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生死观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北医药学院为例
2014-08-22李亚陈端颖
李亚, 陈端颖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现象时有发生,跳楼自杀案更是频频发生。大学生为何会如此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和残害他人的生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医学生作为未来治病救人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生死观如何,必将首先影响医患关系和医疗处置。本研究通过对医学生生命观与死亡观现状的调查,了解医学生生死观现状,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和教育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湖北医药大学大一与大二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86份,回收352份,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87.6%。其中大一学生115人,占34.03%,大二学生223人,占65.97%。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医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生命观、死亡观以及是否需要开设生死教育课程3大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均值分析等,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本调查显示,关于“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被调查学生中,有20.7%表示喜欢;66.1%表示一般、还行;但也有17.8%表示不喜欢。对于“你觉得生活怎样”的回答,被调查学生中,有61.6%觉得有意义、充实;9.9%觉得空虚、无聊、郁闷;26.5%表示没什么感觉。
关于“生活没有意义的原因”,被调查学生中,有19.0%认为生活没有目标,前途渺茫;65.4%认为达不到预期目标;22.7%认为缺乏亲友关心。
2.2 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调查显示,84.1%的学生都能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但也有34.5%的学生认为人应该为自己而活着,还有1.3%的学生认为活着没什么可留念的;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51.8%的学生认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挑战与超越自我,而有6.2%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是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对是否思考生命及其价值方面,64.7%的学生会偶尔思考,只有25.5%的学生经常思考,而高达10.1%的学生从不思考。见表1 。
表1 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
2.3 医学生对挫折的认知及面对挫折的态度
调查显示,最困扰学生的是“就业形势严峻、前途渺茫”占54.7%,次之是“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紧张”占15.5%,“学习压力大”占20.2%,“生活困难”占4.8%。
关于“如果遭遇重大挫折或压力,你会怎样”的回答中,59.6%的学生选择“相信自己并努力克服困难”,15.4%的学生选择“寻求他人帮助”,14.1%的学生“觉得自己很无用”,而1.6%的学生会“选择自杀”。
处理人生极不如意的事情,被调查学生中,有51.0%选择“找同学朋友交流”,31.1%选择“放在心里,自己化解”,17.1%选择“找父母或长辈交流”,1.7%选择“网络交流”,1.0%选择“找心理老师交流”。
2.4 医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的看法及死亡观
调查显示,医学生中,有13.5%的学生表示有过一次自杀念头,高达15.7%的学生表示不止一次有过自杀念头;关于自杀是否会影响周围的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杀会影响(或严重影响)周围的人, 5.9%的学生认为自杀不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69.9%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家人不负责任的行为,55.8%的学生认为失去生命太可惜,44.0%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冲动行为,30.5%的学生认为自杀是逃避现实,9.6%的学生认为死亡是抛除烦恼的一种解脱;关于死亡观方面,83.5%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必然的,但也有11.8%的学生表示一想到或说到死就有焦虑感,7.0%的学生存在死亡恐惧感。见表2 。
表2 医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的看法及死亡观 %
2.5 生死知识来源及对生死教育的需求程度
调查显示,关于医学生的生死知识来源,在被调查医学生中,有51.5%认为来源于社会传媒,19.6%认为来源于学校,23.1%认为来源于家庭,5.8%认为来源于朋友。
关于是否需要生死教育,79.6%的学生认为需要,13.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5.6%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关于开展生死教育的意义,74.3%的学生认为有意义,死亡是一门学问;13.2%的学生认为死亡是自然现象,不必进课堂;5.0%的学生认为死亡令人恐惧,不必过分强调;3.4%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关于生死教育的途径,34.8%的学生选择开设专门的生死教育课程,41.6%的学生选择增强实践体验,33.3%的学生选择开展主题活动,24.8%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32.6%的学生认为应该进行学科渗透,6.1%的学生认为应该完善心理辅导及开展心理咨询。
2.6 医学生生死观现状的年级差异
在生命意义感方面,大一新生感觉生活充实有意义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二学生,与宋春蕾[1]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对生命的理解,大二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积极,但不同年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对生命的理解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过自杀念头,大二学生想过自杀并不止一次的人数及比例均远高于大一;死亡观方面,大二学生较大一学生更能坦然面对,对于死亡的认知也更理性,不同年级学生的自杀念头和死亡观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医学生生死观现状的年级差异 %
3 讨论和建议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但也有部分医学生由于缺乏生命的意义感产生存在性空虚感[2];绝大部分医学生对于个体生命有较正确的认识,但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有自杀念头的学生比例为28.9%,结果接近沈丽琴等[3]的30.1%的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死亡现象,但接近20%的学生存在死亡焦虑或恐惧;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杀念头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杨传维等[4]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3.1 转变医学教育模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要求从业者不仅具有深厚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人道主义精神。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仍沿袭着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人才培养体系,重医学轻人文,医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道德感和人文关怀能力等方面与医学的要求都相去甚远,而人文学科的短缺事实上制约着医学这门人学的健康发展[5]。因此,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问题。
3.2 开设专门的生死教育课程
本调查显示,接近80%的学生都有生死教育的需求,可见我国医学教育亟需生死教育补课[6],将生死教育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的学科建制是开展生死教育的首要途径[7]。学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生死教育,实现生死教育学科化。同时,42%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增强实践体验来进行生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除理论讲授法外,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感受型、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当然,开展生死教育,还要注意年级差异,应针对大二学生重点进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针对大一学生重点进行生命与死亡的本质教育,引导他们全面、理性地看待生死问题。
3.3 创建生命体验平台
加强生命教育及生命价值教育[8],引导医学生珍爱生命、敬畏与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创建生死教育的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以实现生死教育重在体验、感悟的目的。具体措施有:①借助校园活动载体,寓生死教育于情感体验之中;②搭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平台,寓生死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③深入医疗现场,寓生死教育于实践之中。
3.4 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生命教育
临床教学、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9],鉴于生死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的内容与部分医学学科重合,因此,在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渗透生死教育,引导医学生观察生命的周期与过程,体验生命的情感与纠结,从而体悟医学的神圣与责任。
[1] 宋春蕾,徐光兴,王雪.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死观状况调查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27(3):134-137.
[2] 马莹.大学生获得生命意义感的方法与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72-73.
[3] 沈丽琴,郝清华,张晓玲.医科大学生自杀意念调查与心理问题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6):1089-1090.
[4] 杨传维,施申超,刘静霞,等.医科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3):193-195.
[5] 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郭巧红,任小红,刘琳.我国医学教育亟需生死教育补课[J].医学与哲学,2009,30(7):69-70.
[7] 郝军燕.我国内地生死教育的实然思考与应然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0,31(5):68-69.
[8] 林常清,王海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现实需求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28.
[9] 梁海珊,朱小云.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