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调控课堂 尽显阅读魅力

2014-08-21盛之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黄鹤楼孟浩然李白

盛之霞

苏教版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是属于文包诗类的课文,有情有景,有诗有画,文质兼美,历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喜爱。诸多语文名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堂生动的课例,如孙双金、徐善俊等,欣赏他们的课堂教学,令人如痴如醉。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带头人,我也很想为大家上这节研讨课。带着上课的冲动,我精心备课,利用学校教研活动时间,为全体语文教师上了这课,课后反思,有得有失,我把心中的许多感悟记录下来,与同行交流。

感悟之一: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好比乐曲的基调,又如美术作品中的背景底色。这篇课文景美、情深,如果教师重视创设情境,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上课伊始,伴随着令人伤感的音乐,我引吭高歌一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然后问学生:“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有一生随口说出“我听出了乐曲中的伤感。”我紧接着说:“是的,友人的分别是令人伤感的,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黄鹤楼送别》也是写友人分别的。”这样,上课伊始,课堂上就营造出一种难舍难分的离别氛围,为整节课教学定下了基调,学生也步入了情境之中。

课文第三节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又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两位同学表演很投入,动作、语言等都惟妙惟肖,把一千多年前的分别场景活灵活现地搬到了课堂中,给全体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有利于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展开有效对话。

感悟之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咬文嚼字。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佳作,文中的遣词造句特别精炼、生动,处处闪动着作者的智慧之光。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和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吟诵、反复咀嚼,感悟文章的内蕴。

教学片段:

师投影出示一句话: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从这短短的29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读)

生1:从“伫立”“凝视”“依然”这几个词语中我看出李白还不舍得离开,船已看不见了,而他还在江边远望。

生2:“伫立”是一动也不动,“凝视”是眼睛盯住一个地方看,这时可以感觉到李白是在深情地凝视,他的心也随着孟浩然离去,可见两人的感情多么深厚。

师:不错,你的感悟非常深刻,现在我们猜猜李白在江边“伫立”有多久?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展开讨论,体会两人之间难舍难分。)

师: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这句话中最后的省略号能否去掉?

生3:不能去掉。因为此情此景,用语言文字是完全表达不出两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的。李白心情激动,思念之情也像这长江之水绵绵不绝流向远方,流向远方……

师:这就叫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尽在不言中。那么,这里省略了什么?我们可以展开想象。

(同学们纷纷发言)

你瞧,看似不经意的地方经过师生一番咀嚼,文字背后的东西也跃然纸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益处。

感悟之三: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读的训练。

如果教师能正确地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代讲,带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言美、文字美、情感美”,教学将会收到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我个人认为,指导学生朗读是当今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训练项目。

请看教学片段:

师: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别了,当然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现在分角色读,一人当李白,一人当孟浩然。

生:(两生分角色读)

师:大家可以评价这两位读得如何。

生:(大家纷纷发言,指出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师:朗读的基础是理解,我们可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谁再试一试。

生:(又有两生读,有很大进步)

师:这两位同学朗读时注意了语速、语调、语气、重音等,所以我们随着他们的朗读,眼前就好像浮现出当时难舍难分的动人画面,这次我做李白,谁当孟浩然?

(师生配合朗读,读得入情入境,读后师生互评总结)

这样,反复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把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出了学生的语感。

感悟之四: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有些才情。

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过:“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语言学家、半个相声演

员……”靳家彦也说过:“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语文教师尤其如此。”

要上好《黄鹤楼送别》,一名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有诗情。教学语言要有诗意,要能激发出学生的情感,通过诗意性语言把学生带到预设的情境中去。在这方面王崧舟和孙双金两位大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教师平时要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诗意,教师身上要有浓浓的书卷味。

会表演。课文第三节中分别场景描写得非常生动,教师示范扮演角色,活灵活现,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特级教师于永正和支玉恒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好好向两位前辈学习。

会作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画面如果能用简笔画表现出来,寥寥数笔,勾勒出送别的感人场景,富有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定格,这对加深课文的感悟理解很有帮助。

会吟唱。如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远去的场景十分动人,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节:

师:望着友人渐渐远去,望着滚滚流逝的长江水,李白心潮澎湃,不禁吟唱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配着古筝古曲,教师和学生深情吟唱,别有一番风味,歌声在课堂回荡,诗和歌得到很好的结合,友人之间的情谊也得到升华。)……

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确实不易,记得于永正老师说他有五缘:“琴、书、画、戏、人。”语文教师需要才情,一专多能,厚积薄发,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鹤楼孟浩然李白
春晓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春晓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