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2014-08-16陈晓燚宋小骏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指征围术

魏 萌,陈晓燚,王 楠,宋小骏

0 引 言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病原菌耐药率上升、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社会医疗负担加重等问题日益凸显[1-2]。我院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药费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及围术期预防用药实施细则,主要采用行政干预、培训教育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为考查整治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现对整治前后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整治前1个月(2013年6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案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病案85份,Ⅱ类切口手术病案47份,共132份;同法抽取整治后(2013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病案103份,Ⅱ类切口手术病案64份,共167份。整治前后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感染高危因素、手术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基线信息Table1 Baseline characterastics of the patients

1.2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

1.2.1 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 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评价临床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的合理性: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的总体送检率不低于30%,限制级药物的送检率不低于50%,特殊级药物的送检率不低于80%[3]。

1.2.2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完成情况 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占药费比例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完成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 DDD/100人天以下[3]。

1.2.3 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从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等方面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根据相关规定:Ⅰ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30%);预防用药品种选择 Ⅰ、Ⅱ类切口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不推荐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及特殊级抗菌药物;预防给药应在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时给予;预防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4 h;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联合用药 除了涉及口腔黏膜、下消化道及阴道的手术可联用抗厌氧菌药物以外,其他手术均无联合用药指征[3-7]。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微生物样本送检情况 整治后全院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的总体送检率及特殊级药物的送检率均明显上升(P<0.05)。见表2。

表2 整治前后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情况比较(%)Table2 Microorganism submission rate of antibiotics for treatment(%)

2.2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情况 整治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占药费比例较整治前均显著下降(P<0.05)。见表3。

表3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Table3 The usag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3 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 整治后围术期预防用药的不合理率、Ⅰ类切口手术用药率、无指征用药率、品种选择不合理率、给药疗程不合理率、用法用量不合理率、给药时机不合理率及无指征换药率均较整治前明显下降,Ⅰ类切口手术平均给药疗程也较整治前大大缩短(P<0.05)。见表4。

表4 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Table4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ⅠandⅡincisions

3 讨 论

3.1 治疗用抗菌药微生物送检情况 整治后我院治疗用抗菌药物的总体送检率和特殊级治疗用抗菌药物送检率均明显上升,符合国家要求,但是限制级药物的送检率仍不达标,这可能与医师的观念有关,认为特殊级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而限制级药物抗菌谱广,临床使用相对较安全,根据药敏结果选药意义不大。

3.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整治前我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已符合国家要求,整治后进一步下降,同时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费用也趋于合理,使得宝贵的医疗资源在紧张的环境中得到了优化配置。

3.3 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

3.3.1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 经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7例无指征用药情况。这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是医师受传统用药习惯影响,未意识到严格的消毒灭菌和精细的无菌操作是抗菌药物不能替代的,将预防性用药视为防止术后感染的良方;另一方面,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医师担心不预防用药或缩短给药时间,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医疗纠纷。

3.3.2 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及用法用量 Ⅰ、Ⅱ类切口手术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二代头孢菌素为首选药物[7]。整治后仍有8例选择了三代头孢菌素、有3例选择了头孢西丁。头孢西丁为头霉素类抗菌药,虽其抗菌谱与二代头孢菌素类似,但因其兼具较强的抗厌氧菌作用,只推荐用于涉及下消化道和阴道的手术切口预防[7],不宜用于清洁手术,过度应用易引起菌群失调。

3.3.3 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 头孢菌素类药物大多半衰期较短,术前0.5~2h给药即可保证预防用药效果。本组有2例提前1天给药,有1例手术开始时给药,此外有个别患者用药时程超规范用药时间5~10 d。研究表明,延长术后给药时间不仅不能减少感染的发生机会,还可能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8-9],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3.4 联合用药与换药 本次调研还发现11例无指征联合用药情况,主要涉及颌面部、耳鼻喉以及上消化道手术。另有4例存在术后换用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的情况。这些不规范的用药习惯极易诱发细菌耐药或二重感染,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综上所述,我院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日趋规范,但个别指标仍未达到专项整治要求。今后仍需加强抗菌药物综合管理,重视临床药师的作用,落实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增加合理用药相关培训,严防抗菌药物滥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

[1]卞蓉蓉,孙 骏.6916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6):628-630.

[2]林 梅,李晓华.沙门菌耐药性现状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4):427-429.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3-05-06.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41-47.

[5]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1(2):124-125.

[6]卫生部办公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5-8.

[7]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9-53.

[8]戴 滨,房德敏,吕 鹏.106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83.

[9]吕卫红,杨慧慧,杨琼璟.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38):3575.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指征围术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