海南这个新经济特区还是比较照顾的。

从1988年海南建省至今,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海南省电影公司垄断时期(1988~2001);另一个是院线制时期(2002至今)。本文主要探讨海南省电影公司垄断时期的电影发行放映情况。

建省初期,海南省电影公司曾凭借“特区”这一便利条件,在国家和海南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调整管理体制,实行了种种内部改革,在全国电影经济状况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取得了发行放映收入的连年增长,创造了相当辉煌的业绩。

1.提高电影票价。1990年7月,海南省电影公司制定了《关于调整电影票价和完善电影票价管理的意见》([1990]琼影字第50号),《意见》要求在原规定各类最高限额票价的基础上,每类增加0.20元,并拟定了各类价区城市影院、农村放映队最高票价表如下:[2]

各类价区、各等级影院及各类节目最高票价表

各类价区农村放映队售票放映最高票价

1990年11月,海南省文体厅和省物价局联合给各市、县文化(文体)局、物价局下发了《海南省电影票价管理暂行规定》,基本同意了海南省电影公司提出的各项意见,并规定从1990年12月1日起执行新的票价标准。[3]

2.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所谓“省供特区片”,是指由海南省电影公司从香港进口,并在海南省内发行放映的境外影片(主要是港台影片)。1990年9月,海南省电影公司以“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实行着比其他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为由,向省文体厅请示进口并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4]海南省文体厅很快批准了省电影公司的申请,同意由省电影公司牵头,直接从香港电影市场进口影片,经有关领导机关审查通过后,在全省发行放映。[5]

大约自1990年末或1991年初,海南省电影公司开始直接从香港进口影片,在省内发行放映。据档案记载,1991年约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30个节目(每个节目约1个拷贝),[6]1992年约为118个,1993年97个。[7]1994、1995年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的节目数量大约也在100个左右。大约在1996年左右,海南省逐渐停止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

毫无疑问,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大大增加了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收入。例如,据档案记载,1993年海南省共中影公司代理片35毫米节目143个,拷贝146个,发行收入935.1万元,平均每个拷贝产值6.4万元;“省供特区片”97个节目拷贝,发行收入969万元,平均每个拷贝产值9.9万元。[8]可见,“省供特区片”节目拷贝数比中影公司代理片少,但发行收入和平均每个拷贝产值都比中影公司代理片高,“省供特区片”贡献的发行收入占海南省总发行收入1/2强,与此相应,其贡献的放映收入也占海南省总放映收入的1/2强。

3.实行“自选指标承包法”。1989年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划归中影公司直接管理后,中影公司并未对海南省电影公司实行发行收入基数承包法,不过在海南省内部,却执行了发行收入基数承包法,即各市县公司与海南省公司签订承包合同,按固定的比例分配发行收入。当时,省电影公司给各市、县公司核定的发行收入指标比较低,市、县公司没有风险,缺乏竞争。针对这一情况,海南省电影公司从1991年开始实行“自选指标承包法”。

所谓“自选指标承包法”,是指省电影公司“按不同的档次,核定不同分成比例,承包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行选定档次指标。完成自选档次指标的,按该档次的比例分成。如未完成档次指标的,在3%以内不执罚,超过3%部分,扣减分成数来补足自选指标的应上缴数;选一、二档指标的,实际完成数超过自选档次部分,仍照该档次的比例分成;选三档指标的,实际完成数超过该档指标部分,除上缴30%拷贝费外,其余全部自留。”[9]这种承包法的实质是刺激各市、县电影公司的积极性,选择高档指标以获得更高比例的发行收入分成。

据海南省电影公司1994年的总结报告称:“这种经营承包方法,……极大调动了市、县电影公司的积极性,并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广这种承包方法的当年(1991年),所取得的效果相当显著,大多数市县公司不仅都选了最高档的第三档指标,而且都完成或超额完成承包任务,我们发行收入也由此取得大突破,发行收入达1213.6万元,比90年增长19%,第一次突破发行收入增长率超十个百分点的界限。”[10]

此后,海南省电影公司每年都实行“自选承包指标法”,一直实行到1996年。

4.建造并经营“龙”系列电影院。1990年代,省级电影公司主要管理和经营发行业务,一般不直接管理和经营电影放映业务。不过,据海南省电影公司统计,1990年上半年,省公司的利润是254421元,海口市公司的利润是1069970元。[11]海口市公司的利润远远高于省公司的利润,这一现实可能刺激省公司领导层产生在海口建电影院,直接经营电影放映业务的想法,这样既可以撇开海口市公司,不用给海口市公司发行分成,还可以获得电影放映带来的利润,可谓“一石二鸟”。1990年12月,海南省电影公司向省文体厅请示,申请建造“银龙艺术影院”。这一请示得到了省文体厅的批准,1991年,银龙影院建成开业,1991~1993年,玉龙、碧龙、飞龙、海龙、小龙等小型高档电影院相继建成开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放映成绩。当时,海南省电影公司曾对兴建并经营“龙”系列影院的经验作过如下总结:

自1991年初以公司原来的旧仓库改建的银龙影院问世后,边经营边积累资金,接着“龙”的系列影院一间间被滚了出来。1991年至1993年间,被滚出来的电影院有玉龙、碧龙、飞龙、海龙、小龙等小型高档电影院。这些电影院设备在全国而言都属于一流,并且投资很少,效益很为可观。如仅有77个座位的玉龙影院,投资仅50万元,但自1992年开张以来,放映收入颇丰,尤其是1993年,放映收入高达300万元,创出平均每一个座位收入3.896万元的全国纪录,在全国同等影院中仍属罕见。[12]

综上所述,自1990年起,海南省电影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提高电影票价、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实行自选指标承包法和建造、经营“龙”系列电影院等多项改革,实现了全省电影发行放映收入的快速增长,取得了相当辉煌的业绩。据统计,1990年全省发行收入约为1002万元,[13]1991年发行收入约为1157万元,[14]1992年发行收入约为1599万元,[15]1993年发行收入约为2079.7万元。[16]据海南省电影公司1993年工作总结统计,1993年全省共完成放映场次224428场,观众106833千人次,发行收入2079.7万元。该工作总结称:

现在,我省电影发行放映事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已从基础差、起点低的省份,赶上了全国步伐,成了走在全国前头的省份。从1993年完成各项业务指标上看,我省大部分居全国之榜首。

——发行收入增长率达62%,居全国之冠。

——人均发行收入居全国第一。我省人均发行收入4元,而全国最好的年份(1989年),人均仅0.9元。

——发行收入绝对值居全国大省之列,高达2079.7万元,可以与大省发行收入相媲美。

——放映收入达百万元的电影院共20家,占全国93年200家百万元影院的10%,名列全国第一。更可喜的是,省公司直接经营的玉龙影宫,不仅93年放映收入突破300万元大关,而且创出了年平均每一个座位收入3.896万元的全国纪录,高居全国之榜首。[17]

也许,正是因为在海南省电影公司的垄断下,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部门取得了上述骄人的业绩,所以,当1993~1994年,广电部相继下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意图打破中影公司和省级电影公司对发行业务的垄断时,海南省电影管理部门却逆潮流而动,继续维持了省电影公司的垄断地位。

1993年1月,广电部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第二条规定,1993年,“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见面(进口影片仍统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公司发行)”。第三条规定:“1993年生产年度的国产故事片……对十一个老、少、边省、区,仍通过省、区公司发行;其他省、市,也首先依靠省级(含广州、重庆市)公司发行,但如因某种原因发行不畅,经我部电影局协调后,也可向下发行”。[18]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打破中影公司对国产故事片的发行垄断权,变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为各制片厂直接向32个省级电影公司发行,以减少发行环节,扩大制片厂和省级电影公司的企业自主权,增加制片厂和省级电影公司的收入。文件还规定,对十一个老、少、边省、区,必须通过省、区公司发行,对于其他省、市,省级公司也是国产故事片的首选发行主体,但是如果制片厂和省级电影公司无法达成协议的话,也可以越过省级电影公司,直接向市、县级电影公司发行。也就是说,此次改革也动摇了省级电影公司在本地区对国产故事片的发行垄断权。

1994年8月,广电部电影局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电影制片厂生产及中影公司进口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科教片、美术片、纪录片)一经国家电影审查机构审查通过并颁发准映证后,影片(著作权)发行权拥有单位即有权向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海南、四川等省、市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发行。”[19]

这一文件进一步明确地取消了北京、上海等21个非老、少、边地区省、市、县各级电影公司在本地区的影片(包括国产影片和进口影片)发行垄断权,只要影片通过电影审查机构审查并获得准映证,影片(著作权)发行权拥有单位就可以向上述地区省、市、县各级电影公司发行,也可以越过电影公司,直接向放映单位发行。改革的核心内容仍然在于减少发行环节,以增加影片生产单位和放映单位的收入。《通知》还具体列出了这21个省、市的名单,海南省赫然在列。然而事实上,海南省是否进行了上述电影行业机制改革呢?

1993年12月,海南省文体厅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第四条规定:“我省发行的各类影片(含国产、进口故事片和儿童、科教、纪录、美术片及各种新形式影片)均归省电影公司统一购买、统一发行。”第五条规定:“凡经省电影公司发行的影片,省内任何单位均不得再通过其他渠道购买该影片节目发行权、或购买、租赁该影片节目的拷贝(含镭射影碟),制片单位也不得再向我省其他部门或单位重复出售地区发行权或出售、出租电影拷贝。”[20]

从这一文件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国电影行业深化机制改革,减少发行环节,打破中影公司—省级电影公司—地市级电影公司—县级电影公司四级发行结构,寻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影体制的关键时刻,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电影事业方面不是走在体制改革的前沿,相反却沿袭甚至加固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发行放映体制,真是咄咄怪事!

1997年4月,海南省文体厅颁布了《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暂行办法》,再次重申了海南省电影公司在电影发行放映上的垄断地位。《办法》第四条规定:“海南省电影公司是省政府指定的省级发行单位,负责全省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第八条规定:“在本省辖区内流通的影片(部队、武警除外)经省政府授权,由海南省电影公司统一购买和发行。”第二十三条第四款规定:“(电影放映单位)放映的影片必须是海南省电影公司发行的影片。”[21]

直到2002年,海南省电影公司的垄断地位才被打破。2001年12月,广电部颁布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其中第四条规定:“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线供片;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组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院线;鼓励有实力的院线跨省经营。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没有形成院线的地方,将停止向其供应进口分帐影片(经批准的地区除外)。”[22]当时,进口分帐影片是各地电影票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电影主管部门以停止供应进口分帐影片相威胁,这一招还是相当管用的。2002年,海南省电影公司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海口市工人影剧院合资组建“海南蓝海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其旗下22家影院的影片发行业务,海南省电影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真正走上了市场化道路。

在海南省电影公司的垄断下,1994年海南省电影发行收入达到2200万元,[23]1995年发行收入基本与上一年持平,[24]1996年发行收入比上年减少18%,但仍达到2056.6万元。[25]自1997年开始,海南省发行放映收入大幅下降,发行收入约为1406万元,[26]从此,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事业踏上了难以挽回的衰退之路。

1998到2001年,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收入连续下降,据统计,1998年全省发行收入约为1100万元,[27]1999年约为490万元,[28]2000年约为460万元,[29]2001年票房收入约为1000万元,[30]发行收入大概也就在470万元左右。当时电影发行放映收入下降是全国性的,1997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约为15.6亿元,1998年约为14.5亿元,[31]1999年约为8.5亿元,[32]2000年约为9.6亿元,[33]2001年近9亿元。[34]电影发行放映收入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影片质量的下降,数量的减少;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的冲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等等。即使当时海南省贯彻执行了国家电影管理部门规定的电影体制改革措施,也不一定能挽回电影发行放映收入的下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海南省迟迟不展开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方面的改革,直接导致海南省电影公司、各市县电影公司和电影院错过了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合适时机,在2002年新的一轮改革启动时处于落后、弱小、被动的不利地位。

注释

[1]《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1991年电影发行收入经营承包的意见》(1991年1月),档号:34-10-29,海南省档案馆.

[2]《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调整电影票价和完善电影票价管理的意见》(1990年7月),档号:34-7-21,海南省档案馆.

[3]《关于印发(海南省电影票价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1990年11月),档号:34-7-21,海南省档案馆.

[4]《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在我省影院试行特殊供片办法的请示》(1990年9月6日),档号:34-7-20,海南省档案馆.

[5]《海南省文化广播体育厅关于在我省影院试行特殊供片办法给省电影公司的批复》(1990年9月8日),档号:34-7-20,海南省档案馆.

[6]《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1991年电影发行收入经营承包的意见》(1991年1月),档号:34-10-29,海南省档案馆.

[7]《发扬成绩深化改革努力开创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新局面》(1994年3月),档号:34-20-9,海南省档案馆.

[8]《发扬成绩深化改革努力开创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新局面》(1994年3月),档号:34-20-9,海南省档案馆.

[9]《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1991年电影发行收入经营承包的意见》(1991年1月),档号:34-10-29,海南省档案馆.

[10]《深化改革 硕果累累——海南省电影公司》(1994),档号:34-22-25,海南省档案馆.

[11]《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调整和完善电影票价管理的意见》(1990年7月),34-7-21,海南省档案馆.

[12]《深化改革硕果累累——海南省电影公司》(1994),档号:34-22-25,海南省档案馆.

[13]《海南省电影公司1990年工作总结与一九九一年工作要点》,档号:34-8-29,海南省档案馆.

[14]《电影放映单位映出成绩综合月报(总表)》(1992年1月),档号:34-10-19,海南省档案馆.

[15]《海南年鉴》(1994)卷七,第35页记载,1993年发行收入2079.7万元,比上年增长30%,由此可计算出1992年发行收入约为1599万元.

[16]《海南年鉴》(1994)卷七,第35页.

[17]《发扬成绩深化改革努力开创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新局面》(1994年3月),档号:34-20-9,海南省档案馆.

[18]《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3年1月),《中国电影年鉴》(1994),第1页.

[19]《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1994年8月),《中国电影年鉴》(1995),第22-23页.

[20]《海南省文化广播体育厅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993年12月),档号:34-16-46,海南省档案馆.

[21]《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暂行办法》(1997),档号:34-28-39,海南省档案馆.

[22]《中国电影年鉴》(2002),第16页.

[23]《海南年鉴》(1995)卷七,第37页.

[24]《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一九九六年发行放映收入业务计划和经营承包方案的请示》(1996年3月),档号:34-26-34,海南省档案馆.

[25]《海南年鉴》(1997)卷二,第109页.

[26]《海南省电影公司关于一九九八年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业务计划和发行收入经营目标方案的请示》(1998年3月)记载,1998年发行收入经营目标为1500万元,比上年实际数提升6.7%,由此可计算出1997年的实际数约为1406万元.档号:34-32-27,海南省档案馆.

[27]《海南年鉴》(1999)卷二,第104页.

[28]《海南年鉴》(2000),第243页.

[29]《海南年鉴》(2001),第232页.

[30]《海南年鉴》(2002),第239页.

[31]倪强华.《1997、1998: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年鉴》(1998、1999),第226页.

[32]倪强华.《在低迷中奋争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年鉴》(2000),第146页.

[33]毛羽.《走出峡谷是平川——2000年中国电影市场概述》,《中国电影年鉴》(2001),第169页.

[34]毛羽.《曙光,在改革中初现——2001年中国电影市场概况》,《中国电影年鉴》(2002),第171页.

猜你喜欢

档号海南省档案馆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浅议专业档案实体分类及其在档号编制中的运用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号编制的原则与要求( 之三)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when与while档案馆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浅谈条形码技术在提高档案实体管理水平中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