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自学能力

2014-08-21覃刚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溴水学法乙烯

覃刚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获取其他各种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记、多练、多思。

一、多读

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阅读,,但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阅读要求要明确具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课堂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教师可以精选重要的相关报道和视频,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特别标记下来,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要重视文字叙述,也要重视表格、插图。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它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表格、插图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会既重视普遍性,也重视特殊性;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

3.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课后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着重做好下面三关:第一关是对学过的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第二关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1)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2)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第三关是分析应用关,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应用过程。

二、多记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动笔,对重要的内容要及时记录下来。俗话说:“读百遍,不如抄一遍。”说明记笔记的重要性,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便于过后总结复习。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自信心,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记忆在于重复和复习,适当复习,强化记忆。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多练

练即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习题要“少而精”,教师应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与剖析,做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课堂上学生以练为主,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辅导作用,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互助评析,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要做好“举一”,让学生“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应想方设法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习题的讲、练、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多思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促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如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多想几个可能性,多想几个可行方法,多想几个怎么做),甚至大胆地去猜想。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

例如,在教学“制取乙烯及其性质检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多思”:(1)为什么制乙烯不需用分液漏斗而改用温度计?为什么反应器内要放一些碎瓷片或玻片?(2)为什么反应要迅速升至170℃左右?加热一定时间后,反应液为何会变黑?(3)能否直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4)将乙烯分别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会褪色,两者原理有何不同?(5)如果原料产生乙烯通入溴水是为了制得二溴乙烷,结果发现所消耗原料试剂的用量大大超过所得产物,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6)空气里点燃产生的乙烯气体与点燃甲烷气体,它们火焰的现象不同,原因何在?

通过学法指导,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树立了学习信心,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会阅读、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次的迁移,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溴水学法乙烯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乙烷裂解制乙烯产业大热
烃类易混淆点突破
溴水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辩析
乙烯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开发及工业应用
两个基于二噻吩乙烯结构单元双核钌乙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
2015年乙烯进口关税下调至1%补充国内需求缺口
溴水化学制备法初探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