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课和听课前不可忽略“教材分析”

2014-08-21莫月香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摩擦力课本

莫月香

作为教研组长,我经常组织开展全镇性的教研活动。课前还需与执教者一起备课、试教,并作理论指导。几次下来,我发现课前备课时,分析并吃透教材非常重要。不但执教者课前,应透彻分析教材,听课评课者,课前,也应透彻分析教材。对执教者来说,课前分析吃透教材,是为了上课时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对于听课者来说,如果课前不了解教材,听课时就难以发现执教者上课时的亮点和不足。比如,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确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渗透了哪些教学思想;学生要学习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教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课的导入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哪些生活实际,如何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如何把知识系统化,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等等。如果听课者课前不了解教材,就会导致“内行看热闹”。

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说说课前“教材分析”。

一、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把握知识的整体网络

本节课内容包括:①由生活事例引出摩擦力的存在,得出摩擦力的概念;②科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③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①②点内容可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第③点内容可安排在第二个课时完成。

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整体分行,以学定教

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并不难。

摩擦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比较丰富的。但要他们把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归纳起来,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形成概念,还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在介绍摩擦力概念时,有必要给学生做一些体验活动(手压桌子然后前进;推拉课本,使之在桌面上移动,感悟手与桌子、课本与桌子在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在引出摩擦力后,还应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以巩固所学知识。

为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在新课引入时,可增设一两个小实验:如“拔河比赛”、“筷子夹球比赛”。

三、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整体分析,落实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在有限的一节课里要面面俱到地探究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不现实的,所以侧重探究其中的某两三个要素即可。本实验可侧重在“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这三个环节,其他环节可由教师带过。(2)本实验探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替换法”,教师可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方法。(3)“猜想”环节是本实验探究的难点,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猜想,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速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运动方向;重力等。由于产生摩擦力的原因本身就是有争议的,它与以上因素的关系,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无法接受,但要是不让学生猜想而直接探究,又太牵强。因此猜想前教师应设计一些实验(手压桌子前进、手推课本前进),或设计一些生活实例,如泥鳅很滑,怎样抓住它?登山时怎样做才能顺利到达顶峰等,让学生讨论,并说出办法,找出猜想的方向。(4)为了降低“设计实验”的难度,可采用分课题的办法。(5)“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是近两年来考试的热点,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引导。

另外,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课本列入了“科学世界”,虽然不是正文内容,但由于它的实用性强,而且方法多是由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引出,很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新课程理念,故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内容。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是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有了以上对《摩擦力》一课的教材分析,执教者就可以准确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找到突破难点的办法。听课者也不难发现执教者上课的亮点和值得大家商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摩擦力课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神奇的摩擦力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