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时期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以武汉市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2014-08-22王越隋保禄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武汉市养老老年人

王越,隋保禄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枣庄学院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养老问题是目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社区养老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的压力,解决了家庭养老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为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就武汉市社区养老问题,结合调查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希冀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的社区养老的必要性

伴随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趋势和传统养老模式的日渐困难,老年群体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广受关注。目前我国的家庭养老模式,因传统孝道理念的淡化、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等原因,使得家庭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传统养老模式的功能日益弱化。另外,机构养老中心因其容纳能力有限、费用偏高、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无法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的需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具有简单可行、操作性强、范围广等优势,还能给老人们带来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便成为解决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1]。

国外的养老形式多以社区养老、社会养老为主。欧美各国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养老问题,建立了如独立型欧美居家养老模式、高福利新加坡居家养老模式、同居型日本居家养老模式等新型养老模式[2](P32~41)。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以社区服务人员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结合社会各方资源的新兴养老模式。其优越性在于:让老人能够住在自己家里,由社区有关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使老人既能继续得到家人照顾,又能接受社会提供的专业养老服务。

十八大要求,在此后的5年时间中,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解决养老公平问题。但现状不容乐观,据报道,在2009年,北京第一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人满为患,排队预约的有千人以上,部分养老院的床位2年前就已近饱和;在天津,比起接近16万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全市不到2万张的床位更显得杯水车薪。随着我国养老压力不断增大,社区养老的实施与推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P1~6)。但在我国现行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来共同解决。

二、武汉市社区养老问题的现状

国内人口老龄化比重不断提高。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2%,根据国际人口老龄化标准,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推断显示,预计到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2亿[4]。

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将使得包括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过重等在内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由此引发的养老问题也愈加紧迫。我国目前的主流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为辅的传统型养老模式。社会养老由于发展较晚和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引导,目前现有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远远不能满足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武汉市人口老龄化和社区养老发展现状。武汉市人口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年末,武汉市全市总人口数为836.7万,比2009年增长0.14%;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7.4万,比2009年增长4.57%,占武汉市总人口的15.23%。截止201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27.24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132.05万,占总人口15.96%;2013年底,总人口约821.7万,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7万,占16.71%。可见,武汉市老龄人口的增长幅度超过全市总人口的增长幅度,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5](P1~12)。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为缓解养老负担,解决养老供求矛盾,武汉市相继建立了歌笛湖社区养老中心、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多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并在江汉二桥街桥西社区、汉口百步亭社区等大型社区逐步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通过积极转变养老模式解决老龄人口增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社区养老发展的先锋。

三、对武汉市部分社区养老状况的调研

调查包括社区医疗体系、养生体系、心理健康体系、日常护理体系、文化娱乐体系五个指标以及老人对现有社区服务的满意度等共27个具体问题。调查对象主要为社区内年龄在60周岁以上、已接受或即将接受社区养老服务的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管机构和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调查的样本是武汉市武昌区歌笛湖社区养老中心、江汉二桥街桥西社区、汉口百步亭社区在内的多个武汉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大中型社区。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法为辅。为了让样本更具代表性,在抽取样本过程中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层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是否能够自理)、月基本收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配偶及子女情况),然后在各个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集合构成总体样本。

调研采用分层统计的原理。按不同指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类,对每一类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分别统计,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及表格制作,利用SPSS 19.0对数据指标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测定各项指标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关系。同时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结合,将宏观的政府公共管理同心理学的知识相互交叉渗透。运用政府公共政策理论和宏观经济学OLG模型(戴蒙德模型),从各个角度阐释社区养老为社会带来的利弊,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6](P21~55)。

本次调研通过网络及纸质媒介共发放问卷291份,回收274份,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88.32%。有效问卷中,男性104人,女性138人;年龄在60~69岁的老人共97人, 70~79岁的老人共101人,80岁以上的老人44人;小学及以下教育的93人,接受初中教育的80人,接受高中及中专教育的48人,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的21人;199名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于退休金,18人依靠子女赡养, 20人依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仍从事有报酬工作的只有5人;完全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15人,需要别人适当帮助的102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81人,另有44位老人不用家人照顾;与配偶共同居住的130人,与配偶及子女共同居住的69人,与子女居住的27人,独居的16人。

社区养老数据处理及指标分析。我们根据前面指出的社区养老服务5大指标,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进行测评。针对老人最希望社区提供的服务进行了专项调研与访谈,结果显示,有31.4%的老人最希望社区提供医疗服务,23.14%希望社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两者合计达54.54%,可见社区医疗服务和日常照料服务是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服务。

根据专项调查结果,对社区服务体系的指标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测定各项指标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关系。

表1~1 相关性检测结果表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注释:表中个变量值如下,a 日常护理b 保健康复 c 文化娱乐d 心理健康 e 社区医疗f 总体满意度

本次指标分析包括指标相关性检测和多元回归分析两项,分析中将社区养老五项指标处理为虚拟变量,根据调查结果,将老人“非常满意”的服务指标定义为3分,将老人“非常不满意”的服务指标定义为0分,同时,令被调查者以百分制对社区养老总体满意度进行打分。收集调查原始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对五项分指标和总体满意度进行处理。

表1~1为本次调研中各项指分标对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检测,从Pearson相关系数及显著性可以看出,日常护理、保健康复、文化娱乐、心理健康、社区医疗5项指标与老人对社区养老的总体满意度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1~2 回归分析系数表

a.因变量:f

注释:表中各变量值如下,a 日常护理b 保健康复 c 文化娱乐d 心理健康 e 社区医疗f 总体满意度

表1~2为针对各项指标对社区养老满意度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将5项分指标定义为虚拟变量,利用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值)比较变量间的重要性,以测定各项指标对社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表中可以看出,社区医疗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62,为各项中最大值,可见,社区医疗程度的好坏对老人对社区养老是否满意起着重要作用。而保健康复标准系数相对较小,对社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社区养老存在诸多问题。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小,各区分布不均衡。其中,江汉二桥街桥西社区等大型社区老年人数相对较多,社区历史较长,社区养老服务比较完善,几乎每个街道都建立了相应的服务设施,并且能够根据本区老人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其他部分较小型或新建社区服务机构分布不平衡,硬件设施配置较完善,但服务人员少,社区活动开展较少,服务水平也相对较差。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观念淡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对“社区养老”这一概念十分陌生,对其开设的服务项目也甚少了解和关心。被调查者中有30.2%的人表示不知道有这一服务,20.6%的人只知道有一些社区服务项目,但从未主动参与过。

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设施不齐全。通过走访发现,各社区开展最多的是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医疗服务这两类常规服务项目。而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生活保健服务、网络学习等许多服务项目还未开展。在被调查者中,有13.5%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心理咨询方面的帮助。参与调查的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的各项服务的满意度只有60.88%,说明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还亟待提高。

管理效率不高,服务人员素质偏低。调查发现,影响社区服务效率的一是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偏低,造成了许多资源闲置;二是服务人员的素质偏低,主要体现为专业性不强,无法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沟通;临时工和志愿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目前,人才短缺将是长久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因素。

社区养老存在“难化”问题[7]。首先,社区养老设施的兴办,投资周期长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环境营造、设施配置、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较高,社会投资吸引力低。其次,老年人的生活主要靠退休金或子女供养,相当部分老人经济并不宽裕,无法接受费用较高的社区养老服务,这制约了社区养老的发展,使得社区养老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停滞不前,“难化”状况非常严重。

政策法规不健全。不同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的情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在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局面,物质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加之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保障不足。

日常生活出行等缺乏相应解决措施。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他们的生活和出行都显示出了一定的力不从心。在调查中,22.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日常生活和出行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协助,其中60~70岁的占到25.8%。23.14%的老人希望社区提供相应的日常照料服务。

社区医疗服务需要强烈。调查显示,31.4%的老人最希望社区提供社区医疗服务。从多元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社区医疗标准系数为0.462,为五项指标中最大,社区医疗程度的好坏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最大,老年人最关心也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因此,提高社区配套的医疗服务水平成为了社区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改善社区医疗的进程中,医疗费的给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是目前最需集中解决的问题。老年人容易遭遇各种病痛,而且退休工人在武汉市老龄人口的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大,部分老人未办理医疗保险,这部分老人一旦生病,其费用大多由子女承担。另外,由于许多老人行动不便,需要社区医疗服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各专业医院分布不均的现状,方便老人医治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

四、武汉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第一,加强社区养老的精神文化方面建设。

社区中“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当有心事时,87.6%的老人选择向子女及配偶倾诉;仅有8.3%的老人愿意将心事向社区工作人员倾诉。在社区活动参与方面,仅有20.32%的老人经常参加社区老年活动,社区缺乏相应的老年活动室或活动室设施陈旧不齐。目前社区养老的关注重点多聚焦于医疗保健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老人的文化娱乐及心理健康需求。因此,应该完善社区养老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对一些老人心理问题给予帮助;对老年文化体育设施进行建设和更新,积极开展舞蹈、歌咏、戏曲、乒乓等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第二,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公益性、社会化的服务,必然要实现市场化。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建立福利性社区服务,尤其可以重点建设邻里互助社区服务、有偿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多层次服务网络[8](P1~7)。作为福利性社区,要为低收入和无收入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作为邻里互助社区,社区成员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无偿支持;作为有偿社区服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政府购买服务或者私人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一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服务。这样通过服务体系层次化,有助于让不同阶层老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第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要加强对专职服务人员和志愿者技能的培训。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制定奖罚考核制度,成立一支爱岗敬业、服务质量高的老年服务团队;同时,要重视志愿者工作,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对志愿者相关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所以,建立一支由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有助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第四,发挥市场作用, 多渠道筹措养老资金,提高服务质量。

应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养老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借助市场经济弥补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缺口,借助市场竞争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同时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和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对社区应给予优惠政策和适当补贴,同时以竞争方式激发社会各界投资养老产业。

第五,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社区养老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政府不仅需要出台政策,增加资金投入,还要利用专项拨款等财政手段对社区养老服务给予适当支持,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运营养老服务,支持养老产业链的发展。

第六,重点推进社区医疗建设与改革。

完善社区医疗卫生制度。首先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医疗制度,严把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关,确保医疗服务的优质、高效、安全、可靠。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对进入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国家要承担大部分甚至免费的医疗服务,对一些高收入的具有特别医疗需求的老人群体,可以开展一些有偿的医疗服务形式。

要培养全科医生人才、设立医院分级制度、建立全科医学专业。对社区医护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的服务质量。

制定完善配套的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的建设上,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通过法律的形式,使社区养老医疗服务的工作得以规范化、制度化地有序开展,为社区养老医疗服务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最终使得社区医疗养老能惠及所有老人。

总之,在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今天,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的巨大挑战,也是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要面临的艰巨任务。构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人互助”的新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安度晚年的有力保障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1]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刘芳.国外政府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政策与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3]钱雪飞.社区养老社会环境建设现状分析——基于1440份问卷调查[R].南通大学,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光明日报,2013-03-22.

[5]武汉统计信息网.武汉市2010年、2011年、2012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B/OL]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84632409/1.html];武汉市老龄办.武汉市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老龄人口信息分析报告[R].武汉市老龄办,2011.

[6]张文彤,邝春伟.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沈度.武汉市养老困局到底“难”在何处[N].中国日报,2012-07-25,(3).

[8]张伟.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行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R].湖北经济学院,2011.

猜你喜欢

武汉市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