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生作文初探

2014-08-20张崇罡

新课程·小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困惑小学作文生命力

张崇罡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导火线的点燃;语文教学的改革在教育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也成了教师特别关注的焦点。但是,面对学生写作时抓耳挠腮,一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表情,如何改变学生在习作中的内容空洞、虚情假意、思路单一,缺乏生命力与张扬的个性的现状呢?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面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我手不能写我口”“我口不能说我心”的困惑,打开学生的思想盒子,得寻求办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作文;生命力;写作;困惑

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面对学生害怕写文章的心理,在学生习作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初探:

一、拓宽学生的生活,丰富作文的内容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老师,要主动为学生安排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挖掘生活的宝藏,开拓写作的天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图书应合理购置,做到藏书丰富、开放面广及时间要长。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自然与社会的信息,丰富写作的素材。还可以经常请些名人来作读书报告,或校内教师举办文学作品欣赏讲座,或让学生讨论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掀起喜读、乐读课外书的热潮。

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乐于作文

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该如何写,写什么无从下笔。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提不起兴趣,没有兴趣如同用铁锤敲冷铁,没劲。一旦有了兴趣,再苦再累的事也变得其乐无穷,动力十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会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表达欲望。首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或多面性。例如,去观风景时下了雨。你可以认为很麻烦,天气不巧,但换一个角度你就会觉得雨中观景,烟雨朦胧别有一番新意。什么事物换一面去想你可能会得到更美的东西和更广的视野,让学生常这样做收获的不仅是作文素材,还有许多生活的哲理。其次,让孩子拥有豁达的胸襟。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大方行事,豁达为人,用自己的达观感染学生,使他们改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怯懦和狭隘。最后,学生应学会观察,拓展视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观察生活、自然,让其从中得到知识,受到启发。观察得多了,知道得也多了,写起作文便言之有物,自然得心应手,就不会讨厌作文了。

三、注重学生的作文评价,提高写作信心

作文评价是对一篇文章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改进说明,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那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呢?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还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在这方面,我学会了采用“立项、判等、结分”的办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次,作文的立项、判等、结分,是对学生作文进行量化,它是作文评价机制上的变革。这种做法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限制胡乱打分。对雷同的问题教师可以一言以蔽之或一划而了之。老师按要求操作经过一定时间后,可以加快批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这又解放了教师的劳动。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

总之,在小学作文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用积累的知识去点燃写作的欲望;必须用观察的视野去开拓写作的新局面。写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事;在写作中让学生怎样去收集各种素材,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事;在写作中客观评价学生的习作是教师不能掉以轻心的事。激情在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才能爆发。没有知识的储备谈何灵感,小学生怎样储备知识,关键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也许他会铸造你成为优良的成品,也许他也会毁灭你,让你成为废品。所以,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作者单位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

?誗编辑 薛直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困惑小学作文生命力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