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综背景下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探究

2014-08-21周治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综史观主观题

周治安

从2010年起至今,广东高考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形式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卷的文综试卷。其中历史部分是从第12至23题共12题的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和第38、39两大主观题共52分,总计100分。经过四年的探索,广东高考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形式基本定型为文综背景下的历史试题,并形成鲜明的“粤派”特色。

一、文综背景下历史主观题的特点

1.历史味浓郁的情境型试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史料选取突破了正统史料和史学专著,大量选材于名人日记、田野调查、报章杂志、文学作品、地方文献、漫画歌谣等非正统史料,尤其是反映人民生活习俗的社会史史料,并通过新史料创设新情境。广东高考历史主观试题的情境创设主要分为历史事件情境和历史学习情境。新情境的创设为考生营造出浓郁的历史味和全新的解题情境、思维角度。2010年第38题创设了中国社会群体的兴衰情境去揭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的变迁。2012年第38题创设了芸芸众生衣食住行的演变情境去见证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2013年第38题在题干部分创设了学者研究情境;第39题创设了时人和今人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事件情境,通过历史的前视点和后视点对洋务运动的迥异评价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最典型的情境型试题是2011年第39题。该题在题干中创设出学生探究计划经济的学习情境,在营造出浓浓历史味的基础上,展现了历史学科、历史知识的魅力。

2.“大跨度、高概况”的主题型试题

文综背景下由于试卷容量的限制,历史学科内容的字数在3000字以内。而历史学科仅必修这三本教材,要全面覆盖一级目录“小切口、深分析”题型自然不能胜任,“大跨度、高概况”的主题型试题便成为主要选择。2010年第38题以“社会群体”为主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文学艺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世界的“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2011年第39题以“经济政策的制定”为主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世界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苏联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等知识点。2012年的历史主观题分别以“衣食住行”和“词语和概念的变迁”为主题长时段、大跨度地考查中外相关的历史知识。2013年秉承前三年形成的特色,第38题以世界贸易为主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近代欧洲工业文明的崛起、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等,第39题以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考查了近现代中国的相关史实。

3.史观渗透和知识迁移紧密结合的能力型试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能力立意”渐成高考命题的一大原则和趋势,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也由“知识点全覆盖”向“学科能力全覆盖”转变,于是史观渗透和知识迁移便成为考查考生历史学科能力的两大“抓手”。2010、2012年第38题都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相关知识。2010、2011年的第39题都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相关知识。2011年第38题的史观渗透最为典型,分别涉及英雄(帝王)史观、进化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2013年第38题通过东西方贸易地位的变化体现了全球史观,第39题通过时人、今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史学观念。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运用不同史观和史学方法思考、整合历史知识,以解决相应的问题。“答案在教材外,知识在教材内”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历史方法、思维。能力考查不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二、文综背景下历史复习的方略

1.大历史观下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大历史观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首倡的,主张将多维度的历史事件通过整合剖析形成逻辑性强的历史知识体系,并展现出历史的脉动和发展趋向。“登泰山而小天下”,只有拥有宏观的历史视野,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才能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洞察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大跨度、宽视野、高概况的命题特点下,教师在复习时要在大历史观指导下引导学生把孤立、繁琐的知识点建构成历史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心中的历史“泰山”。

“泰山”可以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专题型知识体系。如必修一《政治发展历程》反映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即人类政治体制由人治走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规律。在复习必修一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时都必须着眼于这一历史脉络和规律,才能体会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是突破教材体系的主题型或通史型知识体系。如新时期的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政治领域不断民主化、法制化,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经济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基础上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外交领域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思想文化领域在科教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人类的普世价值如人权、平等、自由、多元等逐渐被普罗大众接受,等等。宏观知识体系一旦建立,学生就可以灵活自如地整合知识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领悟。

2.多元史观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能力立意”试题命制的趋势下,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不同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史学方法解决历史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历史复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史料、著作、史迹、史学观点等)进行整理、分析、辩驳、感悟,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历史事实是依据,史学理论是核心,史学方法是工具,其表象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而内核是历史思维的运用。多元史观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最佳思想武器。

新课程下的知识观是多元、动态、建构的知识观,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命制也体现这一特点。教师在复习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这一前提,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诸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以及大历史、冲击—应变、文明碰撞等史学范式。用这些史学理论和史学范式从不同角度或方法来分析历史事实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如从革命史观角度分析李鸿章是反动的地主阶级、卖国贼,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出发会发现他是真正开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从全球史观角度出发会发现是他带领中国主动地融入世界。可见,在多元史观指导下,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动起来,学生也才有可能成为能够运用理性思维独立思考的人。

3.历史课程观下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命题模式体现了新的历史课程观正逐步形成并深刻影响着试题的命制。新型的课程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的知识不再是固定不变的教科书中的知识,它包含了一切能体现或揭示一定历史现象的所有材料,包括习俗、民谣、新闻等等。面对这些显性或隐性的历史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敏锐的历史意识下主动参与发掘、建构知识,并给出自己的“历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成为必需。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史料培养学生敏锐的历史意识,帮助学生用批判性思维从史料中发现问题,用宏观视角对片段性、孤立性的史料进行整理,以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用深层思维透过史料表象去探究历史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脉络。最终,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历史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历史事物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使“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文综史观主观题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文综》与流动的华文文学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高考文综备考策略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诌议
省质检后文综政治复习指要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