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21高丽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组内组间理论

高丽

自从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以来,合作学习就一直占据着“主角”的位置,但这个“主角”的表演能否深入人心,就全看作为导演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具体操作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条件。”所以合作学习不能“模式化、一刀切”,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水平,甚至是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授课特色去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的方案。基于此,我发表一下自己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浅略见解。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兴起的教学理念,在80年代中期,通过实践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使其成为一种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斯宾塞·卡甘(SpencerKagan)、罗伯特·斯莱文(RobertSlavin),他们的理论的共同之处都是以小组活动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因此合作学习的主要精髓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组员互帮互助。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分组。对此,我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的48名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6名学生,每个小组都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水平、性别差异、性格特征,出现高、中、低三个层次,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这样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的互相协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使每个小组在同一起跑线上,创造了相对轻松的竞争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表现,对不同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换,以求达到最优组合。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动机理论。动机理论一方面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目标结构,即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目标导向,并由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节奏。例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课,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一知识目标,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要一步到位式地达到这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授课时,我把目标分层设置,如:①说出什么是兴奋?②说出处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神经元膜内外电位表现及产生原因?③尝试绘出突触并解释突触前膜、突出后膜的结构本质?④探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等等,要求组内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层次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成员协助,成员间出现意见不统一时,成员保留意见,等组间结论采集时,拿出来全班探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修正,最后得出结论。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其研讨动向,适时给予点拨,并且要根据问题难度掌握好讨论时间。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并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但是,合作学习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使课堂成为优异学生的个人秀,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他的观众或陪衬,所以动机理论的另一方面就尤为重要了,即评价奖励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师评价为主的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如:每节课每个小组都对自己和组员进行打分,10分制,求出每个人的平均分,由教师记录,并进行组间评价,一个星期汇总一次,教师对以上的评价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一些学困生发生了转变,消除了他们面对老师和同学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地进行交流,采纳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思路,弥补自己的不足,品尝到初步成功的喜悦。

总之,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它的适当应用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对学法指导的认识,提升学法指导的能力,与学生一起探寻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益平.浅谈学习的有效策略[J].考试,2013(9).

[2]秦国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3]蒋明平.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5).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内组间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