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不妨来点新形式
2014-08-15张雪霞
张雪霞
【摘要】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更应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作业该如何实现质的转变?本文着重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试作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作业设计;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因此,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本文着重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试作探索。
一、自选型作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一个班级学生由于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给学生的作业开设一个多梯的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自主选择的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如在学习了《保护庄稼好卫兵》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
1.读一读:把儿歌读给父母听,让家长评一评你读得怎样。2.写一写:书写本文八个生字,可选择抄写1至4遍。3.找一找:在课外找出与本课类似的形声字。4.编一编:给本课的形声字“晴、清、睛、情、请”编一编顺口溜。
以上这些作业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有基本功训练,也有能力训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自定数量,培养其特长,发展其个性。
二、实践型作业,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故此,在学习了《秋天》后,我让学生观察秋天到了,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并试着动手画一幅秋天图。
学生回去后通过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感性认识到秋天到了,小草黄了,并逐渐干枯,树叶黄了,纷纷掉落下来,以致满地都是落叶,天气凉了,人们都换上了秋装,有部分同学还回乡下去田野里欣赏秋收的景象,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在有了这些真实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们画的秋天图才有了丰富的内容,虽然这些图画不全是美丽的,但让学生通过去观察,去实践,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这不但深化了课文内容,加强生活体验和感悟,还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多向交流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且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
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布置合作性的作业,《孟母断织劝学》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因而,在教学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使学生在情境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在学习《日月潭》后,我让学生与父母共同搜集有关我国台湾省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而《办小小手抄报》是一次语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我要求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一定的任务,分工合作……
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体验了亲情与友情,知识技能与情感和谐发展。
四、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上完课文《可爱的西沙群岛》之后,学生对于西沙群岛的海底动物很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去了解文中所描写的各种海底动物,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从课外书、网上以及询问家长等,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对海参、海龟以及各种各样的鱼有了比较系统的、深入的了解。
学生由这篇课文的一点知识,去寻找一大片知识,那将是一生受用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发展性的作业,那将会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
五、创编型作业,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利用课文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设计作业。因此,我常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如在学完了《保护庄稼好卫兵》后,我让学生给文中几个含有“青”的形声字编一编顺口溜或儿歌。
可别小看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第二天就交上来一批充满个性和灵性的作品,如:
水是清,出言请,目为睛,日出晴,有心情。
“晴”与“睛”,要分清,日出天气晴,睛和目有关。
“情”与“请”,音相近,有心情意浓,有言去邀请。
……
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使课文内容延伸,拓宽了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探索,去发现,这不正是学习的真谛所在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编辑:龙贤东)endprint