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2014-08-22何新武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

何新武

摘 要:实施开放性教学,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的实践活动与探索之中,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运用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习基础;强化阅读;体验生活

“语文”姓“语”名“文”。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不但能对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学好语文,运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认为,应实施开放性教学,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的实践活动与探索之中,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运用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利用学校教学环境,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主渠道,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仅靠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汉字教学中,可以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把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姓名用拼音写好贴在其座位上,引导学生课外互相拼读,同时学会互相介绍。如,“我叫zhao yuan,zhao是由声母zh和韵母ao组成的,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你呢,叫什么名字?请你告诉我。”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仅用了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学生不仅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而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读与巩固了一百多个音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姓名工整地写在小纸条上并注上拼音,贴在桌角,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介绍。如,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什么结构?怎么记住的?这个字还可以和谁交朋友等。这样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主动、大胆的说话能力与交往能力,经过两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在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下学习语文的基础得到强化。

二、营造学习氛围,强化课外阅读训练

“学习”本是两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学”是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讲述中获取知识;“习”则是从经验中、从个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可见,语文学习如果只限于以教材为依据的课堂教学,没有课外的读书、欣赏、观察、体验与思考,是不可能学好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而且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

教师可在班级内开展“读书报”活动,并上好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导航引路,并且系统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传授读书和写作方法。通过让学生激情朗读或诵读自己所摘录的精彩片段,来达到共同欣赏、共同提高、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我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剪贴充满儿童情趣的图书和报刊文章集锦,分类编排,刊出每期手抄报、学习园地及“文化走廊”。在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中,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且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和延伸了语文课的教学。

在增加课外阅读量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把阅读范围扩展到文学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引导学生及时阅读常识、自然、科普等书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每个学科知识能有机结合起来,储存于大脑之中,用时能及时、准确地提炼出来等活动。

走向社会大课堂,体验生活,学写作文等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索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寓作文训练于活动之中。春暖花开时带领学生踏青、放风筝、采野花、观春景;丹桂飘香之季,带领学生外出参观,采集标本。还组织学生通过上街打扫卫生,捡拾垃圾,去敬老院慰问等活动,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如,在指导学生写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来了解春天,查有关春天的资料,读有关春天的文章、诗歌,画一幅春天的画,唱有关春天的歌,编有关春天的舞,去野外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万物的变化。每次活动都会使学生都沉浸在无穷的乐趣之中。既顺应儿童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语文教学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活化了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观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时便能信手拈来,且言之有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生动的舞台,使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蟠龙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
成长
立正!新兵们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in treating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A case report
口语交际的生活味
生活中的“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