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2014-08-21徐相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皮质醇葡萄糖血浆

徐相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神经外科 淮安 223001

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徐相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神经外科 淮安 223001

目的 探讨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A组(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术后纳美芬)、C组(未手术)术后第1、3、 5、9天血浆皮质醇、ACTH及葡萄糖水平的变化,3个月后复查,采用卡氏身体功能状态(KP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A、B组第1、3、 5、9天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及葡萄糖水平分别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美芬有效降低脑肿瘤术后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水平浓度,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应激水平,提高术后临床疗效。

纳美芬;脑肿瘤;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葡萄糖

脑肿瘤的手术治疗为有创治疗,通常在术后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患者康复不利。故而,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阿片类拮抗剂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12—2013-12我院行收治的脑肿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60岁,平均(44.5±3.7)岁;男29例,女27例;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进行性头痛加重患者;(2)相应神经功能改变的患者(如淡漠、记忆力减退等)[1];(3)相应CT、MRI、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诊的患者。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证者(如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糖尿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嗜睡、昏睡、昏迷患者;(4)对“纳美芬”过敏患者;(5)术后癫痫、使用阿片类或拮抗类药物患者[2]。

1.2 方法 5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18例(常规手术治疗),B组18例(常规手术治疗+术后纳美芬),C组18例未手术者。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3],术前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采用相同常规治疗。手术组采用相同的麻醉,并进行心电监测。术后A组予常规治疗,B组予常规治疗+纳美芬,C组继续予相同常规治疗。分别观察3组术后第1、3、5、9天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及葡萄糖水平的变化。于3个月后复查,采用卡氏身体功能状态(KPS)评分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 (1)好转: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减轻,KPS≥60分;(2)恶化:临床症状加重,KPS 30~60分;(3)危重:须住院治疗,KPS 10~30分;(4)死亡:无生命指征,临床死亡。

2 结果

2.1 3组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比较 A、B组第1、3、5、9天血浆皮质醇、ACTH及葡萄糖水平分别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比较

2.2 3组疗效比较 3组疗效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3组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的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C组,说明A组术后的应激反应明显高于B组,与国内一些文献报道相符合[4]。3组中术后好转、恶化、危重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对于脑肿瘤患者疗效明确,但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3组死亡人数相同,值得深思,可能原因如下。

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的变化。(1)在应激状态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各种激素分泌增加,血压、血糖等升高,而抽血检查可发现应激状态下患者的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发生显著变化[5]。故2组术后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均较C组高。(2)B组术后采用纳美芬使患者尽快苏醒,不但使患者能更快调节各种代谢功能,而且由于纳美芬能降低术后应激水平,所以B组术后第1、3、5、9天血浆皮质醇、ACTH及葡萄糖水平均比同期A组低。(3)术后使用纳美芬虽降低患者应激水平,但与对照组(C组)比较值得更深入研究。

对于脑部肿瘤,目前手术治疗较为理想,同时手术风险也较高。如果只采用常规治疗,无法解除病灶,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病情只会加重,进而死亡;而手术治疗至少能暂时解除病灶,减少相应的并发症(如颅内高压等)[6]。所以,本实验中3组治疗后3个月均有恶化、危重、死亡患者,但手术组(A、B组)疗效组明显高于未手术组(C组)。由于B组术后使用纳美芬,降低了患者的应激水平,有效提高了患者康复水平,增加了预后好转的几率,使B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A组。结果与3组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水平浓度符合。

综上所述,纳美芬有效降低脑肿瘤术后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水平浓度,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应激水平,提高术后疗效,值得临床参考。

[1] 祁富军,刘盼盼,张旭东,等. 纳美芬复合托烷司琼预防地佐辛镇痛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2013, 41(2):171-172.

[2] Nuthalapati S, Zhou QY, Guo P, et al. 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evaluation of novel anticancer agents, ON01910.Na (Rigosertib, Estybon) and ON013105, for brain tumor chemotherapy[J]. Pharm Res, 2012, 29(9): 2 499-2 511.

[3] 王东,单艳华,李小霞,等. 纳美芬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5):54-56.

[4] 王雪鹏,赵长福,祁海文,等. 老年脑肿瘤患者脑脊液铁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27-228.

[5] 张静. 盐酸纳美芬用于小儿扁桃体挤切术全麻复苏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2(26):129-130.

[6] 余汉辉,周东,彭龙,等. 脑肿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193-195.

(收稿2014-01-16)

R739.41

B

1673-5110(2014)23-0121-02

猜你喜欢

皮质醇葡萄糖血浆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的机制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胰腺占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